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水泥花砖艺术研究
- 韩建华
- 5151字
- 2024-11-01 02:05:53
1.2 手工花砖的前世今生
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尼布甲尼撒二世对新巴比伦城进行建设,城墙以蓝色为底色,上面是白、黄亮色的狮子图案,还有公牛和龙的图案,被世人称为“空中花园”。道路用白色、玫瑰色石板铺装,拼接成朴素的图案花纹。而此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掌握了镶嵌画、青铜器、金银工艺品和琉璃砖的手工技艺,这些都被古希腊文明所继承,以马赛克的形式逐渐延续和发展。而后期出现的手工花砖创作灵感应该得益于古希腊时期的马赛克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市民对其需求数量的迅速增加与马赛克产能限制之间的矛盾。例如,有色石子、陶片、珐琅或有色玻璃小方块等,嵌成图画,早期的希腊建筑场所中经常出现大理石和马赛克之间的黑白色彩间的搭配。因为,只有统治者和贵族等才能负担得起成熟的工匠和昂贵的材料来表达这种奢华的建造活动。为了演绎出希腊马赛克丰富的表现形式来,艺术家和工匠们需要一些小的、丰富的材料,开始自行切割小石头以完成马赛克形式的拼贴创作。在罗马时代,马赛克很普遍,普通房屋和公共建筑的地板和墙壁都用它们装饰,这使罗马人生活显得格外的富裕,而罗马建筑显示出惊人工艺水准。
拜占庭帝国是原东方帝国,属于希腊文化范畴。公元4世纪正式成为基督教国家,与伊斯兰一样,形成一个巨大而自足的艺术世界。他们继承了罗马人的一切思想文明,它有一种对古代遗产的基督教式变形。它的节制和古典主义的一面,使得新鲜事物几乎不可能渗入,跟西方艺术中相继出现并反差强烈的各种运动正好对立。尽管存在着政治和经济的往来,但艺术上几乎是单项传播。拜占庭源泉的古老性、丰富性和神圣性,对中世纪西方世界的影响是持久的。表现在艺术品上:华丽的丝绸、雕刻的象牙、带有插图的手稿、金银装饰的珍贵的圣物匣,建筑艺术等。拜占庭艺术也提供了许多装饰图案,如宽宽的棕榈叶饰、卷曲的植物饰、奇异的鸟饰等等。当然,这些图案可以说是伊斯兰艺术,而非拜占庭艺术所特有。
同时,马赛克艺术是古代拜占庭艺术和文化的一个精华部分,主要的作品包括了镶嵌画、壁画、建筑以及各种金属加工和纺织物等。被中世纪、现代建筑学者和艺术家誉为“欧洲的明珠”和“中古时代的巴黎”的古都君士坦丁堡汇集了各种艺术品和杰作,是中世纪拜占庭建筑艺术的中心和综合装饰之聚集地。
拜占庭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巧细腻与中世纪古典建筑的质朴宏大形成了鲜明对比,构成独具特色的现代拜占庭建筑风格。在欧、亚地区广泛出现和分布的哥特式拜占庭教堂建筑,无论是其设计布局以及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还是对建筑物的内外装饰都是个性鲜明,别具风格。现代的拜占庭教堂建筑师完全改变了古代的拜占庭建筑模式,即不是在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内靠两排圆柱作为支撑的长方形屋顶,而是巧妙地利用长方形的圆屋顶覆盖建筑物的中部,在建筑结构和其形式上尽善尽美,金碧辉煌。位于伊斯坦布尔的这座圣索菲亚教堂的外观堪称中古基督教世界的一大宏伟建筑奇观,也是其他许多少数民族基督徒刻意模仿的典范和榜样。在巴尔干半岛、意大利、俄罗斯、中欧,甚至在英、法等许多西欧国家,迄今仍依然保留多座拜占庭式的教堂(图1.5)。
而拜占庭镶嵌画(图1.6)可以说是最具拜占庭艺术特点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种镶嵌绘画由于是采用天然彩色的石料,所以绚丽多彩的天然色泽效果可以永久地保持,使得后世的人们得以在许多古代拜占庭的遗迹中欣赏到这种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在世界现有的古代镶嵌画中,因拜占庭的作品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而被许多人误读为镶嵌画是拜占庭人的发明。事实上,镶嵌画真正的发源地是古典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古希腊文明,镶嵌画装饰的地板在许多遗址中都可以见到。古罗马时代,镶嵌画也被广泛应用在公众聚会的广场和集市的地面上。这种古老镶嵌的技艺如同拜占庭的丝织品一样,在内容上一般依据用途确定图案,以动植物和几何图形为主,很少出现基督和圣徒的图像。如同独树一帜的纺织水平,即使在产业随着帝国的衰落而逐步萎缩期间,技术和工艺也远在其他地中海和欧洲国家之上。
图1.5 拜占庭式教堂
图1.6 拜占庭镶嵌画
