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未得善终的抗争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如果一个人或一群人被压迫得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已经丧失了的话,反抗就成了最终的选择……
秦二世元年原本可以是一个新的辉煌开始,前提是胡亥有抱负、有担当,还有点能耐。可惜,新皇帝并没有带来新气象,这一年,恰成了帝国末日的开幕式。
彼时的帝国,还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惯性下运行,北部边境防范匈奴的任务很重。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和侵袭延续了很多年。
按理说应该依靠正规军队去防范匈奴,可是秦朝的办法是,直接征调基层的平民入伍去戍边。
也许秦朝的统治者算盘打得精,用平民戍边,既可以借此抽走精壮劳力,减少民间造反的可能,又可以减少一大笔军费开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些问题,积累日久,终成了溃堤之穴。
这年七月,官府下令,征发一批平民去渔阳郡戍边,称之为戍卒。
渔阳郡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有“京师锁钥”之称。不过,在秦朝时这里却是边远的苦寒之地。
老百姓再穷,也不愿意离乡背井跑到大老远的苦寒之地。征发平民戍边,本来就是容易引起民怨的事,而秦朝的法律,对戍卒到岗的要求又过于苛刻,一旦误期,就要斩首。
如果误期了,是否就要中途斩首呢?不是,是到达以后,由接受官员来验证、执行。
那么在半道上误期了的戍卒,会那么老老实实地跑去送死吗?
这个问题,没人过问。也许秦律的设计者们把那些被称为“黔首”的民众看成了牛马。在他们看来,既是牛马,让你向左,你就不能靠右。可是这些设计者们似乎忘了,人终究不是牛马,也不会永远甘于做牛马。
就在这批戍卒当中,有一支九百人的队伍,被征发后暂时集中驻屯在大泽乡(位于今安徽宿州境内)。这支队伍里,有两个日后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非凡人物,一个是陈胜,一个是吴广。
陈胜是阳城(今河南平舆阳城)人,吴广是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两人都是农民出身。不过二人能力很强,入伍不久,就担任了屯长。屯长并非军官,只能算“兵头将尾”。在帝国庞大的军事系统中,可谓微不足道。
史书记载说,陈胜此人素来有大志,曾给人当雇工,帮有钱人家耕田。一次在田间休息时,他想到自己这做牛马的命,惆怅良久,忽然对伙伴们说道:“苟富贵,勿相忘!”
伙伴们大笑说:“你想多了吧,哪来的富贵?”
陈胜仰天长叹,然后说了一句特别有名的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其实,陈胜和吴广本来并不认识,但碰在一块儿后,同病相怜,倒也意气相投,很快成为知己。他们怕路上耽搁,误了行期,天天帮着军官督促这一大批平民往北赶路。
没想到一行人到达大泽乡后,正赶上下大雨。大泽乡地势低洼,水淹了道路,没法走。他们只好安营扎寨,暂时停留下来,准备天晴后再赶路。雨却偏偏下个不停,急得这队戍卒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才好。
眼见走也走不成,逃又逃不了,戍卒们只能愁眉苦脸地叹气,私底下说些怨天怨地的话。
陈胜偷偷地跟吴广商议:“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地。就算雨现在不下了,路也不好走。算起来,我们怎么也赶不上行期。难道咱们就这么白白地去送死吗?”
吴广说:“那怎么办?咱们逃走吧!”
陈胜摇摇头,说:“逃到哪儿去?被官府抓回去,还不是个死。逃,是个死;不逃,也是个死。反正都是死,不如大家团结起来推翻他们。拼一回,这样总比到渔阳白白送死强。”
随后,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掉了领兵官,然后把大家召集起来,跟大家分析当前状况,说:“弟兄们,我们遇到了大雨天,现在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按照律法,我们将会被斩首。就算朝廷开恩,不杀我们,但战死或累死在疆场的可能也十有六七。相反,如果我们造反起义,则不但可能活下来,说不定还能富贵。一个男子汉,绝不能死得窝窝囊囊。即便死,也得扬名立万。”
紧接着,陈胜掷地有声地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啊,王侯将相不也是爹妈生的吗?他们是多只胳膊了,还是多条腿了?只要我们舍命一拼,我们也能成为王侯将相!
话音刚落,众人一片欢呼。
其实,这句话说不说都无所谓了,因为九百戍卒早已别无选择。走投无路的他们,露出右臂作为标志,筑起土堆歃(shà)血为盟,砍下树枝作为武器,举起竹竿作为军旗,旗上写着大大的“楚”字,大伙儿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翻暴秦。他们公推陈胜做首领,陈胜就自命为将军,称吴广为都尉(仅次于将军的武官)。
九百戍卒就这样揭竿而起,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泽乡起义的序幕。
没人知道,此时的大泽乡是否仍在雨中。但可以肯定,九百戍卒的心里早已是雨过天晴,因为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有了希望,也有了奔头。
义军首先攻下驻地大泽乡,然后攻打管辖大泽乡的蕲县县城(在今安徽宿州),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拿下。接着,义军又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部分地区。
行军过程中,陈胜一直在不断地吸收民众参与义军,等兵临陈县(今河南淮阳)城下时,陈胜的军队已经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
此时,陈县郡守、县令都已逃之夭夭,唯有县丞一人坚守。
面对勇猛如狮般的义军,陈县县城很快被攻破,县丞被杀。陈胜大军顺利进驻陈县。
随后,陈胜称王(史称“陈王”),以陈县为都,国号“张楚”,即大张楚国之意。
至此,中国历史上首个农民起义政权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