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发展简史:工具→社区→短视频平台
作为短视频平台,目前的快手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大部分普通用户可能不知道,快手最初的定位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别。快手于2011年正式上线,与短视频行业中的另一个巨头抖音相比,其发展步伐似乎有些缓慢。毕竟,抖音在2016年才上线,其竞争力却强于行业内的诸多“前辈”。如果说抖音是一个急于奔跑的年轻人,那么快手就是一个稳步前行、不急不缓的老大哥。
根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于2020年2月发布的《2019快手内容生态报告》,快手平台上的日活跃用户数量突破3亿,短视频数量接近200亿。从结果来看,快手的运营方向是很正确的。很快就要满10岁的快手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所以才能获得今天的成就。
我们可以分几个主要阶段来梳理一下快手的发展历史,如图1-1所示。
图1-1 快手的发展历史
1.初期形态:GIF工具
在互联网行业的整体环境还不是很成熟的时期,短视频这种内容形态尚未成为主流。快手并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它最初只是专心致志地打造一款GIF工具。
GIF就是动态图片,在2011年左右是非常流行的。当时,快手选择在这个领域发展,这为快手的后续转型打下了基础。赶上时代潮流的快手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用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GIF创作爱好者,快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能力、满足个人爱好的平台。
快手的商业潜力在运营初期算不上很明显,工具型产品在当时比较受欢迎,但商业变现的前景并不明朗。不过,快手在运营初期聚集了一批创意能力超强的GIF创作者,后来正是这群用户推动了快手的迅速发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快手的风格与其初期形态有很大的关联,“搞笑”“草根”“接地气”等关键词所代表的产品特质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让快手建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形象。
2.中期转型:社区方向
在快手上线半年左右,其运营团队发现了工具型产品的一大弊端:GIF虽然很火,但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产品形态,快手之后的发展将会格外艰难,随时面临被新产品替代的风险。发展势头正猛的快手拥有极为强烈的风险意识,很快选择了新的发展方向——社区。
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快手的运营团队做出这一转型决策的原因(见图1-2)。第一,微博、人人网等当时比较热门的社区型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快手要想获取用户,必须借助这些平台,这使其运营人员意识到了社区的重要性。第二,只有打造社区才能让快手更直接地接触用户,培养更多的高黏性用户。第三,如果在是否转型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快手的产品形态将越来越固化,未来转型将变得更加困难。
图1-2 快手从工具型产品向社区型产品转型的原因
快手的运营团队开始对产品进行社区化改造,但因为缺乏经验,当时做出的一些调整并未受到用户的欢迎。快手在那段时期处于相当尴尬而又被动的境地,用户流失量巨大,产品也收到了非常多的差评。
快手并没有在受挫后就立刻放弃,而是选择坚持下去。在2013年,快手的社区功能已经比较完善,附近的人、发现、关注、拉黑、群聊等功能逐步上线(见图1-3),用户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些改变,习惯了快手打造的社区环境。
图1-3 快手的社区功能
3.最终形态:短视频平台
在社区化进程开始加速并初见成效的时候,快手的运营团队将目光转向了短视频,快手这才开始向最终形态进化。别看短视频在眼下很受欢迎,但在短视频的价值还没有被市场认可的时期,快手做出这一转型决策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的。
无论如何,快手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其运营团队在没有过多地改变产品风格的前提下,重新确定了以短视频为核心的新布局。事后来看,快手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做出这个决策,都有可能错失最佳的转型时机。
最初就具备“草根”基因的快手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从最初的GIF制作工具变成了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快手的运营团队在此过程中一定有过动摇的时刻,毕竟面对着潜力未知的新事物,并不是谁都有尝试的勇气,但他们还是在快手发展历程中的很多关键节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