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与我们同住至百年是老母亲的心愿,经过60天的同住经历,她反悔了

我是独生女,原本开明又霸道的母亲喜欢热热闹闹和子儿一起生活,女婿也没意见,后来她却主动提出与我们分开住。

讲述者:黄文卿 32岁烘培师

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低,只有小学水平,但聪明伶俐,彪悍强势。这完全是家庭环境造就而成。

外公是一个顶级厨师,生得尖嘴猴腮又矮小。如果不是遇上日本人捉花姑娘,外婆这个知书识礼,美艳至极的黄花闺女,绝不会嫁给外公这个又穷又丑的“矮冬瓜”。

相貌天注定也就罢了,他脾气大,火气重,最关键是喝了酒,把外婆骂得狗血淋头,又掌掴她。好几次外婆被他打得嘴角流血,也只是忍声吞气。

当时的女人大多数都是三从四德,外婆也不例外。

不论外公对她如何刻薄,将所有工资交给太婆,她一分钱不到手,还承担家里所有家务,和用劳作换取收入来维持一家九口人的生活。

太婆顶多拿出给孩子们读书的费用,其他全给叔公还赌债。

母亲越来越看不惯外公的做法,她心痛自己母亲的艰辛,在她10岁就辍学跟着外婆打零工。

一次外公醉酒又要打外婆,母亲挺着自己的小身板跳到外婆前面,学着那些抗日英雄,昂首挺胸地对外公大叫:

“有本事把我打死,从我身上踏过去!”

听到这话,原本醉醺醺地的外公,突然酒醉三分醒。想打却又停住了手,被气着涨红了脸,跌坐在凳子上,口吐白沫。

那阵慌乱,大家都忙着把外公送医院,只有母亲依然老瞪着眼,心里暗骂“活该”!

外公最后抢救过来,从此没有再打骂外婆,还将一半的工资给了她。

母亲悟出了一个道理:人善被人欺,所以一定要强势。这个观念在母亲的脑里扎下了根,直到后来的事情发生。

我是一个85后的女孩,小时候只觉得母亲多愁善感,在家里经常碎碎念以往辛苦的岁月,及奶奶对她的不公平。

有时她与父亲吵架,她滔滔不绝,不用思索的措辞,把口齿笨拙的父亲“打得落花流水”,一句答不上话。

如果父亲仍有不甘,再说上两句,母亲就会嚎啕大哭。父亲那个心软心痛,直教人生死相许一样,像小绵羊似的被母亲降服了。

那时候,我多么佩服母亲,在外工作能力超强,工资是父亲的两倍,在家又把父亲掌控在她的五指山下。

加上外婆给我讲述母亲小时候的“英雄事迹”,她俨然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然而,我的性格像父亲,温润如玉,心里纵使有千言万语,只会默默地记录,默默地码字,不会像母亲一样,有着强烈的表达欲。

25岁那年我和一个潮汕男人结婚。老公英语专业毕业,又懂日语和德语,一张口可以把周围人都吸引过去。面对这样一个女婿,母亲心里很欣赏,但对我们在惠州定居却很不满。

她认为自己只有一个女儿,对于多子女家庭的女婿来说,必须从实际出发,迁就岳母。况且佛山比惠州发达,为什么要选在惠州,而不选在佛山,与他们一起生活?

当时老公逻辑思路非常清晰,他说自己做的一直是外国人生意,惠州离深圳近,惠州房价是佛山的二分一,甚至是三分一。如果先在惠州买几套,等升值后,与佛山持平,再在佛山买房就轻而易举了。

这一说法不仅令我心头一震,还让打不倒的母亲,瞪大了眼睛,无话可说。

从小我们一家三口住在父亲工厂分配的宿舍房。20多年来,很多赚到钱的邻居都纷纷搬走,或住进新房,可我们一直留守。

虽然父亲老家建有一栋四层的房子,是与小叔合建,不全属于我们,父母多次因此事吵闹,母亲希望自己有生之年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如意房。

所以,母亲把女婿的话听到耳内,并彻底消化。

在我们回惠州不到半年,老公不断给母亲汇报惠州的房价。原本他计划要给我一个安稳的爱巢。但刚扮完婚礼及婆婆要求他先给潮汕老家建房子,一下子把所有积蓄都用完,只能先缓一缓。

谁知母亲一个早上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佛山跑了过来,给我们送上一张56万的银行卡,还说这是她和老爸的棺材本,为了我们拼一回。

老公不敢收,可母亲立即火冒三丈,对着老公说:

“你不是说要给我住新房子吗?现在才3000多元一平米,为什么还要等?不能全款买,可以贷款供楼!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一言惊醒梦中人,老公一直想着全款买楼,从没想过贷款购房。回想这些年,深圳,广州,佛山的房价光速上涨,与银行利息相比,简直是牛与蚊的区别。

经过一夜的思考,老公决心摘下已看中的三套房。

当领着母亲把她的名字一起写上时,母亲的脸上,有了这一生以来最光彩的时刻!

