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 罗雄岩
- 1818字
- 2024-11-03 12:31:14
第一节 中国原始舞蹈遗存及其特点
一、原始社会的舞蹈与原始舞蹈遗存
原始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它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母系社会到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经历了从蒙昧混沌到文明初开,以及史前艺术的形成等阶段。原始舞蹈和其他史前艺术一样,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它是以“人类各部分器官和机体日趋完善,心理机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作为基本条件的,而且“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既为艺术发展提供了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也就从根本上规定、制约着艺术作品的特征和基调。”[1] 原始社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原始人的劳动技能极其低下,他们只有在群居集体中,共同创造和使用劳动工具,共同使用火,共同防御野兽并猎取食物,才能求得生存。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原始舞蹈,多以群舞的形式出现。
原始社会的狩猎,是原始人对付自然界的种种灾难,抗击野兽的频繁侵袭,获取必要食物的一种手段。为了生存,每个原始人都必须学习并掌握狩猎的技能。以此为目的进行训练,获猎后再现狩猎时激烈搏斗场面的模拟表演,就是最原始的狩猎舞蹈。随着人口的繁衍,氏族部落不断扩大,猎物相应减少,部落间为争夺猎物,争夺狩猎场地时常发生战斗。为了使氏族部落能够战胜对方,就必须使成员们都能掌握实战的本领,因此,战争前后都有实战的演习活动,这种活动就是原始的战争舞蹈。随着狩猎工具与战争武器的发明,弹丸、弓弩、箭簇、梭标等武器的使用,相应地产生了原始的兵器舞蹈。
原始人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充满着神秘感。他们不知道猎物何以会增多或减少;不知道人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知道灾祸的由来,认为自身之外的自然界里,有一种超人的神力主宰一切。他们为了求得这种神力对本氏族的庇护,产生了自然崇拜、万物有灵、人的灵魂不灭等观念。同时相应地产生了具有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和原始巫术性质的礼仪活动,即原始的宗教舞蹈活动。原始人对自身也是无知的,他们认为人类的生殖与氏族的延续,都受一种外力的支配。为求得氏族繁衍、人丁兴旺,就产生了体现性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舞蹈活动。
从原始采集到原始农业,从狩猎到原始畜牧的发展,使原始人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原始人的食物比过去也增加了许多。为了感谢神灵使农作物丰收、牲畜增殖而产生的悦神的礼仪和舞蹈,成为原始的农耕舞蹈形式。
原始社会的舞蹈是和氏族部落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所有的参加者都以无比虔诚、严肃的态度,在无比狂热的激情中进行各种原始舞蹈的活动。上述狩猎、战争、巫术、性爱、农耕以及其他原始舞蹈,虽已包涵着原始人的审美心理,他们从中已获得快慰感,但这些活动都是纯功利性的。只有当原始人除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命以外,还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时;只有当原始人的思维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对物体特征有了概念的认识时,才能使原始舞蹈逐渐增加艺术与娱乐成分。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历史的发展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原始舞蹈为适应奴隶主的需要,一部分发展成为后来的宫廷舞蹈;另外一部分则随着劳动者的劳动生活而发展成为民间舞蹈。然而,无论在后来的宫廷舞蹈还是民间舞蹈中,原始舞蹈的表演形式、技巧以及表演时的心理,还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存。
原始社会经过了六十万年前(或更早)到四五千年前的发展阶段,作为艺术萌芽之一的原始舞蹈有它产生与发展的特殊规律,这是不依现代人的观念为转移的,现代人不能按现代的思维方式对原始舞蹈作简单判断。为了便于研究现今民间舞蹈中原始舞蹈遗存的文化现象,这里只能作上述粗浅的假定与推测。
原始舞蹈在今天一些民族的民间舞蹈中仍有遗存,是民族发展不平衡,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发展等因素造成的。在一些民族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婚姻状态、文化观念仍带有原始成分时,原始舞蹈作为经济文化形态的一种反映而得以流传下来,就成为原始舞蹈遗存。
原始舞蹈遗存的文化特征,表现在既有原始的成分,又有现代人的感情;既有该民族(地区)文化形态的局限所形成的特点,又有周围各民族文化对它的冲击与影响。一些社会经济文化尚处落后的民族,无论他们居住的地区多么偏僻、闭塞,他们依然是现今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受现代国家管理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无不对他们起着重要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决定着原始舞蹈遗存与原始社会的舞蹈有着根本的区别。基于此点,研究原始舞蹈的遗存时,既要研究它原始性的一面,又要考虑到现代文化对它浸润的一面,要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加以研究。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