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幕徐徐拉开

把家搬到黄金地段

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有更好的发展,郑国人决定把家搬到“黄金地段”……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弄了个“烽火戏诸侯”。最后不仅把自己坑了,还把祖宗一大半的基业都赔了进去。继位的周平王有自知之明,见自己没有能力夺回镐京,便采取了躲的办法,干脆把都城东迁到洛邑,由此拉开了东周的序幕。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因鲁国史书《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战国”时期,因西汉刘向编辑的史书《战国策》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

从东周开始,周天子就像一只落毛的凤凰,在诸侯们的眼里连只鸡都不如,成了他们争来抢去的傀儡。

那么,这一重大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当然是春秋五霸争战的结果。

按通常的说法,春秋五霸分别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但也有人说这五霸中没有宋襄公和秦穆公,而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这场笔墨官司和我们在《奠基华夏的上古西周》中所讲的“三皇”一样,打了两三千年也没弄出个子丑寅卯来。

但是,无论争论多么激烈,也无论这几个人有多么了不起,要说起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来,还就真轮不到他们头上。

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郑庄公。当然了,庄公只是个小霸,他跟后来的齐桓公、晋文公等人没法比。

与西周立国时就被分封的那些诸侯国相比,郑国算是晚辈了。但是辈分虽然低,身份却很高贵,因为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幼子。

周幽王时期,郑桓公在朝中担任司徒(西周三公之一)。他看到周幽王昏庸残暴,要美人不要江山,就预感到周王朝前途不妙。再看看别的诸侯国,每个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拼命发展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所以郑桓公就冥思苦想:“咱得为郑国找条后路啊!”

当时郑国的封地与犬戎靠得很近,一旦西周遭到犬戎大规模入寇,最先遭殃的就极有可能是郑国。面对这个难题,郑桓公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出个好办法,于是问计于一个叫史伯的大臣。史伯的建议是,最好迁到“河济之南”去。

郑桓公有些不解:“那儿离咱这儿有千里之遥,迁到那儿干吗呢?”

史伯解释说:“河济之南是虢国、郐国的封地,土地肥沃又远离犬戎。如今虢、郐两个国君不得人心,而您作为大周的司徒,在百姓心目中的声誉很高,所以如果咱们迁到那儿去,就可以利用您的声誉,壮大郑国的实力。”史伯说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河南新郑一带。

郑桓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那是虢、郐两国的封地,也不能明抢啊,怎么办呢?

史伯说:“明抢当然不行,但可以暗夺啊……”于是在桓公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

郑桓公点点头,便按照史伯的建议,利用自己是天子亲叔叔,又是朝廷司徒的身份,向虢国和郐国的国君进行贿赂,张口索要他们的地方。

虢、郐两国的国君虽然心里老大不乐意,但又不敢轻易得罪位高权重的郑桓公,加上人家送来的丰厚礼品,还是挺有诱惑力的。因此稍做商议后,各献出了五座城池给郑桓公。

一开始郑桓公觉得挺满意的,但等到把人口都搬迁过来后,才发现地方太小了。用郑桓公的话说就是,“咳嗽声大一点别国都能听见,稍不留神一只脚就跨出了国界。”因此,他采用威胁利诱等方式,陆续又霸占了虢、郐两国的一些土地。

正当郑桓公准备采取下一步行动时,恰逢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不幸在这场变故中遇难身亡,他扩地立国的大业这才暂时打住。

郑桓公死后,郑国人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国君,是为郑武公。由于郑武公的父亲有功于周王室,周平王于是册封他为卿士(即执政之官)。

做了卿士的郑武公决心继承老爸的遗志,将扩地立国的宏伟大业继续进行下去。不过,他可没有父亲那么“温柔”,他觉得老爸太小家子气,费半天劲才弄回个仨瓜俩枣的,多没意思。他准备来个大手笔,把郐国一举拿下。

怎么拿呢?毕竟有那么多的诸侯国看着,蛮干肯定不行。所谓“师出有名”,就是说打仗是需要理由的,否则就会“失道寡助”。对郑武公来说,这个理由至少看起来要冠冕堂皇。

这当然难不住聪明的郑武公,他很快就找到了这样一个理由。

他的理由就是:当年他老爸东迁时,郐、虢两国曾经收受了贿赂,这样的行为不能容忍!这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就以这样一个很奇葩的理由为借口,出兵郐国,很快就将这个弱小的国家给灭了。

眼看郐国含冤而灭,虢国的国君吓得不行,因为他当年也收过郑桓公的好处。

怎么办呢?

