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工花砖的前世今生

水泥花砖,即纯手工水泥花砖,又叫蜡画法水泥砖(Encaustic Cementtile)是预制模具并用天然色料、白水泥按比例拼砌,具有观赏效果的建筑材料。其特点颜色丰富多彩,色厚润泽,砖耐用持久。经过时间洗礼,越发光滑润泽,质感细腻分明。

虽然水泥花砖(图1.1)和瓷砖(图1.2)可能看起来相似,但它们的制作方式和它们所呈现的效果却有很大区别。传统的砖都是烧制出来的,但水泥花砖不是,其靠很高的压力压制而成,使得彩色水泥密实凝结,凝结以后硬度非常高,所以很耐磨。

瓷砖是用红色、棕色或白色黏土制成的,既可以是釉面的,也可以是无釉的,在煤或木材烧成的窑中烧成。瓷砖通常最适合于台面、背板、墙壁。不上釉的陶瓷地砖通常具有无光泽的外表,并有一定程度的自然黏土色调。

水泥花砖是由彩色颜料、水泥和大理石粉末按照一定次序分层制成的混合物,浇注到事先制作好的金属模具中,迅速取出金属模具,然后在140吨的压力下压缩制成。因此,水泥花砖具有很高的热质量,能够作为家庭地面和墙面的装饰和保护层,提高家庭环境的舒适程度。

室内空间设计中水泥花砖可以实现美观与功能有效结合,它比浴室陶瓷瓷砖和木材的寿命要长得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达到独一无二的艺术感。水泥花砖可以在厨房、客厅、门厅、餐厅、浴室和洗衣房的地板和墙壁上使用。如在厨房的后挡板下侧,它们可以被用来作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添加在墙壁上。在户外的庭院中,也可以以独特的方式铺装来创造像地毯一样独一无二的花纹排列形式。

图1.1 水泥花砖

图1.2 瓷砖

清朝的锁国政策阻止了西方建筑在中国境内的传播。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前夕,除了一些西洋建筑外,例如北京圆明园的西洋建筑、广州的“十三夷馆”(清代政府规定,外囯船只在黄埔港停泊后,只允许若干高级职员溯江而上,到西关指定的地点)和个别地方的教堂,中国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近代西方建筑文化。鸦片战争后,几种形式的西方建筑出现在中国境内,这加剧了中国建筑重大变化。近代时期的中国建筑出现新旧两个体系:旧建筑体系是指在原有传统建筑体系上的沿袭,基本继承了旧的功能设计、建造技术和风格样式等,但也受到一些影响,变化不大。出现的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以及中国人自己创造出的新建筑,具有新的功能、新材料、新技术等。而进口的西方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融入了中国地域建筑特色。尽管已经开始使用了近代时期的新材料、结构和装饰,但从数量上讲,旧的建筑系统仍然占主导地位。广大的农村地区、中小城镇,甚至大城市的旧城区仍旧由旧建筑主导。大量的房屋和其他受欢迎的建筑物基本上保持了适应当地条件和材料的传统特征和地方特征,从建筑发展趋势来看,近代时期我国建筑的主流却是新型建筑体系。图1.3为戴祠巷盐商房,位于戴祠巷4号民居,位于如今宁波江北区白沙街道,其周边分布着很多以石库门为代表的近代建筑,水泥花砖作为一种舶来的新材料,充分体现着我国近代时期海外华侨离别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记载了一段我国被外来殖民文化影响社会进程的历史,成为近代以来城市生活环境的时尚标签。

图1.3 水泥花砖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