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干旱区的界定与存在的问题

2.2.1 干旱区概况

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 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一般研究的干旱区是二者的总称。干旱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0%,是降水稀少、蒸发偏大、产流量很少的地区,由于水分不足、植被稀少,生态极其脆弱。

2.2.2 干旱区存在的问题

(1)流域水文状况变化

由于降水量不足,干旱缺水,以致河流水量减少,湖泊大幅度萎缩并趋于干涸,河道断流,水质恶化。新疆有570条大小河流,除了额尔齐斯河外,都是内陆河流。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加和环境的恶化,许多河流下游的水量减少或完全断流。据粗略统计,新疆湖泊面积由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120万hm2缩小至目前的近70万hm2;湿地面积也由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280万hm2降至目前的148万hm2,导致湿地资源大量减少或严重破坏。艾比湖位于新疆北部,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也是准噶尔盆地的最大湖泊。湖面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 200 km2急剧缩小到70年代后期的约500 km2。2000—2014年,艾比湖面积又缩减了107.22 km2,平均每年以7.66 km2的速度缩减。根据环境监测数据,2010—2014年,艾比湖水质状况一直为劣Ⅴ类,重度污染,污染物浓度受来水水质状况及来水水量的影响大。塔里木河总长度为2 179 km,最初的补给支流众多,最多时超过180条,目前,只有阿克苏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三条支流有一些径流供应,下游罗布泊早已干涸。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中国西北干旱地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而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新疆是全国重点的沙源地,沙漠化面积约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0%。新疆还拥有全国第一大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5.73万km2,是一个流动沙漠,主要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5.68万km2,是一个固定、半固定沙漠,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专家推算,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以每年5~10 m的速度向西南和东南方向前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移动沙丘也以每年0.5~2.5m的速度延伸到绿洲的南部边缘。据不完全统计,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在以每年约400 km2的速度扩大,每年约有66.67万hm2的农田遭受风沙,人工绿洲的生态安全和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移,50年来侵占南缘绿洲12.96万hm2,策勒县城三次搬迁,许多乡镇被埋。

(3)沙尘暴灾害

通过分析沙尘暴的成因,可以确定新疆、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具有强风、干燥、沙源和不稳定的大气条件,是中国沙尘暴的来源。西北地区沙尘暴随着土地沙漠化形式的发展愈来愈频繁,强度愈来愈大,1950—1993年西北地区沙尘暴平均每年发生1.76次,在20世纪90年代,仅强沙尘暴的年平均发生率就超过2次,2000—2001年的平均年发生率为10次,已引起全国重视。

(4)植被生态退化

干旱缺水,造成河道摆动、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继而严重影响陆生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草场退化。

与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胡杨林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末下降了47%。准噶尔盆地天然梭梭灌木的分布面积为750万hm2,由于多年的采矿和森林砍伐,天然梭梭灌木的分布已经退回到沙漠腹地30~40 km。干旱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严重退化,且发展趋势不断恶化。植被草地的退化也会造成一系列其他生态和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