可以考究到的是水泥花砖最早起源于西班牙,之后迅速风靡了地中海以及美洲地区,又随着欧洲的殖民运动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等地。在维多利亚时代,所谓的水泥花砖也称为迷惑砖(encaustictile),最初在中世纪时期被称为镶嵌砖。从语言上讲,使用“迷惑(encaustic)”一词来描述两种或更多种颜色的镶嵌砖是不正确的。来自古希腊语的encaustic一词,意思是“燃烧”。该术语最初描述了使用基于蜂蜡的涂料进行涂漆的过程,然后将其加热固定。它也被用于中世纪的搪瓷工艺。直到19世纪,术语“瓦”才开始使用。据推测,维多利亚时代的人认为这两种颜色的瓷砖与搪瓷作品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迷惑”。尽管有错误,但该术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它是镶嵌瓷砖作品的公认名称。水泥砖或镶嵌砖在两个时期都很受欢迎。第一次出现于13世纪,一直持续到16世纪亨利八世进行改革。
今天,可以在英国铁桥峡湾博物馆之一的杰克菲尔德花砖博物馆中看到黏性黏土砖的制造成品。现代水泥砖采用两次浇铸成型工艺(图1.7)。“嵌体”颜色首先成型。对于多种颜色,使用每个颜色带有腔的模具,并仔细填充各个颜色。然后将这种有色黏土面朝下放在模具中,该模具中会重新人工填充颜色,然后压制成水泥花砖。
在中世纪时期以及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哥特复兴时期,水泥花砖通常是为教堂制作和铺设的。即使是在私人住宅中铺设的水泥花砖,也常常是在宗教环境中发现的水泥花砖的副本。水泥砖地板遍布欧洲和北美,但在制作镶嵌砖最多的英格兰最为普遍。
图1.7 水泥花砖的制造工艺
自19世纪末以来,水泥花砖一直在地中海地区的法国,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意大利以及北非和其他拉丁美洲的旧传统欧洲国家和殖民地城市化的地区进行生产和加工使用。每块水泥花砖都必须是手工设计和制作的,且它们所采用的材料和技术都是一些阿拉伯人在10世纪前率先开始采用的,后来在19世纪中后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而后,花砖在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繁荣的发展历程也离不开这些西欧国家的插足,菲律宾从16世纪初开始,被西班牙统治了近400年。到了16世纪末,由欧洲商人引发的一场殖民扩张在马来西亚蔓延,葡萄牙、西班牙都曾插足。而印尼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先后入侵,最后还被荷兰统治成立了殖民政府。
葡萄牙人称花砖是他们国家延续了几百年的特色,是他们的骄傲。我们常说的花砖具有的南洋风格,追根溯源起来,还是从西洋刮来的。在中国,普通的砖是用于垒砌墙体、铺设地面等的建筑材料。古代我国建筑花砖的研发以及生产、使用装饰历史十分的悠久,品种多样,用途广泛。而花砖是铺地砖的另一个重要品种,用于建筑地面的铺设与装饰,便于普通交通行人与公共交通车辆的行走。
中国的考古学家已经发现,砖的最早投入使用主要在秦汉战国时期,历史上著名的秦朝皇帝在都城咸阳宫中就使用了青砖进行铺地(图1.8),青砖上还有各种装饰性纹案,具有珍贵的建筑学艺术与研究历史的价值。目前在陕西省淳化县古甘泉山遗址发现的秦汉战国时期这种建筑铺地砖遗址群中已经出土的这种铺地砖,分为素面、涂朱和花纹三种。河北省唐山博物馆也陈列了在迁安苏各庄东汉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这种铺地砖,上面设计了一种有乳丁、如意纹与米字形三种线条图案所组成的印纹。足以见得在秦汉时期这种铺地砖不但大量使用,其各种装饰性图案的纹样也很丰富。
以上所说的古代手工铺地青砖中,不论是哪种类型铺地砖,多是经过手工压膜再烧制出来。而近现代中国最早的现代机制手工铺地砖最早出现在晚清的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砖品的生产从传统手工制造生产转入到现代机器制造生产的发展之路。
中国近代殖民时期水泥花砖的传播历史过程与航海时代的西班牙殖民侵略活动历史息息相关。而在中国境内,自鸦片战争之后,各种帝国主义势力持续不断地向清政府施压,要求他们依次打开多个对外贸易港口的大门。在列强国家的侵略压迫下,这些“开放的”商业港口城市不得不逐渐划出一些地区使他们在租借地享有公共特许权,因此在英国和美国、西班牙、荷兰、挪威和法国在多个地方设立领事馆之后,这些中国城市中至今仍保留下了许多西方殖民建筑,例如天津、宁波和厦门等。这些铺了进口水泥花砖的西方殖民建筑成为殖民文化输入中国的典型代表。(图1.9、图1.10)。
图1.8 青砖铺地
直到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上海、宁波等租界地被列强国家强迫设立成为外国租界所在地。此后伴随着意大利等外国对商品出口贸易的倾销,英国、美国等对于中国殖民时期文化的入侵的日益加剧,在租界地的建筑设计、广告与设计以及海报、舞台与设计等艺术领域,装饰租界地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突出一种层次分明的装饰艺术效果。这一时期的设计师们重视建筑装饰材料制作工艺,以及通过采用放射状造型构图的方式、几何多样化的图案,运用新颖、奇特的建筑装饰材料等,来迅速地获得一种让中国人耳目一新的建筑视觉效果,并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乃至中国范围内一种主流的建筑设计风格。其租界地的造型设计是自然地建立在现代工业技术、机械建筑美学的基础之上,是建筑相关产业对于科学信息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快速反应,其中就主要包括新兴的建筑所使用的装饰艺术材料的设计与加工制作。
