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河县水务志(1994-2010年)
- 天津市水务局 天津市宁河县水务局
- 5081字
- 2024-12-21 05:05:19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自然状况
(一)地质地貌
1.构造
宁河县地处燕山纬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按三级构造单元划分,分属于东西构造体系的唐山隆起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沧县隆起、黄骅拗陷3个地质构造区。每个地质构造区又有次一级的凸起和凹陷,如东北向构造带的潘庄断裂、潘庄凸起、蓟运河断裂、桐城断裂、北塘凹陷等。它直接控制和影响境内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厚度、粒度及其他地质和水文地质结构。县境内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是构成宁河县第四纪沉积物质的主要来源。各条河流均有自己相应的沉积范围,由于振荡式的不均匀沉降和各河系之间经常处于横向摆动、互相侵蚀的状态下,造成了沉积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复杂变化和垂直方向上的多层韵律结构。
宁河县境内的现代地质结构运动,表现出地壳的上升、下降、断层的稳态滑动及快速破裂,地震活动频繁。
2.地层
(1)新生界第四纪地层
分布于宁河县境内全部地区。
全新统(Q4):底板埋深为15~25米,县境内北部薄、南部厚。下段以浅黄、浅黄绿色粉砂质黏土为主,中段为灰黑、灰黄色砂质黏土、黏土质粉砂,上段为黄色粉砂、黏土质粉砂。南部以海积为主。
上更新统(Q3):底界埋深在55~75米不等,岩性多为棕黄色粉砂质黏土、黏土质粉砂。南部多夹浅褐灰、灰黑色粉砂质黏土;北部多夹粉、细沙层。南部以冲积为主,夹一些海积,冲积海积地层。
中更新统(Q2):底界埋深在149~188米不等,下部以黄色、浅灰色粉砂质黏土、黏土质粉砂和中细砂层为主,上部为灰黄色、灰褐色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但多砂层。
下更新统(Q1):底界埋深在301~460米不等,假整合覆于第三纪紫褐色、浅棕色泥岩、砂岩、砾岩之上,北部地区以棕褐色、粉黄色黏土含卵砾石和中黏砂、中细砂夹卵砾石为主,南部以浅棕褐色、锈黄色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为主,可见砂层,少见卵砾石。
(2)中生界侏罗系地层
主要分布在芦台及芦台西南方向一带。
上统(J3):地层厚3300米,主要岩性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砾岩。
中统(J2):地层厚3000米,主要岩性为中酸性火山岩,夹砂层、泥岩、砾岩。
下统(J1):地层厚1928米,主要岩性为玄武岩、砂岩、泥岩、夹砾岩。
(3)古生界奥陶系地层
主要分布在芦台附近。
中统马家沟组(Qm):地层厚113米,主要岩性为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4)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地层
主要分布在宁河县东北部一带。
井尔峪组(Qnj):地层厚203米,上为灰绿、蛋青色含白云质灰岩,下为紫红质岩、细砂岩、粉砂岩、砾岩。
下马岭组(Qnx):地层厚168米,绿色质岩、灰黑色砂岩、粉细和粗砂岩、底砾岩和粗砂岩。
3.地貌
宁河县境内地貌处于冲积平原前缘和海积冲积平原交错地带。县境中东部最高,高程为4米(大沽高程基准,以下简称大沽),西南七里海处最低,高程为1.70~1.90米(大沽),一般地面高程在2~3米之间(大沽)。全县地势低平,由北向南微微倾斜,地面坡度为1/5000~1/10000,在平坦的平原上也存在着高地间有低地,低地间杂存高地现象,使地表呈波状起伏和多浅平封闭洼淀的微地貌类型。
宁河县地处“北四河”(蓟运河、潮白河、永定河、北运河)下游地区,境内河流众多,自然河道、人工河道、排灌渠道,经纬交织,密如蛛网。因地势低平坡缓,河流多弓形河曲故道,与星罗棋布的洼淀、苇塘相通,县境内呈现出“水乡泽国”的大自然原始风貌。
宁河县境为滨海平原,有三道古海岸遗迹——贝壳堤,大致沿现代渤海湾东北向西南岸走向,呈弧形延伸,平行排列,相间分布。约4000年前,宁河县境内由大龙湾、史家庄、姜家庄、东棘坨、后大安、高景庄、田庄坨、张子铺一带露出海底成陆地,形成第一道贝壳堤;约3000年前,从北辰区东堤头经宁河县境内赵温庄、造甲城、西塘坨、大海北、俵口、桐城、岭头、马鞍子、苗枣庄、小茄庄至丰南区大吴庄一带,海岸线稳定1000年左右,形成第二道贝壳堤;约2020年前,海岸线向东南推移,由永定新河起,经南淮淀、北淮淀、小八亩坨、南涧沽、董庄、芦台、闫庄、裴庄一带,形成第三道贝壳堤,为滨海平原的奇观。
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潘庄、高景庄、宁河镇一线以北的潘庄镇、东棘坨镇、宁河镇、丰台镇、岳龙镇、板桥镇等地区。北部为还乡河、蓟运河冲积而成,中部为潮白河、蓟运河冲积而成。处于洪积、冲积倾斜平原以南,海积平原以西地区,为海河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微微倾斜,地面坡度为1/5000~1/10000。组成物质为砂质黏土和黏土。
海积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潘庄、高景庄、宁河镇、北沧一线以南,南运河以东,汉沽以西地区,是第四纪以来海洋和河流相互作用的地区。平原下面为海相、湖相与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地面组成物质以砂质黏土为主。地面高程在4米以下(大沽),地面坡度为1/5000。贝壳堤、古泻湖洼淀及众多坑塘等多存在于该地区。
