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楚庄王伐灭群舒国

在孙叔敖的辅佐下,楚国国力迅速得到恢复,楚庄王也把目光盯向了中原。

中原,那里有一个火药桶,就象一战二战前的巴尔干半岛一样,世界大战永远都与那个国家有关。对,那便是郑国。

楚庄王想要开战了。

那便需要加强战备,孙叔敖显然是研习过兵法的。他研究了楚国军力后,在楚庄王的全力支持下,对军中各职作了规定:

首先是楚王亲兵卫队,主要是三个部分组成:

左广部队,战车30乘,每乘配备步卒100人,巡逻兵25人,负责楚王午、未、申、酉、戌五个时辰的安全保卫。

右广部队,战车30乘,每乘配备步卒100人,巡逻兵25人,负责楚王丑、寅、卯、辰、巳五个时辰的安全保卫。

规定于每日鸡鸣时分,右广亲兵开始值班,至于日中,由左广亲兵换班,直至黄昏而止。

另外安排王宫侍卫三千,皆为骁勇步卒,专门负责楚王亥、子这两个时辰的安全保卫工作。

由此算来,楚王的亲兵卫队,不但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数量上也达万人,战力不可谓不强。

到楚庄王时,楚国至少拥有战车千乘,约十余万作战部队。作战部队分左、中、右三军。

其中左军300乘战车,约4万人,主要来自各地方武装,除武装作战外,还要负责整个楚军的兵车战马等战备。

右军300乘战车,约4万人,主要来自地方部队,作战外还要负责粮草衣被等后勤。

中军400乘战车,约5万人,是楚军的主力部队,也是常备部队,为重点作战力量。

左军、右军除主要由地方武装部队组成外,一般楚国大规模的征伐战,还要要求各盟国参加。

这些盟国的部队一般均编入左、右两军,唯中军为清一色楚军精锐。

三军又各分三路,即前茅、中权和后劲。

其中前茅主要是负责先头侦察,传递军情,保护军旗,逢山开路逢水搭桥,以续部队。

后劲主要是负责殿后,所选士兵皆为精锐,进攻时用作奇兵,撤退时用作断后。

中权则是军中核心,权谋命令皆出中权,前茅、后劲均不得干涉,唯中权之令行军。

然后各设元帅。由前令尹虞邱为中军元帅,由楚庄王弟弟公子婴齐为左军元帅,由楚庄王另一个弟弟公子侧为右军元帅。

由潘党任右广大将,屈荡任左广大将。

孙叔敖又规定严肃军法,令行禁止,军不扰民,违者严惩。

一时,楚军军容焕然一新,士气高涨,各路将领纷纷摩拳擦掌。

晋国佬,要不,干一架?

楚庄王笑了,他很欣赏这样一支正嗷嗷叫的楚军。但晋国那边还是先不要动为妙,攘外必先安内,楚庄王的目标是另外一个可恨的敌人。

谁?

舒国。

公元前615年时,本是楚国附庸的群舒国开始作乱,这是楚国进军江淮的跳板。

所谓群舒国,包括舒国、舒庸国、舒蓼国、舒鸠国、舒龙国、舒鲍国、舒龚国等七个舒姓小国。

舒国是周武王灭亡商朝以后,封皋陶氏后裔而建的,原本就仅一个舒国。公元前657年,徐国灭了舒国。

但徐国却也是一个实力不济的诸侯,所谓蛇吞象的一次灭国对徐国根本没带来好处,因为徐国根本没办法控制离自己数百里的舒地。

于是,舒国又活了,不过,原本只是一个舒国,这次复活却变成了七个。

原因也是很简单的,因为原本的舒国老大在卫国之战中光荣殉国了,他的儿子们各自不服,于是各拉大旗,便各自立国,于是便有了七个之多。

但毕竟血缘关系在那里摆着,所以大家倒也形成了共识:国君各自当,有福各自享,有难一起扛。

于是,春秋江湖上便出现了一个群舒,这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七个国家的联合体,主要体现在一个军事集团。

是不是与当今欧洲某军事集团相类似?

楚庄王刚即位时,群舒国也跟着庸国造反,将楚国推到了水深火热的境地。

楚国灭了庸国后,一时也没腾出手来教训群舒国。

现在楚国这只大鸟起飞了,军队得到了肃整,得练练兵了。

目标,群舒!

公元前601年,楚庄王亲率楚军,讨伐群舒国。这个过程太简单了,因为群舒这样的国家,本来便国力弱小,60年前还被徐国这种东夷国家给灭了。

刚喘过气才60年,楚国大老虎便来了。如果以前的策略是投降、甘心成为附庸,那现在的策略便是听天由命。

没有任何的战略战术,也无需要排兵布阵。楚庄王亲率楚军的目的除了干掉舒国外,更重要的是他的统军能力和将士们的战时磨合。

群舒,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史载,公元前601年,楚国灭舒。

舒国在今天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四十里的城池乡,因为曾经有过古舒国,所以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立庐江郡,治所就在这里。

舒国被灭后,其后人便以国为姓,这便是舒姓的渊源之一。

舒国是楚庄王在位时楚国所灭的第三个国家,前面的分别是庸国和麇国,这两个都是公元前611年被灭的。

这里我们得补充讲讲麇国。

麇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其前身应该是微国。商朝时算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常与大商王朝对着干,结果被大商王朝给灭了。

被灭国的微民有一部分迁移至渭水中游南岸,即今陕西眉县,重新建了微国,在西周的号召下继续抗商。

武王伐纣时,成为追随武王伐纣的西土八国之一。

这个国家的反叛性极强,到后来又反了大周王朝,结果惹得周天子举兵讨伐。

在强大的大周王朝天子六师面前,微国被迫投降。

但微国又不甘心,干脆离大周王朝远点。于是,微人翻越秦岭,迁居于汉江中上游的锡穴,把国家改称为麇国。

但麇国却偏偏又找了一个好战的邻居楚国,于是,在楚国的打击下,麇国被迫成为楚国的附庸。

到了楚穆王时代,麇国反叛了楚国,楚穆王命令成大心、潘崇率军征讨。

到楚庄王时,由于楚国发生饥荒,麇国趁庸国率百濮部落造反,有着丰富造反经验的麇国也跟着造起反来。

庸国造反失败,被楚国灭了,那麇国还能活么?

就这样,麇国也于公元前611年,被楚庄王所灭.

灭了麇国后,楚庄王将麇人迁移至洞庭湖一带。

但麇国人永远是顽强的,其中不甘心当楚民的一部分麇人,向西迁至庸、蜀甚至到了滇,这些地方不少人都是麇人的后裔。

有意思的是,麇国的图腾是麇鹿,兽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就是姜子牙的坐骑“四不象”。

那姜子牙为何会用麇国的图腾当坐骑呢?

因为姜子牙的祖国齐国与麇国的原国微国同出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