情急之下,虢国国君亲自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名车美女,前去给郑武公赔罪。

刚一见面,虢国国君就立刻跪倒在地,一面痛哭流涕,一面痛批自己,然后又用追悔莫及的语气说,当年自己年轻不懂事,贪恋钱财、收了不该收的礼物,现在愿意痛改前非。只求你大人有大量,放我一马。

郑武公看到虢国国君送来的这些东西,早就心花怒放了:这价值可是当年的好几倍啊!呵呵,这下连本带利全收回来了,而且还白得了块地,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再一低头看到跪着的虢国国君,不禁莞尔一笑:你这么有诚意,又跪地求饶了,那就暂且放你一马吧。

得到郑武公的口头承诺后,虢国国君高兴得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就连夜赶回去了,可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

郑武公之所以暂时不打虢国,一则是刚刚收了人家的大礼,立马翻脸不认人也说不过去;二则还是要顾及一下影响,毕竟还有那么多诸侯国眼睁睁地看着,随随便便打虢国,容易给留下口实,影响不好。

但今天不打,不等于明天也不打。这时的郑武公就像一只老猫,你让它枕着咸鱼睡觉,它能睡得着吗?因此两年后,他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把虢国给灭了。

收拾了身边的两个小国后,郑武公见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国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应,因此野心更加膨胀,决定将水草丰美的胡国也收入囊中。

但胡国不同于郐、虢两国。胡国人个个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剽悍,加上郑国先前的所作所为已让胡国对其产生了严重的戒备心理,因此早就在边境地区增加了大量的机动部队,以应付郑国的攻击。

郑武公的演技非常高超。这不,虽然内心已打定主意要灭掉胡国,但他却没有立即露出狰狞的面容,而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

他派出一个能干的大臣携带丰厚的礼物,前去胡国求亲。说胡君您一表人才、治国有方,我们国君呢,又恰巧是个惜才的人,因此准备将自己的公主许配给您。您看是不是就笑纳了?

胡国国君本来正担心郑国要攻打自己呢,没想到居然有“好事”从天而降,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直到狠狠地掐了一下大腿,直痛得龇牙咧嘴,才确信真是“天下掉下个林妹妹”,就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择定了良辰吉日后,郑国公主带着一群娇艳美女嫁了过去。这些美女个个媚术高超,把胡国国君哄得整天晕乎乎的,几乎都忘了自己姓什么。

就这样过了一阵后,一天,郑武公召集手下人问道:“我最近手痒痒,你们看打谁好呢?”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郑武公想表达什么,也就没有出声。有一个叫关其思的大夫,平时很有些小聪明,尤其善于揣测郑武公的心思。他当下眼珠子一转,心想:“就您这点儿心思,我还能不知道吗?”因此,他大声说道:“君上,我们可以收拾胡国了。”

说完,关其思高昂着头,等着郑武公赞赏他善解人意。没想到郑武公却拍案大怒道:“你个混账东西,居然口出胡言!胡国是我们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又娶寡人的女儿,你竟然怂恿我去打他,居心何在!来人,给我拉出去砍了!”看来拍马屁搞不好会把小命也赔进去。

关其思被杀的消息传到胡国后,胡国国君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原来自己的老岳父这么向着自己;惭愧的是,自己居然还防备着他老人家。这还是人做的事吗?因此,胡国国君很快就撤走了边境上的军队。

眼见郑、胡两国的边境已没有胡军驻守,郑武公便命令郑军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打着火把偷袭了胡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女婿的地盘划到了自己名下。

郑武公先后灭掉郐、虢、胡三国,又利用自己和周天子的特殊关系,从周平王手中索要了其他一些小国的土地。到郑武公去世时,其国土面积已经是他爸爸在世时的十倍。

郑桓公和郑武公父子二人真是有眼光,他们选择的河济之南的土地,是当时的黄金地段,不仅土地肥沃,而且还是当时天下的正中。加上国家扩大后,郑武公鼓励发展工商业,保护商业贸易,使得当时其他诸侯国的富商大户几乎都集中到了这个地区。

就这样,在这父子俩的精心经营下,郑国的土地在东周早期虽然不是最大的,但经济却是最发达的,加之地处中原腹地,远离战火,发展形势一派大好,为郑庄公后来成为春秋首霸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