序2 在快手,拥抱每一种生活

■ 快手人类学办公室

如果我估计得没错,这本书大概率会被摆在社科或经管书籍的位置,被书名所吸引的你此时应该一脸疑惑。

假如你在社科书籍的位置发现这本书,那么你大概率是一个人类学的学生,正期待趁着短视频的风口寻找一些可以放到毕业论文中的学术新概念。

OK,我们邀请了一些教授在每一段做了详细的学术分析,你可以在每一章的序言部分找到你想借鉴的观点。

如果你在经管书籍的位置发现这本书,那么你大概率是一位运营或品牌策划,抱歉啦,这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你只看下面这一段就好。

在这本书的前言位置本来会按照以下的品牌逻辑进行内容铺垫,诱使你一步一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

1.为人类学祛魅,穷举有传播性的文化案例;

2.解释快手与人类学之间的相通性;

3.升华至人类学的究极问题——圈层之间的隔阂,再阐述快手的社区如何成为助力工具。

又或者举出一段人类学的论述,比如:

提到人类学,多数人脑中出现的画面往往是一个学者领着几个学生穿梭于草原、山脉和部落,风餐露宿,如远离现代都市的印第安纳·琼斯,教授手持火把照亮洞窑中的壁画,而几个学生在后面手捧记事本,一起刺探藏在乡下的秘密。

但实际上,在我接触了一些人类学家后,发现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手机就像是散布在中国版图上的无数眼睛。现如今对于一位人类学家而言,想要探查当地的风俗秘密,快手就如一只复眼,那些游历于互联网角落中的学者,只需坐在家里看采访对象的快手主页就好了。

也可以这样,拿出一段人类学经典的故事书籍向你旁推侧引,以历史为轴讲述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以证明人类学的魅力: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在这些农场工人中,有一个名叫利瓦伊的黑脚族印第安人。此人的行为举止和粗犷的矿工大不相同——他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做事负责,头脑清醒,善于辞令。他是第一个我与之一起度过许多时光的印第安人,我不由对他钦佩起来。

“然而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利瓦伊在经过星期六夜晚的一番狂欢作乐之后,竟也醉步踉跄,满口脏话。因此,我感到震惊和失望。在他的骂人话中,有一句我一直记得非常清楚:‘你他妈的弗雷德·赫希奇,他妈的那艘把你从瑞士带来的船!'”

事实上,这些讲故事的方式是优质且可行的,只是少了一个重要的资质:真实与朴实。就像本书一样,它的优秀在于讲了很多普通人的故事,而它没有那么优秀也在于讲了很多普通人的故事。

本书没有多少宏大的命题,它讲了1200万的中国卡车司机如何解决长途旅行的孤独;热爱并坚持跳下去的男性钢管舞者如何面对偏见;失去了孩子的母亲们在网络平台中分享伤痕,寻找安慰;在村口制造1:1飞机,充满梦想的东北大叔……他们是你身边所能见到的奇观,对于你来说那么近,对另一批人来说又那么远。

它像一本待你发掘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些埋藏在文字里,在别人身边发生着的,你所不知道的寻常事,其中可能掺杂了一些地域特点、职业风貌、经济理论、生活态度。它所展现的是一条生活的岔路和一种发自原始的驱动力。

每一条不起眼的视频对于一个观察者而言,都是一段主位影像的记录,而由这千万条主位影像所汇合而成的,正是一部即时更新的网络民族志。

如果打开这本书的你,恰好是一个普通人,那么恭喜,你即将获得一个微观的视角去翻阅其他平凡人的伟大故事。

在快手,拥抱每一种生活。

2021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