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中的融入研究
- 李治 杨远波
- 3字
- 2021-12-30 13:03:17
体系篇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概述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基本情况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并始终贯穿在高等教育事业中,是高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国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我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纲领性文献。高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想理念落到实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环境和新形势,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创新方法,以迎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如课程的设置、培养目标的设置和教学体系的设置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究其原因,是我国当前社会伴随着社会文明和科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各高校招生比例也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的加快而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高校教育也随之暴露出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并迎来了新挑战。为了面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着眼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及教师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大学生、为谁培养大学生,这不仅是我国高校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方向。
高校要始终以育人为根本,而育人即育德与育才的有机结合,高校要将此贯穿于高校的全部工作,坚持育德与育才相统一,决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只重育才而轻育德。众所周知,我国的古代教育家往往都既重视知识能力教育,又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曾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德育可以通过智育来进行,智育也应为德育服务,德育与智育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当今时代,从对高校学子培养的角度来说,提升才智是基础,而立德是先导,“德”决定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走向。育德与育才的关系,说到底是“红”与“专”的关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并引导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独立人格、优良品质和健康心智;同时,还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科学文化素养、科学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和做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还要积极拓展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职责,但这并非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其主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不同的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想政治”做到有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覆盖所有专业、面向全体学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真正地做到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任务是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任务,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同时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职责。我们还应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并不能包揽所有立德树人的工作,这只是高校整体教育教学的其中一部分。我国高校的每一个专业以及每一门课程都应具有育德育才的功能,每一位教师也应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中的育德功能。高校教师既要当好授业解惑的“经师”,也要当好为人师表的“人师”。广大教师应善挖掘、巧引导、重身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的全过程中,用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人员的水平是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普遍要求,同时高校全体学生都应该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教学覆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普遍要求为先,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协调,调动高校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来说,我国高校应当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各方面建设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在落实普遍要求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应加强统一规划和分类实施,重视对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的培育和指导,努力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政治坚定、学业精进、能力强、素质高、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实践精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后继有人。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目的、性质和特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目的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着眼于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思想政治任务,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服务大局,积极落实思想政治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同时还要着眼于高校教育事业的整体情况乃至全社会的发展;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到在日常管理上常抓不懈、对特殊群体密切关注、及时反馈正确动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我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想理念建设,首先是要注重对教育教学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的同步调动,建立健全社会渠道和平台网络;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思路。其次是要切实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广度和深度;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以及教学实践的新规律和新要求,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宗旨和原则。最后是要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全方位且正确地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的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适应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必须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首先,高校要对人才的选拔进行严格把关,且要吸引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加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实现个人专业背景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高度契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多元化。其次,高校要增强其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能力,要求他们能做到积极主动学习、勤于思考,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学术探讨和“第二课堂”不断地提升其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在校大学生解决各种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最后,高校必须要求其思想政治工作者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动摇,始终理性客观地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此外,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也可以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育人的教育目的,因此高校还要注重高校教育工作人员中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重要引导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首先需要其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加强对准确服务文化的定位,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并对学校发展的历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所具有的长处和不足,只有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文化元素。高校应根据社会期盼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兴趣、性格差异和能力大小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奖惩机制,使高校育人工作和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能够精准对接。此外,高校还要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思想境界和政治立场,在对学生的教授、引导和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教师应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科学定位和深入思考,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积极反思,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通过神圣的使命来激励学生。