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幻像:电影特效造型语言及其美学思维
- 袁萱
- 928字
- 2021-09-30 12:30:0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内容
电影数字特效先锋设计研究来源于电影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
范围从1994年到2014年,重点研究为2000—2014年电影数字特效大发展的15年。本书研究的电影案例:排除动画电影以外的故事片电影。
电影数字特效:创作上打破传统电影数字特效的内容和形式,探索艺术观念、表现语言、风格样式上的创新;它有别于单一的视觉效果呈现,而是浸入式的表现;在形式上有风格迥异、标新立异、实验性、前瞻性特征。其打破传统电影数字特效客观再现、自然镜像和还原想象界的形态,借助电影数字特效语言探索电影数字特效虚拟思维与电影时空关系。电影数字特效先锋设计颠覆传统的电影观念,进而引导当代电影的创作走向。
二 研究主要范围
从1994年至2014年,故事片电影中电影数字特效,电影数字特效理论与实践,探索电影数字特效先锋艺术观念、表现语言、风格样式。研究电影语言与电影数字特效思维关系、创新趋势,进而揭示当代电影数字特效与电影创新、电影观念变革的内在关系。
充分利用国际知名经典案例分析,剖析数字特效造型语言特点、观念、风格样式及其美学思维,探索数字特效重塑电影语言的可能性。兼具数字特效技术与艺术层面,重点是艺术层面上的对造型语言的探索。由于国内外鲜有关于数字特效造型语言系统性的研究,且尚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系统性归纳、构建电影特效造型语言体系是本书研究的难点。
虽然数字特效在实践中案例大量涌现,关于数字特效艺术层面的创作观念和设计语言的理论文献很少,关于数字特效造型语言及其美学思维的研究很少,并不构成体系。因此给本书可以参考的文献和材料相对有限,带来了一定的研究难度。数字特效涉及艺术创作与技术制作两方面,在艺术思维创作观念上的研究需要有数字技术应用基础,需要对各类特效制作软件和硬件综合运用进行研究。
将数字特效从技术性提升到应用美学的研究高度,即从实际生产创作中凝练美学价值,并形成具有指导实际应用价值的综合研究。本书不仅深化数字特效研究,同时丰富了电影艺术和数字艺术创作理论。本书涉及技术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主体是数字特效造型语言对比研究和论述,在理论上重新定义电影数字特效的属性,探索数字特效重塑电影语言的可能性,从技术性提升到应用美学高度,对促进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具有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