湿地洼淀——七里海,为古泻湖类型,位于宁河县西部地区,总面积为56.5平方千米,洼底高程在1.70~1.90米之间(大沽),沉积物为粉砂和含淤泥质黏土粉砂,土壤以湿潮土为主。
(二)土壤植被
1.土壤
宁河县境内土壤为潮土、湿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分为7个亚类,18个土属,53个土种。
(1)潮土
潮土是宁河县境内主要土壤,面积为6.8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丰台至唐山公路一线,蓟运河沿岸、还乡河分洪区和西北部潘庄镇205国道以北地区。此类土壤是在地下水的直接参与下形成的半水成土壤,地下水位1.00~1.50米(大沽),有夜潮现象,也称夜潮土。土壤颜色发暗,多灰棕色,pH值为8.2。通体石灰质性反应强烈,呈中性至碱性,质地为重壤——黏土。潮土类在宁河县又分为典型潮土、盐化潮土、湿潮土和盐化湿潮土4个亚类,13个土属,38个土种。因宁河县地势低洼,潜水埋藏较浅,对土壤的作用仍很强烈,所以典型潮土不多,而以湿土与潮土的过度类型为主。
(2)湿土
宁河县境内湿土类土壤面积为1.5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蓟运河以东苗庄至岳龙一带的背河洼地和七里海周围地区,是以积水为主导过程的水成土壤。县境内已没有长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现象,因此也没有典型的湿土特征,表现为由过去的沼泽化向潮土化发育的过程,所以宁河县只有过度类型的潮湿土、盐化潮湿土2个亚类,3个土属,10个土种。此类土壤潜水位很高,距地表不足1米,雨季有短期积水。湿土类土壤疏松湿润,质地黏重,营养较丰富。
(3)水稻土
宁河县水稻土面积1.4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芦台镇周围等老稻田区,是由于人为长期种稻,在水耕熟化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农业土壤。虽然宁河县稻作历史较短,加之水旱轮作的影响,致使水稻土不够典型,但已具备了一些水稻土的特征。有机质较旱地高,pH值为8.4。土质黏重,上层黏粒下移,使耕作层下形成较紧实的犁底层。土体中耕作层、犁底层、斑纹层、底土层表现明显。水稻土类只划分盐化水稻土1个亚类,2个土属,5个土种。因该类土壤质地黏重,养分含量高,驰名中外的“小站稻”即在此类土壤上种植。
2.植被
宁河县植被类型有乔木植被、灌木植被、草甸植被、盐生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等。主要以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蔷薇科为主,草本植物多于木本植物。植物区系以华北成分为主。盐生植被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的盐渍化荒地,主要为碱蓬群落;在河堤坡、渠埝及路边生长着灌草丛植被,常见的有荆条、紫穗槐、白茅草、狗尾巴草等植物群落;藜科、苋科植物也自成群落;沼泽植被、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南部的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属芦苇沼泽,植物以芦苇群落为主,在低洼地区还生长着大片的香蒲群落、水葱群落、荆三棱群落和水蓼群落等挺水植物;超过40厘米水深的地带生长着藻类和荇菜等沉水植物群落;在高地及渠埝上片生稗草、铁杆蒿、苍耳、刺菜、马齿菜、车前草等植物群落。
芦苇、香蒲、荆三棱等挺水植物都属于密丛型根茎草本植物,都具有特殊的无性繁殖能力和很强的分蘖能力,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芦苇逐渐代替其他植物群落。
(三)气候
宁河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冷暖、干湿、温差异常明显,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灾害性天气较多。
春季天气渐暖,气温回升,空气干燥,多风少雨,为全年日照最多季节,大风、降温、干旱、霜冻等灾害天气时有发生。
夏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昼长夜短,炎热多雨,空气湿度大,气候闷热,多东南风,暴雨、大风、洪、涝为夏季的主要自然灾害。
秋季天高气爽,暖、湿空气减弱,雨水少,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大,冷空气开始活跃,冰雹、秋旱、初霜冻是秋季的主要自然灾害。
冬季天气寒冷,盛行西北风,风多雪少,气候干冷,稳定不变,日照时间短,夜长昼短。
2010年,年平均气温11.7℃,比常年平均值11.6℃偏高0.1℃。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7月5日,年极端最低气温-21.7℃,出现在1月6日。年降水量568.7毫米,比常年平均值580.7毫米偏少12毫米。全年日最大降雨量为73.4毫米,出现在7月19日。年日照时数2314.9小时,比常年值2639.9小时少325小时。全年蒸发量为1578毫米。
二、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宁河县境内土地面积为1031平方千米。1994年,全县实有耕地3.9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8.41%,到2010年底,全县有耕地3.87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7.54%。耕地面积逐年缩减。
