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6 溢流重力坝

溢流重力坝既是挡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其泄水方式有坝顶溢流和坝身泄水孔泄水。在水利枢纽中,它可承担泄洪、向下游输水、排沙、放空水库和施工导流等任务。

溢流坝是枢纽中最重要的泄水建筑物之一,将规划库容所不能容纳的大部分洪水经坝顶泄向下游,以便保证大坝安全。溢流坝应满足泄洪的几个设计要求:①有足够的孔口尺寸、良好的孔口体形和泄水时具有较大的流量系数;②使水流平顺地通过坝体,不允许产生不利的负压和振动,避免发生空蚀现象;③保证下游河床不产生危及坝体安全的冲坑和冲刷;④溢流坝段在枢纽中的位置,应使下游流态平顺,不产生折冲水流,不影响枢纽中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⑤有灵活控制水流下泄的设备,如闸门、启闭机等。

因此,坝体剖面设计除要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外,还要满足泄水的要求,同时要考虑下游的消能问题。当溢流坝段在河床上的位置确定后,先选择合适的泄水方式,并根据洪水标准和运用要求确定孔口尺寸及溢流堰顶高程。

1.6.1 孔口设计

溢流坝的孔口设计涉及很多因素,如洪水设计标准、下游防洪要求、库水位壅高的限制、泄水方式、堰面曲线以及枢纽所在地段的地形、地质条件等。设计时先选定泄水方式,拟定若干个泄水布置方案(除堰面溢流外,还可配合坝身泄水孔或泄洪隧洞泄流)。初步确定孔口尺寸,按规定的洪水设计标准进行调洪演算,求出各方案的防洪库容、设计和校核洪水位及相应的下泄流量,然后估算淹没损失和枢纽造价,进行综合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1.6.1.1 孔口型式

溢流坝的泄水方式有坝顶溢流式和孔口溢流式两种,如图1.24所示。

图1.24 溢流坝泄水方式(单位:m)

1—门机;2—闸门;3—检修门

1.坝顶溢流式

根据运用要求[图1.24(a)],堰顶可以设闸门,也可以不设闸门。

不设闸门时,堰顶高程等于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泄水时,靠壅高库内水位增加下泄量,这种情况增加了库内的淹没损失、非溢流坝的坝顶高程和坝体工程量。但泄洪时不仅用于排泄洪水,而且用于排泄其他漂浮物。它结构简单,可自动泄洪,管理方便。适用于洪水流量较小,淹没损失不大的中、小型水库。

当堰顶设有闸门时,堰顶高程较低,可利用闸门不同开启度调节库内水位和下泄流量,减少上游淹没损失和非溢流坝的高度及坝体的工程量。与深孔闸门比较,堰顶闸门承受的水头较小,其孔口尺寸较大,由于闸门安装在堰顶,操作、检修均比深孔闸门方便。当闸门全开时,下泄流量与堰上水头H0的1.5次方成正比。随着库水位的升高,下泄流量增加较快,具有较大的超泄能力。在大、中型水库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大孔口溢流式

孔口溢流式在闸墩上部设置胸墙[图1.24(b)],既可利用胸墙挡水,又可减少闸门的高度和降低堰顶高程。它可以根据洪水预报提前放水,腾出较大的防洪库容,提高水库的调洪能力,适用于挡水位较高而流量相对较小的水闸。当库水位低于胸墙下缘时,下泄水流流态与堰顶开敞溢流式相同;当库水位高于孔口一定高度时,呈大孔口出流。胸墙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固接在闸墩上,也有做成活动式的。遇特大洪水时可将胸墙吊起,以加大泄洪能力,利于排放漂浮物。

