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汤小泉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纪念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回顾历史,我们百感交集;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

基金会走过的30年,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是中国残疾人事业迅猛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动员社会、共同为残疾人做实事、谋福祉、不断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30年。

30年前,正值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人们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广大残疾人也迫切要求改变自己的命运。“文革”中受迫害致残的邓朴方和他的伙伴王鲁光摇着轮椅,四处奔走,在李维汉、胡子昂、季方、华罗庚、赵朴初、黄鼎臣、吴作人、张邦英等德高望重的“八老”,林月琴等31位全国人大代表,黄家驷、吴阶平等12位专家的倡议和支持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创建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建立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984年3月15日,彭真、习仲勋、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出席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1984年9月9日,胡耀邦总书记亲笔为基金会创办的《三月风》杂志题词:“新社会对残疾人实行革命友爱,残疾人对自己抱乐观主义精神。”

基金会初创时期,是一段令人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热情高涨,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筚路蓝缕,为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

突破禁区、倡导人道主义,制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提纲》。第一次宣布残疾人不是“废”人,残疾人的人权、尊严和价值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在全社会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积极推动参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讨和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草案,推进残疾人事业法制化进程。

实施抢救性的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等三项康复工程,引入现代康复理念,推动康复事业的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开展与国际残疾人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与各国残疾人之间的友谊,宣传了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

顺应事业发展和残疾人的呼声,在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与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合署办公,为成立代表各类残疾人的全国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紧紧围绕残疾人中心工作,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筹集资金,配合中国残联事业大局,共同推进公益项目,为千千万万残疾人谋福祉。

接受美国卡特基金会的捐赠,建立了北京假肢厂现代假肢生产线,为广大肢残人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

接受英国前首相希思等爱心人士的捐赠,筹建了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广大聋儿的康复带来了福音。

接受厦门奋发企业有限公司捐赠,设立“奋发文明进步奖”,奖励新闻、宣传、文化、艺术等领域为残疾人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

接受海内外205家机构和国内外近万名爱心人士向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中国代表团捐赠的5000多万元人民币,为中国代表团取得金牌贡献了力量。

接受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捐赠,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配戴假肢、助听器,开展就业培训,使近千万贫困残疾人直接受益。

接受国际狮子会捐赠,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帮助600多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邀请著名国际影星、慈善大使阿诺德·施瓦辛格参加“中国特奥世纪行”活动并筹集资金,揭开了中国特奥运动崭新的一页,为使中国特奥运动员从5万发展到100万的宏伟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和“联合国亚太残疾人十年”系列纪念活动,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民营经济日渐雄厚,全民慈善意识觉醒,慈善捐款逐年增加,朴方会长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要加强力量,独立开展工作,与中国残联形成“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架构,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打造了“集善嘉年华”、“启明行动”、“助听行动”、“助行行动”、“助学行动”、“助困行动”、“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等一批受益面广、效益好、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形成了“集善工程”公益项目品牌。

开展了“台塑集团人工耳蜗助听行动”、“明门阳光伴我行助行行动”、“蜜儿餐助困行动”、“三星爱之光助困行动”、“香港赛马会援助八一康复中心康复系列项目”、“澳门政府共同促进残疾人特殊艺术、体育发展项目”、“通向明天助学行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的“集善盲童助学行动”和“中国银联励志助学盲童行动”、“集善温暖服装项目”等1300多个项目。

以残奥会、特奥会、残运会、世博会为契机,为残疾人事业募集资金,扩大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

积极参与汶川、玉树、舟曲的救灾工作,为爱心企业搭建平台,使受灾残疾人得到救助。

制定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战略规划(2011—2025年)》,提出基金会实行三步走的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职业化的基金会;到2020年,实现基金会社会化转变;到2025年,使基金会达到国际化水平。

至2013年年底,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和物资共计53亿元,实施公益项目一千多个,覆盖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等各个方面,受益残疾人达到千万人,为广大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实惠,圆了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助残梦,推动了社会文明进程,扩大了我国在人权保障事业领域的影响。

1988年,联合国授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平使者奖”,授予邓朴方“残疾人十年特别奖”;2003年,联合国授予邓朴方“联合国人权奖”;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两次被评为全国5A级公募基金会,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和中华慈善奖。这既是我们的荣誉,也是对我们的期望和鞭策。

30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率和高公信力的世界一流基金会”,就必须按照邓朴方会长的要求,始终坚持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倡导新的残疾人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一切以残疾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动员社会,集善天下;始终坚持勤俭办事业方针,恪守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

经过30年的历程,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创立、发展、成长、壮大,饱含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关爱和支持。

我们不会忘记,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次谈话中指出:“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你既然是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为什么不去解救他们呢?”邓小平同志在与美国前总统卡特谈话中指出:“中国需要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江泽民同志在《自强之歌》序言中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全社会都要支持、帮助残疾人。”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上海阳光之家时动情地说:“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不会忘记,王震、宋平、刘华清先后任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荣毅仁等50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担任基金会名誉理事,他们在百忙之中为基金会的发展精心指导,倾注了大量心血。

我们不会忘记,享誉海内外的社会知名人士、富有爱心的企业家慷慨解囊、争相捐赠,为贫困残疾人雪中送炭、排忧解难。

我们不会忘记,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和志愿者,从髫龄学童到耄耋老人,都把残疾人作为自己的亲人,他们的点滴捐赠,都包含了一颗金子般的爱心。

所有这些人的关心和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让残疾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没有他们,就没有基金会的今天;没有他们,广大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就不会得到改善。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代表8500万残疾人及其亲属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让残疾人兄弟姐妹都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事业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的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开拓创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的事业崇高而伟大,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残疾人为本,为使广大残疾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此文系作者于2014年3月21日,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汤小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副主席、执行理事会原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