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扶正礼乐编《诗经》

礼乐是先秦时期人的重要生活状态。礼乐制度由周公制定,以维护社会秩序,显示人的身份及权利义务。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发展停滞不前或者倒退,甚至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希望“克己复礼”恢复到周公时期的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

孔子认为三代的礼乐制度是其昌盛的原因,而春秋时期的动乱是由于礼崩乐坏的结果,所以他希望重新扶正礼乐制度,以使整个社会重新回到和谐。

音乐不仅有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作用,它还是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音乐就是尊崇礼乐。

孔子本人非常喜欢音乐,曾经在齐国听韶乐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

孔子说:“从鲁国的音乐师‘师挚’开始演奏序曲,一直到最后一曲演奏《关睢》乐章,我的耳朵里都充满了美妙动听的乐声!”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时,若是有谁唱得好,他会请其再唱一遍,他自己也会跟着唱和。孔子认为,好的音乐可以极大地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这也是他在别人唱得“善”时“必使之反”,同时还会“和之”的原因。这也反映出了孔老师是个极富生活情趣的人。

礼乐代表的是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方式,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行为,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

孔子对鲁国的大乐官说:“音乐演奏的过程大体上是可以知道的。刚开始的时候,要八音五声齐全配合,接着乐音慢慢放开之后,要清浊高下和协一致,又要宫商分明节奏清爽,更要首尾贯串声气不断,这样直到整首乐曲的演奏完成。”

礼乐与民众的生活有着内在的关联,对于引导人们行仁为善,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致力于诗歌的梳理编纂,为人类留下宝贵遗产。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原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删定《诗》的时候,把重复的去掉,选取可以用来配合礼义教化的部分编成了《诗经》。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之后,才把诗乐订正了,整理订正了音乐谱调,使《诗经》中《雅》《颂》都能配入到原来应有的乐部。”

所选取的诗篇,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的诗,其次是歌颂殷、周两代盛世的诗,再次是讽刺周幽王、厉王政治缺失的诗,而一切都要以男女夫妇的家庭伦常为起点。

孔子有意把《关睢》这一乐章作为《国风》的第一篇;把《鹿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把《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而《清庙》作为《颂诗》的第一篇,都是思想纯正,能入大雅之堂的代表作。

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把它们入乐歌唱,以求合乎古代《韶乐》《武乐》以及朝廷雅乐、庙堂颂乐的乐境精神。先王礼乐教化的遗规,到此基本恢复过去的盛况,能够称得上合乎王道了。

孔子如果生活在当代,他的成就超过任何一位音乐家。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无邪”。

思无邪是《诗经·鲁颂·駉》中的诗句,意思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就如《诗经·周南·关睢》这首诗,表现男女追求欢乐而不过度放荡,失恋时哀怨难过而不伤痛欲绝,尽情时享受“君子好逑”的愉悦,失恋时体验那份淡淡的忧伤,是古今以来对于感情的最好表达。

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谓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子的诗教的核心观念在乎两个方面,那就是尊德性与道问学。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尊德性的“德性”,具体体现为圣人之性,是君子必须遵守的。“尊德性”是肯定人的德性是本来就有的,但由于为物欲所蔽,导致“人之本心不明”,因此可以通过“诗教”来唤起。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主张以礼教化和以德教化,以此增进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期望借助《诗》,把诗对人的性情熏陶引向“温柔敦厚”和“文质彬彬”的境界。

孔夫子言:“吟诵《诗经》可以激发人的豪情壮志,遵守礼仪可以使h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欣赏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健康成长。”

孔门从“修德立身”的立场来读《诗》与用《诗》,由《诗经》、《论语》所开启的“诗教”,第一次自觉地从人的内在要求出发,通过“诗教”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存心养性”。

孔子赞扬仲由时曾说:“穿着破旧的棉袍,与身穿孤裘皮袍的人一起站立,而不感到羞耻的人,或许只有仲由吧!就如《诗经·邶风·雄雉》里说的,不嫉妒也不贪婪,怎么会没有好报呢?”

子路听了之后,便常常吟诵这两句诗,颇有洋洋自得之意。孔子又进一步点化仲由:“仅仅做到这样,怎么能说是达到尽善尽美呢?”

南容多次反复朗诵《诗经·大雅·抑》中的诗句:“自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洁白玉圭有污点,也可以把它磨掉。如果说话出差错,那就无法再挽回。”因为南容常常用这一诗句来告诫自己说话要谨慎,孔子看到南容的可教,便把侄女嫁给了他。

“仁”,孕育了人的内在德性与性情,“诗教”将审美道德化,使审美成为沟通内在之“仁”与外在之“礼”的桥梁。

孔子使用周朝京都地区标准语言“雅言”,来吟读《诗经》和《尚书》,进行赞礼时都使用雅言,而不用鲁的方言说话,以获得更高的美感效果,使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孔子号召弟子们:“同学们为什么不深入地研习《诗经》呢?读《诗经》,可以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可以提高审视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能力,可以使自己与众人和谐共处,可以抒发心中的怨恨和不平;从近处看,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从远处看,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更多地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名称。”

孔子的学生子张询问关于崇尚道德、明辨是非的问题。孔子说:“主要是忠诚守信、遵从正义,就是推崇美德。喜欢某人时,希望他长生不老;厌恶他时又恨不得他快死,这就是不明是非。”

孔子引用《诗》来说明,正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里所说的:“她的确并不富有,只是你见异思迁、喜新厌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