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要重视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效应;可以在同一区域中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院校,或在全网构建具有网络专属特色的、能够吸引大众的虚拟马克思主义院校;根据当今时代特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教学项目进行转变,努力将原有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转换为学生喜爱且终身受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教育在线主题网站、历史舞台剧、蒲公英孵化站、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示会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展开品牌效应建设,从而快速、合理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要通过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来加强,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进行加强,以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我国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高校还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四是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提高工作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五是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性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性工作,是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关键性环节,是高校党委应当肩负起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反思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结合现代高效的探索实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力抓好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育人和育才两条主线。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覆盖的群体是教师和学生
以往,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客体和教学对象只是在校大学生,而忽略了教育者应先受教育,也就是忽略了教师本身。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生的示范和榜样,其课上课下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几乎直接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得以确立和巩固的关键阶段,这也说明了高校教师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正确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各个高校教师的来源背景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情况,高校中有部分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参差不齐的现象。入职高校,当了大学教师,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具有了社会主义环境下的大学所要求的各方面的高素质,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教育、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比如,对理想信念的学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专业能力和素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更新,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个别的有关高校教师学术失范问题的报道被社会高度关注。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个别高校一再被警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需要着力培育,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和教师响应国家和社会需要,做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和对象,首先应当是育人者——教师,其次才是受教者——学生,这是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群体。高校若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开展和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举措,就必须做到两者并重,缺一不可,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对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的全覆盖。
在很多人的思想认识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习惯性忽略高校另一大群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当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担当着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大使命,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思想文化阵地的巩固都有着重要影响。育人者必先自育,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高校并不是信息孤岛,外部的舆论环境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社会多元价值冲击、国际交流增多、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日益深化的复杂背景下,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保证教师在正确的思想政治道路上成长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兼顾育人和育才两条主线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了这句古语来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就是要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育才就是要夯实其专业职业技能。时至今日,古人对人才观的总结仍然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正所谓“无德无才是蠢材,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一个人必须德才兼备,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人才。德才兼备,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既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对教师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高校都要秉持以育人为本,育人和育才兼顾,双线并进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这从具体层面回答了高校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求高校从“事”“时”“势”三个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本质任务、时代任务和战略任务三个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方向。一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对思想观念多元化问题,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解决文化自信不足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解决民族宗教观混乱问题,以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德行困惑问题,以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教育解决法治意识淡薄问题。尤其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困惑、最尖锐、最敏感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讲清楚、说明白”。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党的历史和理论教育,找准与大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用彻底的理论说服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人,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自觉、外化为行动自觉。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特点
(一)人本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客体、教学内容和“人”都存在紧密的关联。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高校学生并不总是以负面情绪接受外界环境产生的影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是更多地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时通常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作为创新的出发点,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个性需求,关注学生自身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其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并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典型示范
简单来说,典型示范就是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规范个人行为方式,利用一些散播正能量的事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对学生进行的示范性教育。典型示范原则可以有效地将学生难以理解和领悟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际事例使其从学生观念中过渡到生活中来,并且可以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典型示范能通过饱满、贴近现实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先进人物身上独有的魅力,进而获得一股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找到学生周围的典型人物或者典型事例,利用其激励作用,并使其得到全方位、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发在校大学生进行深刻的反省思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群体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育德与育才相统一的理念
高校以育人为根本,要始终将育德与育才贯穿于高校全部工作,坚持育德与育才相统一,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只重育才而轻育德。我国古代教育家既重视知识能力的教育,也重视道德的教育。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曾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德育应通过智育来进行,智育应为德育服务,德育与智育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当今时代,从对学生的培养来说,提升才智是基础,而立德是先导,“德”决定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走向。育德与育才的关系,说到底是“红”与“专”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学生的独立人格、优良品质和健康心智。同时,应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化素养、科学协作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和做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应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拓展多方面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相统一的理念