1.6.1.2 孔口尺寸

1.单宽流量的确定

单宽流量一经选定,就可以初步确定溢流坝段的净宽和堰顶高程。单宽流量越大,下泄水流的动能越集中,消能问题就越突出,下游局部冲刷会越严重,但溢流前缘短,对枢纽布置有利。因此,一个经济而又安全的单宽流量,必须综合地质条件、下游河道水深、枢纽布置和消能工设计多种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工程实践证明,对于软弱岩石常取单宽流量q=20~50m3/(s·m);中等坚硬的岩石取q=20~100m3/(s·m);特别坚硬的岩石取q=100~150m3/(s·m);地质条件好可以选取更大的单宽流量。近年来,随着消能技术的进步,选用的单宽流量也不断增大。在我国已建成的大坝中,龚嘴水电站的单宽流量达254.2m3/(s·m),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安康水电站单宽流量达282.7m3/(s·m)。而委内瑞拉的古里坝,其单宽流量已突破了300m3/(s·m)的界限。

2.孔口尺寸的确定

溢流孔口尺寸主要取决于通过溢流孔口的下泄洪水流量Q,根据设计和校核情况下的洪水来量,经调洪演算确定下泄洪水流量Q,再减去泄水孔和其他建筑物下泄流量之和Q0,可得Q,即

式中 Q0——经由电站、船闸及其他泄水孔下泄的流量,m3/s;

α——系数,考虑电站部分运行,或由于闸门障碍等因素对下泄流量的影响,正常运用时取0.75~0.90;校核情况下取1.0。

单宽流量q确定以后,溢流孔净宽B(不包括闸墩厚度)为

装有闸门的溢流坝,用闸墩将溢流段分隔为若干个等宽的孔。设孔口总数为n,孔口宽度b=B/nd为闸墩厚度,则溢流前缘总宽度为

经调洪演算求得设计洪水位及相应的下泄流量后,可利用式(1.50)计算包括流速水头在内的堰顶水头Hz,当采用开敞式溢流坝泄流时,有

式中 B——溢流孔净宽,m;

mz——流量系数,可从有关水力计算手册中查得;

ε——侧收缩系数,根据闸墩厚度及闸墩头部形状而定,初设时可取0.90~0.95;

σm——淹没系数,视淹没程度而定;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

用设计洪水位减去堰顶水头Hz(此时堰顶水头应扣除流速水头),即得堰顶高程。

当采用孔口泄流时,有

式中 Ak——出口处的面积,m2

μ——孔口或管道的流量系数,初设时对有胸墙的堰顶孔口,当Hz/D=2.0~2.4时(D为孔口高,m),取μ=0.74~0.82;对深孔取μ=0.83~0.93;当为有压流时,μ值必须通过计算沿程及局部水头损失来确定;

Hz——自由出流时为孔口中心处的作用水头,m;淹没出流时为上、下游水位差。

1.6.2 溢流坝的剖面设计

溢流坝的基本剖面也呈三角形。上游坝面可以做成铅直面,也可以做成折坡面。溢流面由顶部曲线段、中间直线段和底部反弧段三部分组成,如图1.25所示。

图1.25 溢流坝剖面

1—顶部溢流段;2—直线段;3—反弧段;4—基本剖面;5—溢流水舌

1.6.2.1 溢流坝的堰面曲线

1.顶部曲线段

溢流堰面曲线常采用非真空剖面曲线。采用较广泛的非真空剖面曲线有克-奥曲线和幂曲线(或称WES曲线)两种。克-奥曲线与幂曲线在堰顶以下(2/5~1/2)HdHd为定型设计水头)范围内基本重合,在此范围以外,克-奥曲线不给出曲线方程,只给定曲线坐标值,插值计算和施工放样均不方便。而幂曲线给定曲线方程,如式(1.52),便于计算和放样。克-奥曲线流量系数小于幂曲线流量系数(最大值0.502),故近年来堰面曲线多采用幂曲线。