与此同时,下南洋谋生的中国人,也带回具有南洋文化特征及制作技艺的商品。此时,国内大多数砖砌建筑材料,从功能和形式上来说,多为西方建筑的复制品,而国内并不能直接提供建造西洋式建筑的材料。所以,中国缺少的建筑材料多为海外进口,花砖也不例外。
当时,在中国北方,在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国范围内进行了新的贸易政策,对铁路进行了重组建设,对水泥建材的需求迅速增长,水泥花砖成为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副产品。这种水泥彩色花砖主要在唐山、天津和上海等主要城市生产。当时最著名的是唐山启新花砖厂,因其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进口大批先进设备,行业内优势明显,在花砖行业中发展迅速。另外一家名为启新花砖南厂于1915年在上海开业。它以唐山机械彩色水泥地砖、机械彩色水泥等九项新技术产品荣获巴拿马世博会金奖,同时在天津火车站唐家口码头建立了花砖北分厂。1933年,启新公司在北京投资建立了第一家私人瓷砖厂,唐山机制彩色水泥铺地砖已经远销国内各大城市。同时,华南地区的许多外国华人华侨返回家乡并进行了大量资本投资建设活动。同时,引进了高质量的生产技术,聘请国外的成熟的技术人员,进口了国外先进的生产器械,并且在中国还建立了一些私人花砖厂。
图1.9 近代建筑中的水泥花砖1
图1.10 近代建筑中的水泥花砖2
在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之初,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开始引起政府的关注,在中国许多现代建筑设计应用中,花砖逐渐发展成为流行的建筑材料。花砖厂的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广州南洲工业花砖厂以其细致的工作而闻名。但是,激烈的中外商家之间的战争最终熄灭了生产水泥花砖的创业热情,工业产量也因战火迅速减产、关停。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厦门建设华侨村落的鼎盛时期,当时在中国厦门市,重新使用水泥花砖来有效吸收华侨和华人在厦门的投资,以建造高端豪宅。在20世纪末,改革开放后,需要推进新城镇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建设活动,因此,水泥花砖因其光滑,干净,美观和大方的特点而再次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此期间,福建和广东花砖再次焕发生机。称为花砖工匠复兴开始的地方,又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许多村庄和乡村公司开始生产水泥花砖,行业随之蓬勃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水泥花砖最为繁盛的发展时期,厦门、广州等城市的居民生活中随处可见花砖的身影,但繁复的传统手工业花砖生产的工艺水平参差不齐,工艺相对粗糙,这让它在90年代再次出现停滞,新兴行业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让它随着原有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转变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价格低廉和美观实用的瓷砖取代它在市场中的地位。
关于花砖,中国近代第一的水泥生产公司——启新洋灰公司,其对外宣传的资料和广告中曾经这样描述:“本公司洋灰花砖经改良,不厌精益求精,用是益增,名誉所造。各砖质料坚固颜色鲜明,有纯用以一色者,有用二色者,有用三色者,有用杂色者”“各种新式洋灰花砖,质洁色新较用或平面或凸纹,花样极多,难以枚举。况此砖不惟坚固华丽,而且能免火烛之虞,较用木板铺地者远胜,真可为亚东第一佳品。”(详见附录2)另有一段英文译文如此进行描述:“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泥花砖是最好的地砖,广泛用于走廊、大厅、通道、公共建筑、教堂、浴室、厨房、银行以及其他商业建筑、旅馆和商店等。”由此可见,中国天津的启新花砖厂生产的花砖已经广为社会各界所熟知,并且在各类建筑中广泛应用,种类繁多不亚于西方列强的同类产品,且样式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