高校立德树人,并非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事,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想政治”相互配合、有机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覆盖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对于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思想与价值引领的作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任务,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职责。同时应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只是高校整体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并不能包揽所有立德树人的工作。高校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德育才的功能,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高校教师既要当好授业解惑的“经师”,也要当好为人师表的“人师”。广大教师应善挖掘、巧引导、重身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用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五)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统一的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是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普遍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普遍要求为先,就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一协调,调动高校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培育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来说,高校应当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并积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技能劳动者,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各方面建设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另外,在落实普遍要求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应加强统一规划和分类实施,重视对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的培育和指导,努力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政治坚定、学业精进、能力强、素质高且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意义、价值和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目前,高校师生思想状况积极向上,同时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信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意义尤为重大,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目前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各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当下中国,各种文化和思潮在高校汇聚碰撞,正确的价值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有“三种观念”。
首先,要有意识形态的阵地观念,坚定社会主义教育方向。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定地把握政治方向,不断增强肩负的使命感,用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引领社会思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仅是青年学生,还有高校教师。当今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变革,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和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用学生和教师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断引导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高校的阵地不去坚守,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以及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从而让各种错误的思潮有了生长的土壤,并让它们有机会占领本该由马克思主义占领的思想阵地,这是十分严肃的问题。
其次,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合力机制的构建观念,为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而若想做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单是要依靠高校传统思想教育的教学资源,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力量发挥出应有的合力作用,共同应战。只有在大家协同作战的条件下,建立起互通互联的体制机制系统,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打好这场思想政治领域的硬仗。同时,各级党委组织还要积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作用,为其工作的顺畅进行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各个高校也要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同教学管理相结合,努力建立一个有序的教学机制;社会力量要营造浓厚的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氛围,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
最后,还要有能够加强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的技术所植入的创新观念。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代表着最新的、最受欢迎的应用技术,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和知识传播、发酵的重要领域,善于运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应打造出理论主阵地和网络新阵地的统筹新平台,并形成线上、线下相互呼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既要做到能进行线下的理性教学,又要能够进行线上的图文展示,还能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联合解说教学。唯有在这样的良性互动当中,双方才能有效吸收思想内涵和效果反馈,从而取得双方都满意的交流成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价值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是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相应调整;二是能够使教师在学生思想发生极端变化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在学生思想突然发生极端变化后,尽可能地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可以说,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十分重要,而学生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变化以及对其态度的变化,就是其思想动态变化情况的一种具体体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如电影《狗十三》的热映,其中的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大众热烈讨论,有很多高校学生在看完电影后都会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加上网络上一些公众人物对原生家庭的“抨击”,使一些高校学生开始对原生家庭产生不一样的想法,甚至认为自己的父母也没给自己好的生长环境。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以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难免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些抱怨,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原生家庭就是自己不幸的根源,从而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怨恨。但如果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良好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讨论,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去看待原生家庭问题,学生就能从这些正面的讨论中产生一些积极的想法,如扮演起关爱家庭的角色,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原生家庭的氛围,而不是一味地埋怨父母对自己不好,在心理上和父母产生隔阂,认为天下父母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面的教学,具有非常高的教学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高校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当前,高校要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礼记·文王世子》中指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高校教师对学生而言,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言行的引导者,要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新时期新形势,我国高校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70后、80后的青年教师居多,甚至以90后教师为主,00后成为新兴势力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理也体现出不一样的新特征,这些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完善师德建设制度规范,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升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以今天在学生“身边”的工作,影响他们未来走向“天边”的旅程,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所在。而高校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找准学生的三个“点”,破解难题、解开疑惑、赢得认同,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的任务