(1)开敞式溢流堰面曲线。如图1.26所示,采用幂曲线时按式(1.52),即

式中 Hd——定型设计水头,按堰顶最大作用水头Hmax的75%~95%计算,m;

n,K——与上游坝面坡度有关的指数和系数,见表1.10;

x,y——溢流面曲线的坐标,其原点设在堰面曲线的最高点。

表1.10 Kn值表

坐标原点上游宜有椭圆曲线,其方程式为

式中 aHd,bHd——椭圆曲线的长轴和短轴,若上游面铅直,ab可按下式选取,即

当采用倒悬堰顶时(图1.26),应满足d>Hzmax/2的条件,仍可采用式(1.53)计算。

选择不同定型设计水头时,堰顶可能出现最大负压值,见表1.11。

表1.11 不同定型设计水头对应的堰顶最大负压表

其他作用水头Hz下的流量系数mz和定型设计水头Hd情况下的流量系数的比值见表1.12。

表1.12 作用水头、设计水头与流量系数之间的关系

(2)设有胸墙的堰面曲线。如图1.27所示,当堰顶最大作用水头Hmax(孔口中心线以上)与孔口高度(D)的比值Hmax/D>1.5时,或闸门全开仍属孔口泄流时,可按式(1.54)设计堰面曲线,即

式中 Hd——定型设计水头,一般取孔口中心线至水库校核洪水位的水头的75%~95%;

φ——孔口收缩断面上的流速系数,一般取φ=0.96,若孔前设有检修闸门,取φ=0.95;

x,y——曲线坐标,其原点设在堰顶最高点,如图1.27所示;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图1.26 开敞式溢流堰面曲线

图1.27 带胸墙大孔口的堰面曲线

坐标原点(堰面曲线最高点)的上游段可采用单圆曲线、复合圆曲线或椭圆曲线与上游坝面连接,胸墙底缘也可采用圆弧或椭圆曲线外形,原点上游曲线与胸墙底缘曲线应通盘考虑,若1.2<Hmax/D<1.5时,堰面曲线应通过试验确定。

按定型设计水头确定的溢流面顶部曲线,当通过校核洪水时将出现负压,一般要求负压值不超过3~6m水柱高。

2.中间直线段

中间直线段的上端与堰顶曲线相切,下端与反弧段相切,坡度与非溢流坝段的下游坡相同。

3.底部反弧段

溢流坝面反弧段是使沿溢流面下泄水流平顺转向的工程设施,要求沿程压力分布均匀,不产生负压和不致引起有害的脉动压力。通常采用圆弧曲线,其反弧半径R=(4~10)hh为校核洪水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点的水深。反弧最低点的流速越大,要求反弧半径越大。当流速小于16m/s时,取下限;当流速大时,宜采用较大值。当采用底流消能,反弧段与护坦相连时,宜采用上限值。

1.6.2.2 溢流坝实用剖面拟定

溢流坝的实用剖面,是在三角形基本剖面基础上结合堰面曲线按拟合修改而成的。

(1)溢流坝堰面曲线超出基本三角形剖面。如图1.28(a)所示,在坚固完好的岩基上,会出现这种情况,设计时需对基本剖面进行修正。

图1.28 溢流坝剖面拟定

根据溢流坝的定型设计水头Hd和选定的堰面曲线型式,点绘出堰面曲线ABC,将基本三角形的下游边与溢流坝面的切线重合,坝上游阴影部分可以省去。为了不影响堰顶泄流,保留高度d的悬臂实体,且要求dHzmax/2(Hzmax为堰顶最大作用水头)。

图1.29 挑流鼻坎设置结构缝

(2)溢流堰面曲线落在三角形基本剖面以内。如图1.28(b)所示。当溢流重力坝剖面小于基本三角形剖面时,可适当调整堰顶曲线。通常是在溢流坝顶加一斜直线AA′,使之与溢流曲线相切于A点,增加上游阴影部分坝体体积,且有利于坝体稳定。