还贷是漫长之路,但母亲的举动,是我和老公努力的泉源。

自此之后,老公对她岳母,比对自己母亲还要亲,差不多每天都通过电话。有时我替老公接电话,母亲直接说,不是找我,找的是我老公。还说我老公关心她的时间要比我多!

我的心有点儿酸,毕竟我是打工仔,老公当自家老板,时间管理方面当然他自由。但面对这些,我更欣慰的是,老公和母亲可以打成一片,和谐相处。

生活会赋予每个家庭快乐的时刻,也会让每个人经历尴尬,伤心的磨练。

2019年,父亲细菌感染,突发脑脓肿,我和老公担心地从惠州赶回佛山。刚好我工作的公司结业,可以一家人在佛山与父母同住一段时间,母亲也因为我们的回归,心里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我和老公搭档白天黑夜轮流照顾父亲,我白天,他夜晚。在这方面,母亲十分清楚自己的女婿是个孝子,对他赞赏有加。

可生活方面,他们显现出不同的习惯和要求。

母亲一向节俭,提倡不浪费。什么打折,免费的东西,从不会逃过她的法眼。

一大堆蔬菜水果捡来的便宜物,按着购买时间轮流吃。有些放到发霉,她把坏的那一部分切掉,另一半继续弄来炒菜。

老公农村出生,家里自耕自足,吃的都是新鲜蔬果,隔夜菜都是拿来喂猪喂狗。

面对岳母这种行为,他嗤之以鼻,多次劝母亲要以身体为重,吃新鲜菜。

母亲自小养成的“优良传统”哪能容得你一两句就得更改?她“嗯,哦”之后,继续我行我素。

老公看着她把一条放得发黑的淮山拿来煮,吓得他一手抢了过去扔在垃圾桶,说要买新鲜的。母亲黑着脸对他说:“你买过多少东西给我?那么多要求!”

简单的一句话把平时口齿伶俐的老公堵得吐不出一个字。

母亲给我们几十万后,我们每月还贷加生活费也剩不了几个钱,通常只有过年过节才会给父母一些零花钱,可母亲从没对我们有过半点的钱财要求。

老公觉得理亏,当天立即网上下单5斤铁棍山药,说吃完再买。

看似这一局是母亲胜出。可父亲出院时,医生谨慎叮嘱: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吃新鲜健康的食物,当天饭菜当天吃,不要吃隔夜菜。

老公听到后差点笑出了声,母亲面露尴尬之色。

此事之后,她改掉了一贯的“精神作风”,但总觉得老公一直在管着她,心里自然有了小疙瘩。

母亲非常爱干净,她不允许家里人乱丢乱放。一向自由潇洒的老公,就是爱“放荡不羁”,经常从医院回来脱掉鞋子,一只东一只西,袜子一只在地上,一只在沙发上。

母亲看在他为父亲守夜的份上,帮他收拾了好几次,又喋喋不休地唠叨。老公不耐烦,直接怼过去:

“你看到帮忙收拾一下,如果你不想做,等我睡完觉自己收拾。”

母亲听着不高兴,正要开口,又被老公来了个“回马枪”:

“你上次的内衣摊在沙发上,舅母刚好来家里做客,是我发现得早帮你收拾的!否则你一世英名从此没落!”

老公振振之词,像一把利剑插进母亲的心脏。没想到自己唯一一次收衣服落下的内衣,被女婿捉住了把柄,气得她立即吃了几颗救心丹,才稳住心跳。

之后,老公和母亲的沟通越来越少。有时老公主动向她打招呼,母亲爱理不理。只有“父亲”这个话题,他们才有共同的语言。

为了让父亲早日全面康复,我们决定长居惠州一段时间。由始至终想和我们一起住的母亲,却主动提出:你们住一套,我们住一套,各自为营,互不相干。

老公听到后笑问母亲:“妈还记恨我?”

母亲爱面子啊,硬着皮头说:“我没那么小气,我这是在营造幸福生活!”

分开住之后,老公和母亲的关系又亲如母子,别人说小别胜新婚,摆在我们家庭是“小别胜亲生”。

写到最后,对于上述类似家庭来说,我是认同老人与年轻人分住的观点,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生活习惯不同,很容易从细节打败感情。如比,作息时间的差异,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的时间和习惯不同。老人喜欢早睡早起,到手家务第一时间完成;年轻人喜欢睡到自然醒,有时间才收拾房子。久而久之,你看不惯,我不理会,就是吵架的攻破口。

消费观念不同。老人大多数是传统的节省专家,几十年的老旧东西像宝一样对待;年轻人流行时尚追潮流,平时生活追求简便快捷,新潮玩意自然少不,断舍离的思想引导他们不攒东西。这不同层次的思想决定不可同住。

父母与子女性格倔强,主观性强。双方都是主观思想主导的能者,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容易产生争执和口角。就如文中的母亲和女婿,他们都是善良,顾家,孝顺之人,但两者不服输的性格,一起住很容易给家庭带来不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