高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高校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当下中国,各种文化和思潮在高校汇聚碰撞,正确的价值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育队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念要坚持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思想政治任务,要服务大局,并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思想政治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同时还要着眼于高校教育事业的整体情况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到高校日常管理常抓不懈、对特殊群体密切关注、及时反馈动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要做到能够同时调动教育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并做到建立健全社会渠道和平台网络;要借鉴国内外优秀高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和它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拓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思路。其次要拓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有效地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要积极把握教学实践的新规律和新要求,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坚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的宗旨和原则。最后要把继续继承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全方位且正确地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发展眼光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的能力,积极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而大学要求学生特别注重自我教育,强化阵地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学生形成的价值观决定着他成才后是否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进而决定着国家未来的走向。这就需要教师(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高校教师要不间断地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不断强化阵地观念,坚定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使自己在明道、信道的基础上,强化使命感和守土有责的责任心,以保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马克思主义引领高校意识形态方向。
(二)强化协同观念,注重方法引导,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某些部门、某部分人的事,但事实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全校教职员工的事。因此,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应从观念上去强化协调意识,在方法论上要构建“三全育人”机制,让党政干部和普通教职员工都能参与到立德树人的工作中来。而“三全育人”机制的构建,首先要坚持党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尤其要充分发挥党委宣传部门的协调指导作用;其次要注重发挥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作用和后勤服务的隐性作用;再次要对校园文化层面的建设进行加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自有的校园文化,并以文化软实力来吸引学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最后,积极开展并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为在校大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三)强化党管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基层党建
首先,相关部门和监督人员应当狠抓教职员工的意识形态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其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交流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持续不断地加强教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将每位教职员工都培养成正确价值观的传播者,使其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变有些教师只授业不传道、只教书不育人的不当做法,要让他们认识到,不管是什么课程的教师,都务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最后,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讲坛管理,要明确所有的课程都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有教师都理应是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让大学所有讲坛和课程都既能传递知识,也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要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对在讲坛和课程上超越政治底线的教师坚决采取一票否决制,防止错误观点和言论进入大学讲坛和大学课程;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确保各学科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用同等的眼光看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主要是以90后群体为主,90后群体是目前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一代人,社会的评价大多是抗压能力差、集体意识淡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代人也具备丰富的阅历,其成长环境优越,眼界开阔,是个性超强的一代,在互联网操作和创新、创业方面有其广阔的思路,并常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客观和全面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敢于面对挫折的精神。
(五)对学生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高校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中需要让学生保持坦然的心境,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帮助他们在制订就业规划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为目标努力奋斗。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由量变到质变,同样也要帮助其科学地设定目标层级,如短期目标的制定和长期目标的制定,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阅历,使其在人生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六)弘扬奉献精神,对得起本职,让学生记得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励志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处处彰明。众所周知,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具有不可逆性的,成长教育链中的某一条一旦缺失,则很难弥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诚敬而为、严谨而为、及时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始终爱岗敬业、忠诚履职、恪尽职守;要端正态度,把教育学生作为安身立命的事业追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崇高境界的事业理想。勤勉担当,善于破解难题,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中显现成效的,不对准问题而进行的讨论,一切都是空谈,是纸老虎。问题从哪里来,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从学生成长过程的喜怒哀乐中来,从学生为人处世的点滴中来。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心一意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回应学生关切的问题,帮助其答疑解惑。只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抽丝剥茧,层层破解,才算虚功实做,有了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甘于奉献,向学生提供周到服务;要尊重规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倾注全部精力和热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学生关切的问题装在心里、扛在肩上。孔子教育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教师也如此,说得悦耳动听而鲜有实际行动,终究会令学生厌倦甚至唾弃。只有一诺千金、说到做到,才能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
(七)发扬奋斗精神,经得起考验,让事业立得住
进入新时代,高校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要义,以奋斗者的昂扬姿态坚定信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地追赶时代,创业创新,砥砺前行,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百折不挠,带头践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自身的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引导青年学生补足精神之“钙”,破解当前一些学生中存在的方向感不强、意志不坚定、进取心不强、自我克制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一身正气,带头践行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关爱他人、敬业奉献、诚信友善和严谨自律等要求,在课上、课下以及线上、线下均发挥出引导作用和标杆作用,助力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形成。
2.砥砺奋进,不断练就过硬本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凸显魄力,增强毅力,自加压力,行动先一步,标准高一级,要求严一等,上行下效,比学赶帮,精益求精,营造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要适应“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要求,强化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升分析问题、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善于在互联网时代强化新理念,掌握新话语,运用新方法,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
3.严格要求,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强化打铁还需自身硬,站稳师德高地,守住师德底线;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觉弘扬严谨笃实、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师德风尚;注重师德的践行,其操守志趣要追求高洁,自觉抵制奢靡功利、冷漠失信、粗暴低俗等不良风气;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清心自正,慎独自守,让清廉成为常态和习惯,成为能力和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能够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大学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不断改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使自身的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