(3)具有挑流鼻坎的溢流坝。当鼻坎超出基本三角形剖面以外时,如图1.29所示。若l/h>0.5时,须核算B—B′截面处的应力;若拉应力较大,可考虑在B—B′截面处设置结构缝,把鼻坎与坝体分开;若拉应力不大,也可采用局部加强措施,不设结构缝。

溢流坝和非溢流坝的上游坝面要求应尽量一致对齐。

1.6.3 溢流坝的消能防冲

因为溢流坝下泄的水流具有很大的动能,如此巨大的能量,若不妥善进行处理,势必导致下游河床被严重冲刷,甚至造成岸坡坍塌和大坝失事。所以,消能措施的合理选择和设计,对枢纽布置、大坝安全及工程造价都有重要意义。

消能工的设计原则是:①尽量使下泄水流的大部分动能消耗在水流内部的紊动中,以及水流与空气的摩擦上;②不产生危及坝体安全的河床或岸坡的局部冲刷;③下泄水流平稳,不影响枢纽中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④结构简单,工作可靠;⑤工程量小,造价低。

常用的消能方式有底流消能、挑流消能、面流消能和消力戽消能等。消能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水利枢纽的具体条件,根据水头及单宽流量的大小,下游水深及其变幅,坝基地质、地形条件以及枢纽布置情况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挑流消能应用最广泛,底流消能次之,面流消能和消力戽消能一般应用较少。

1.6.3.1 挑流消能

挑流消能是利用溢流坝下游反弧段的鼻坎,将下泄的高速水流挑射抛向空中,抛射水流在掺入大量空气时消耗部分能量,而后落到距坝较远的下游河床水垫中产生强烈的旋滚,并冲刷河床形成冲坑,随着冲坑的逐渐加深,大量能量消耗在水流旋滚的摩擦之中,冲坑也逐渐趋于稳定。挑流消能一般适用于基岩比较坚固的中、高溢流重力坝。

挑流消能设计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鼻坎型式、鼻坎高程、挑射角度、反弧半径、鼻坎构造和尺寸、计算挑射距离和最大冲坑深度,如图1.30、图1.31所示。本小节主要介绍连续式挑流消能的设计。

图1.30 挑流鼻坎示意图

(1)鼻坎型式。常用的挑流鼻坎型式有连续式和差动式两种。连续式挑流鼻坎构造简单、射程较远,鼻坎上水流平顺。差动式挑流鼻坎与连续式挑流鼻坎不同之处在于鼻坎末端设有齿坎,挑流时射流分别经齿台和凹槽挑出,形成两股具有不同挑射角的水流,两股水流除在垂直面上有较大扩散外,在侧向也有一定的扩散,加上高低水流在空中相互撞击,使掺气现象加剧,增加了空中的消能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水舌的入水范围,减小了河床的冲刷深度,但施工复杂,易气蚀。

图1.31 连续式挑流鼻坎的水舌及冲刷坑示意图

(2)鼻坎挑射角度。一般情况下取θ=20°~25°。对深于河槽的以选用θ=15°~20°为宜。加大挑射角,虽然可以增加挑射距离,但由于水舌与下游水面的交角加大,使冲坑加深。

(3)鼻坎反弧半径R。一般采用(8~10)hh为反弧最低点处的水深。R太小时鼻坎水流转向不顺畅;R过大时,将迫使鼻坎向下延伸太长,增加了鼻坎工程量。鼻坎反弧也可采用抛物线,曲率半径由大到小,这样既可以获得较大的挑射角θ,又不至于增加鼻坎工程量,但鼻坎施工复杂,在实际运用中受到限制。

