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题解〕王侯的权威在衰落。要想知道王侯权威为何衰落,就要返回根本,从历史的角度查找原因。保持王侯权威的根本是王侯要保持诚信,不轻易发号施令。

原文太上,()[]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上古,民众不知道谁是他们的首领;远古,人们对首领非常亲近并加以赞誉;近古,首领变成王侯,人们敬畏他们;近代,王侯受到民众的轻慢。这是因为王侯对民众越来越不讲信誉,于是民众对王侯越来越不信任。王侯做事应谨慎谋划,不轻易发号施令。治理成功,所谋划之事顺利完成,百姓都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解析〕这一章老子是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王侯权威衰落的原因,也是对《周易》萃卦的总结。老子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王侯的威望越来越低,原因是他们越来越不讲信誉。《周易》萃卦厉王被国人逐至彘地,这种“侮之”,是厉王不讲信誉造成的。老子认为,厉王应谨慎谋划,不要轻易发号施令;施政成功,要让百姓觉得自己就是要这样做的,如此就不会因滥征税而被国人赶出国都。萃卦上六:“赍咨涕洟,无咎。”是说厉王被逐至彘地,痛哭流涕,散布财物,向人咨询被逐的原因,经人指教,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会没有过错。老子是在告诉王侯,想要得到民众的尊重,就要对民众讲信誉,否则会像厉王那样被民众唾弃。

“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是老子从历史的角度对王侯权威的总结。老子认为,上古,人们不知道有首领;远古,人们对首领很亲近,首领得到人们的赞誉;近古,首领变成王侯,民众对他们很敬畏;近代,王侯遭到民众的轻慢。老子认为《周易》豫卦、否卦国君有否,被大人取代;姤卦、萃卦国人暴动、厉王被逐,说明民众对王侯由“畏之”到“侮之”,王侯早已不得人心。春秋末期王侯的威望同样在下降,很不得人心。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王侯诚信不足,所以百姓不相信他们。老子认为姤卦、萃卦厉王对民众不讲诚信,所以民众才不信任厉王。厉王应谨慎做事,不要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做成了,要让百姓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要这样做的,这样才可以避免被逐的悲剧发生。

老子在这一章里探讨了王侯威望衰落的原因,认为这是王侯不讲信誉而引起的。实际上,体制也可能使王侯的权威衰落。春秋时期,诸侯国存在着多种体制,主要是贵族民主制和君主专制。老子没有探讨贵族民主制向君主专制转换的问题。实行贵族民主制,必然会引起王侯权威衰落。《周易》损卦认为,权力的损益之道是越往上权力越大。损卦反映的是王公准备用集权迁都的方法来解决国都受灾问题,为迅速做出决定,王公用集权专制来替代贵族民主议事制度。最终王公解决了权威衰落的问题,实现了集权迁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