2010年年底,宁河县境河流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71%,渠道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87%,七里海洼淀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48%,其中七里海东海水库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3%。
(二)水资源
1.地表水
宁河县年际降雨量不均,1994—2010年,平均降雨量为530.8毫米每年。每年7月、8月开始有径流产生,其他季节几乎无径流出现。1994—2010年,平均年径流量是9000万立方米,折径流深度87.2毫米;频率6%的丰水年径流量是1.73亿立方米,折径流深度167.4毫米;频率50%的平水年径流量为7650万立方米,折径流深度74.2毫米;频率95%的枯水年径流量是2100万立方米,折径流深度20.4毫米。宁河县境内自产地表水资源并不丰富,不足以维持各项生产需求。
宁河县境内地上水蓄水能力薄弱,水资源短缺,蓟运河、还乡新河、潮白新河上游地区无客水入县境,只能拦蓄潮白新河里自沽闸的汛期弃水,每年春季均需外调水源。1993—2010年,最多外调水源1.30亿立方米每年,最少外调水源440万立方米每年入境,18年共计外调水5.52亿立方米入县境,年均外调水3067万立方米,用以弥补宁河县农业用水。
2.地下水
宁河县境内除北部岳龙、丰台北部少部分地区为全淡区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质上为咸水,下为淡水。底界埋深为0~90米,县境北部、东北部浅,逐渐向南部、西南部加深,逐渐加深达120米。
宁河县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512.6万立方米每年,其中浅层淡水可开采量为3038.4万立方米每年,微咸水可开采量为2474.2万立方米每年;深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929万立方米每年。到2010年县境内浅层地下水基本上没有被开发利用,全县地下水开采深度80%集中于200~300米。
1994—2010年,总计开采地下水资源11.26亿立方米,最多的一年开采地下水1.04亿立方米,最少的一年开采地下水4590.78万立方米,年平均开采量为6623.89万立方米。
(三)生物资源
宁河县境内生物资源比较丰富,有浮游生物136种,底栖动物6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30余种,野生植物153种。按门类可分为野生动物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
1.动物资源
宁河县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10余种,主要有野兔、狐狸、貉子、黄鼬、狗獾、豹猫、刺猬等。
鸟类有16目34科200种,主要有白鹳、黑鹳、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余种;天鹅、灰鹤、小鸥、鹈鹕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余种;丹顶鹤、天鹅曾一度绝迹,现每年都成群结队的在迁徙中到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栖息,并有15种留鸟终年生活在七里海。
宁河县的鱼类资源有鲤鱼、鲫鱼、草鱼、翘嘴红鲌、乌鳢、鲇鱼、黄鳝、泥鳅及沼虾、米虾等鱼虾蟹类30余种。
2.植物资源
宁河县境内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41科153种,占天津滨海地区湿地植物的93%。主要植物有芦苇(占绝对优势)、蒲草、稗草、碱蓬、三棱藨草、白茅草、樟茅草、星星草、牛鞭草、青燕草及各种藻类。
宁河县地产中药材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县境内东、西和北部地区。野生中药材300多种,其中动物类中药材110种,植物类中药材193种。县境内还有野生大豆、猫眼草、地锦草等珍贵保护植物。
三、社会经济
1994年,宁河县社会经济总产值为55.1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7.2%。国民生产总值为14.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5.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3.95亿元,同比增长25.8%;第二产业产值为6.55亿元,同比增长66.6%;第三产业产值为3.9亿元,同比增长4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5.25亿元。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宁河县经济实现跨越增长的一年。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综合实力增强。全年生产总值完成175亿元,同比增长33.8%。天津市核定宁河县生产总值为164.95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6亿元,同比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88.47亿元,同比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55.42亿元,同比增长26.2%。固定资产投资220.86亿元,同比增长38.0%;外资实际到位额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1%;内资到位额111亿元,同比增长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