(4)鼻坎高程。应高于鼻坎附近下游最高水位1~2m。

(5)挑射距离。由于冲坑最深点大致落在水舌外缘的延长线上,故挑射距离按以下公式估算,即

式中 L——水舌挑射距离,m,挑流鼻坎下垂直面至冲坑最深点的水平距离;

v1——坎顶水面流速,m/s,按鼻坎处平均流速v的1.1倍计,即v1=1.1v;v1=1.1φH0为库水位至坎顶的落差,φ为堰面流速系数);θ——鼻坎的挑角;

h1——坎顶平均水深h在铅直方向的投影,h1=hcosθ,m;

h2——坎顶至下游河床面高差,m,如冲坑已经形成,在计算冲坑进一步发展时,可算至坑底。

(6)最大冲坑深度:最大冲坑水垫厚度tk工程上常按式(1.56)估算,即

式中 tk——水垫厚度,自水面算至坑底,m;

q——单宽流量,m3/(s·m);

H——上下游水位差,m;

α——冲坑系数,坚硬完整的基岩,α=0.9~1.2;坚硬但完整性较差的基岩,α=1.2~1.5;软弱破碎、裂缝发育的基岩,α=1.5~2.0。

最大冲坑水垫厚度tk求出后,根据河床水深即可求得最大冲坑深度tk

射流形成的冲坑是否会延伸到鼻坎处以至危及坝体安全,主要取决于最大冲坑深度tk与挑射距离L的比值,即L/tk值。一般认为,基岩倾角较陡时要求L/tk>2.5。基岩倾角较缓时,要求L/tk>5.0。

1.6.3.2 底流消能

底流消能是在坝下设置消力池、消力坎或综合式消力池和其他辅助消能设施,促使下泄水流在限定的范围内产生水跃。主要通过水流内部的旋滚、摩擦、掺气和撞击达到消能的目的,以减轻对下游河床的冲刷。底流消能工作可靠,但工程量较大,多用于低水头、大流量的溢流重力坝,如图1.32所示。

1.6.3.3 面流消能

面流消能利用鼻坎将高速水流导向下游水流表层,主流与河床间由巨大的底部旋滚隔开,以减轻高速主流对邻近坝趾处河床的冲刷,由于高流速的主流位于下游水流表层,故称其为面流式消能,如图1.33所示。这种消能形式要求下游具有较高和较稳定的水位。它的缺点是对下游水位和下泄流量变幅有严格的限制,下游水流波动较大,在较长距离内(有时可延绵1~2km)不够平稳,影响电站的发电和下游的航运。

图1.32 底流消能

图1.33 面流消能

1.6.3.4 消力戽消能

这种消能形式是在坝后设一大挑角(约45°)的低鼻坎(即戽唇,其高度a一般约为下游水深的1/6),其水流形态的特征表现为“三滚一浪”(图1.34)。戽内产生逆时针方向(如果水流方向向右时)的表面旋滚,戽外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底部旋滚和逆时针方向的表面旋滚,下泄水流穿过旋滚产生涌浪,并不断掺气进行消能。

图1.34 消力戽消能示意

1—戽内旋滚;2—戽后底部旋滚;3—下游表面旋滚;4—戽后涌浪

消力戽式消能的优点:工程量比底流式消能的小,冲刷坑比挑流消能的浅,不存在雾化问题。其主要缺点与面流式消能相似,并且底部旋滚可能将砂石带入戽内造成磨损。如将戽唇做成差动式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但其结构复杂,齿坎易空蚀,采用时应慎重研究。消力戽消能的适用情况与面流式消能基本相同,但不能过木排冰,且对尾水的要求是须大于跃后水深。

【项目案例1.2】 溢流坝设计

1.基本资料

与[项目案例1.1]的基本资料相同。

2.溢流坝孔口尺寸设计

1)泄水方式的选择。为使水库具有较大的超泄能力,采用开敞式孔口。

2)洪水标准的确定。根据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永久性建筑洪水标准规范要求,采用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3)单宽流量的确定。岩基主要为沉积变质岩,饱和抗压强度为10.8×104kPa,故取q=50~80m3/(s·m),初步拟定时取单宽流量q的下限值50m3/(s·m)。

