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矮松坡下玉香坑

小圆儿飘在边上,皱着小脸有些发愁地看小乞丐。

“我都找好几天了,前面丹桂坊大大小小的院子都去看过,……诶,不过你妹子比你还小两岁,瘦不拉叽的,他们再缺使唤的小丫头,估计也不会要她那样的小柴禾妞……”

她也不管人家听不见,自顾自在一旁碎碎念,“别是被人带出城了吧,啊哟,那可麻烦了,我出不去。”

临阳城好歹是国都,四周城墙上刻有守备铭文,可监察到她的妖灵身,除非藏在蛋里,让老和尚把她带出城。

可老和尚白天给人算命,庙里打烊,城门也该关了。

这时有个汉子凑过来,衣裳头脸看着倒还干净,也学人拿一缺沿儿的碗,偷眼打量陶嫂。

“去去,一边儿去。”

陶嫂瞪眼赶人,嗓门儿中气十足,“我这儿都是给小崽子们吃的,徐二爷,您这是又跟哪输急了眼吧,怎么看得上我们这后巷的狗食了?”

徐二想赔个笑又拉不下脸,装没听见话,在小山肩头推了他一把,大大咧咧问:“我让你去北城根儿玉香坑那边找呢,你去了没有?”

小山被他推得一趔趄,挥开他的手,梗着脖子道:“去了啊,您老看我这脸……”

陶嫂一听就急了,叉腰指着徐二骂,“好你个二赖子,指着这么小的孩子替你淘玉香,没安好心。”

玉香坑名字听着挺雅致,实际是宫里烧过的银丝炭,倾倒炭灰的去处,就在矮松坡背阴的一个大坑里。

自从有人从那里面刨出一块用剩下的白檀香料,卖给城里香料铺子,竟得了十两纹银,这坑就成了乞丐们淘金的宝地。

有人说那傻子卖亏了,宫里贵人们用的香料,能换同等大小的一块金子。

贵人们用过的炭盆,里头自然添了上等香木,更有可能哪天伺候炭盆的宫女,不留神掉进个金戒指、玉手钏什么的,那可不就发了。

最多的时候,矮松坡下挤了百十个衣衫褴褛的叫化子,那处紧挨着王宫,怎是这等闲杂人等随意靠近的。

后来还是宫中禁卫大统领,楚辰王景玉楼亲自下令,沿着矮松坡立了堵墙,严令禁止靠近,这才消停。

然而飞来横财,对食不裹腹,又无工可做的乞丐们,诱惑实在太大,后来大约是有人偷偷在墙下挖了个狗洞,身量小些的便能钻进去,只要懂得避开禁卫的巡查,还是能摸到炭灰。

至于能不能淘到一夜暴富的宝贝,可能几年不定有一起这般天降的洪福。

陶嫂的指头都快戳到徐二的鼻梁骨了,后者倒是十分硬气,“我又没让他刨炭灰,我是让他去矮松坡打听……”

徐二咽了口唾沫,腆着脸把碗往上凑了凑,一本正经道:

“陶家嫂子,我就跟你实说了吧,自从那边一堵墙直接砌到城根儿底下,矮松坡那片儿就成了块几边不靠的绝地。

这大热天儿的,宫里也不烧炭,朝宫里的那扇门,几个月不开轴都锈死了。我半月前有一晚喝多了打那儿过,听着里面有哭声,嘤嘤的,听着像不大的孩子。

你想哪,挨着墙又没有宫殿,听说里面是片林子,哪儿来的孩子哭?”

陶嫂面上将信将疑,好歹还是打了一勺热粥到他碗里,半晌迟疑道:

“谁说那边宫墙里没有殿?我娘家二舅家里,就有个过去在宫里当过差的老姐妹,说那边儿是贵妃娘娘消夏用的小阁楼,就修在一片栀木林里,夜里常有孩儿哭声……”

话说到这儿,她忽然掩了口,像是不该提这些禁忌,岔开话题,摸着小山的头说,“你还是在修乙大师那边等等消息吧。”

小圆儿在旁满口打包票,“矮松坡是吧,这事包在姐姐我身上。”

后厨院子一角的泥窑灶里,腌制一晚入了味的整鸡,正被荷叶包着焖烤,这灶足有普通人家的厅房那么大,一次能烤百十只。

一品楼最负盛名的招牌菜——荷叶烧鸡,乃是修乙大师的心头好,只是这嗜好不便宣之于众,因此小圆儿只好隔三岔五来,偷偷弄上两只。

穿过窑灶边的杂物房时,她在漆黑的屋子里听到几声唏唏索索的响动,凑近了一看,是两个女孩子,大点的不过七八岁模样,手里都拿着块精面饼,啃得太大口,有点噎着了。

“你们这俩小鬼头,怎么藏在这儿啃饼吃?还不快去找陶嫂要口粥送送,可别背过气去。”

小圆儿在旁干着急,见那大点的孩子在小的背上连着拍了好几下,待顺过气来,小女孩口齿不清说着:

“姐,饼饼好吃,婶……是好人……”

年纪大的女孩子没说话,只紧搂着妹妹,漆黑的杂物间里,微光映着她那张瘦弱的小脸,眼睛睁得大大的。

小圆儿摇了摇头,赶到窑灶边,老和尚讲究,吃鸡要嫩的,火候不能过,她得赶在出窑前先弄出来。

灶火映得泥窑赤红一片,她也不怕热,阖身穿火进到窑里,选了两只最大个儿的。

旁的人触碰不到她,她也拿不起块头大些的物什,精准诠释何为“手无缚鸡之力”,还须动用她最宝贵的灵气。

冒着热气的荷叶烧鸡,随着指上的一点灵光飘起来,被她装进腰间一枚葫芦形态的百宝囊。

那是她师父花费巨款——三十两金从一个歪脚道士处换来的“仙器”,看着不大,能装好些东西……

唔,也不是太多,两只烧鸡就满,一般她夜里出门都带着。

——由此可见,师父存心不良。

老和尚还用他那蹩脚的针线手艺,给上面绣了朵鸢尾花,说是和她蛋上的花纹正好一对儿。

做徒弟的自然是甜言蜜语好一番夸赞,只在私下里安抚自己的良心,——跟斗败大公鸡的秃尾巴似的,丑。

出来的时候,她照旧往窑灶旁的架子上扔了几两碎银,老和尚一向慈悲为怀,讲究以善教化世人,最好能日行一善。

“偷”这种事,她是不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