4)溢流孔口尺寸的确定。

(1)孔口净宽的计算(表1.13)。校核洪水位时下泄流量为1016m3/s,设计洪水位时下泄流量为696m3/s,则

表1.13 孔口净宽计算表

取溢流坝孔口净宽为21m,每孔净宽为7m,孔数为3。

(2)溢流坝总长度的确定。根据工程经验,初拟闸墩厚度d=4m,则溢流坝总长度(不包括边墩)B

(3)堰顶高程的确定。根据下泄流量公式Q=mzεσmB计算堰顶作用水头Hz。堰顶高程计算见表1.14。

表1.14 堰顶高程计算表

初拟时ε取0.95,mz取0.502,忽略行进流速水头,故堰顶高程即为设计洪水位减去堰顶水头Hz

根据以上计算取堰顶高程为178.85m,为施工和运用、管理方便取整为179m。

(4)定型设计水头Hd的确定。

堰上最大水头 Hmax=校核洪水位-堰顶高程=187.15-179=8.15(m)

Hd=0.8Hmax=0.8×8.15=6.52m,6.52/8.15=0.8。查表1.12,坝面最大负压为0.4Hd=0.4×6.52=2.56(m),小于规定的允许值(不超过3~6m水柱)。

(5)泄流能力校核

a.确定侧收缩系数ε

式中 n——溢流孔数;

b——每孔的净宽;

H0——堰顶水头;

ξ0——闸墩形状系数;

ξk——边墩形状系数。

b.确定流量系数m

泄流能力校核计算见表1.15。

表1.15 泄流能力校核计算表

3.溢流坝的剖面设计

溢流堰面曲线常采用非真空剖面曲线。采用较广泛的非真空剖面曲线有克-奥曲线和幂曲线(或称WES曲线)两种。本工程选用WES曲线。

1)上游堰面曲线。坐标原点上游采用椭圆曲线,其方程式为

a=0.30,计算得b=0.17。

Hd=6.52m,得

上游曲线计算见表1.16。

表1.16 上游曲线计算表

上游坝面高程为177.89~170.2m垂直,以下坡度1∶0.2至坝基高程132.5m。

2) WES曲线设计。坐标原点下游采用 WES曲线,其方程为xn=Ky,查表1.11得上游面垂直时,n=1.85,K=2.000。

顶部的曲线段确定后,中部的直线段与顶部的反弧段相切,其坡度一般与非溢流坝下游坡率相同,即为1∶m=1∶0.7,直线段与 WES曲线相切时,切点横坐标xc

WES堰面曲线计算表见表1.17。

表1.17 WES堰面曲线计算表

3)中间直线段。中间直线段的上端与堰顶曲线相切,下端与反弧段相切,坡度与非溢流坝段的下游坡相同。

4)底部反弧段。根据工程经验,挑射角θ=25°。挑流鼻坎应高出下游最高水位1~2m。鼻坎的高程为142.5+1=143.5(m)。

上游水面至挑坎顶部的高程H0=校核水位-坎顶高程=187.15-143.5=43.65(m)

反弧段过流宽度B0=21+2×4=29(m)

反弧段半径R=(4~6)h=5.32~13.3m,取R=11m。溢流坝剖面如图1.35所示。

图1.35 溢流坝剖面图(单位:m)

4.消能防冲设计

1)消能方式选择。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用挑流消能。

挑流消能的原理:挑流消能是利用溢流坝下游反弧段的鼻坎,将下泄的高速水流挑射抛向空中,抛射水流在掺入大量空气时消耗部分能量,而后落到距坝较远的下游河床水垫中产生强烈的旋滚,并冲刷河床形成冲坑,随着冲坑的逐渐加深,大量能量消耗在水流旋滚的摩擦之中,冲坑也逐渐趋于稳定。

2)挑流消能计算。

(1)挑射距离。

(2)最大冲坑水垫厚度。

可冲性类别属于可冲,冲刷系数取k=1.2

(3)消能防冲验算。

验算结果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