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估
- 蒋荣
- 4161字
- 2021-10-15 19:40:38
序
为蒋荣老师的大作写序,是我学术生涯的第一遭。她将此重任托付于我,使我倍感荣幸又压力颇大。但是,我倒也非常乐意用书序的形式回顾一番我与蒋老师“心有戚戚焉”的教育研究交往,并将自己拜读此大作的心得与读者分享。
2018年10月我入职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后,曾经应教研室的邀请给十多位同仁分享了我致力于“思政课教育实验”的心得,整个交流活动中,我欣喜地发现,我和蒋老师有很多“学术交集”,譬如,我们都认同如下观点:课堂教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大学问;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效之高低应该而且必须进行量化评估,编制信度效度俱佳的教育调查问卷,运用统计软件分析问卷是对教育教学成效进行科学量化研究的前提;管好课堂纪律是思政课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首要前提,课堂纪律无小事;研究型教学更具有“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征,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发展等。甚至,我们两人在两个具体的“教学举措”上也居然高度一致:我们的课堂,学生必须坐满第一排;学生完成研究型学习任务必须要汇报答辩。当然,我和蒋老师对这些课堂教学“细节”的认知,略有不同,我更愿意将这些“细节”视为教育实验过程中的“重要变量”(刺激变量),而不仅仅只是一种管理手段。
这次学术交流后,我和蒋老师都视对方为自己做教育研究的知音,并且互赠学术专著。我赠送给她《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她送给我的大作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代困境及出路——基于高校师生的经验证据》(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此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研究方法,除传统的文献研究法外,她还重点运用了“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来探讨诸多复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说实话,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领域,这些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已经大大超越了大多数同行的知识储备。但是,我坚信一个学术理念: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突破重定性轻定量以及自说自话的研究范式,必须大胆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守正创新——这是我坚守“思政课教育实验”十五年的重要经验。无疑,蒋老师的学术背景(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经济学专业、博士管理学专业,后来在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政治系访学一年,研究政治文化)使得她可以发挥比较优势,跨界求新:借鉴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变量并依此探索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蒋老师将其来自经济学和管理学背景的“跨界”学术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由此也给我一个启发,那就是在高校思政课师资严重短缺的今天,新进教师不一定都要求来自“马学科”,可以是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当然,来自这些学科的青年博士(硕士)要成为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政治思想必须合格,必须高度认同一个职业理念: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就是又红又专的,老师引领大学生走又红又专成才的道路。就此而言,蒋老师身体力行,作出了诸多可喜成绩。譬如,在2018年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8年、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均获得全国二等奖;2018年、2020年撰写的教改论文均获得重庆市教科院优秀论文二等奖。
去年暑假,蒋老师告诉我,她的新作《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估》已经杀青并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进入出版流程。她邀请我为此书作序,她甚至戏言,此书能够完成,和我“苦苦相逼大有干系”,在给我的邮件中,她说:“感谢您一路鼓励,才有勇气和信心对自己多年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我闻之欣慰异常。的确,不仅在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即使在我所认识的思政课同行中,蒋老师无疑与我最有共同语言。曾经数次,她和我电话长谈,兴致盎然地聊她如何琢磨课堂教学,而且,每个学期都会乐此不疲地耗费海量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完成的、围绕研究型学习所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整理,而经年累月积累的这些资料,洋洋洒洒“已有上百万字”!她坦言,此举“纯属个人爱好”,“因为,用心阅读学生们的文字”,是她“享受和孩子们进行心灵交流的美好时光,有这份美好感受就心满意足了”。我听闻此言,感佩蒋老师特立独行的职业追求之余,绞尽脑汁,鼓动唇舌,一再动员她,甚至激将她,应该而且必须把对课堂教学的这份用心和付出的收获升华为科研成果,见她有畏难情绪,我只好如此“义正词严”地说服她:“你对思政课研究型教学的实施经验以及定性与定量的效果评估,完全可以写成一部极富创新价值的学术专著啊!你已经有第一部专著奠定的基础了,为什么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你不这样做,而只沉浸于 ‘小富即安’的自娱自乐中,既对不起你的学生们,也对不起你的心血和付出,更对不起党中央以及教育部对思政课教师的一番殷切期待啊!你可知,你坐拥一座 ‘学术金矿’啊!”
事后看来,我这番略带戏谑的激励发挥了作用。蒋老师开始认真思考“学术人生”,动笔进行此书的构思和写作,书稿写作过程中,她和我多次讨论书名及研究思路,甚至有一次跟我说“想打退堂鼓”。我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她:“此书一定有价值,对思政课建设和马院学科建设一定大有裨益!”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此书通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审稿,出版在即。
回顾这段交往,对于读者,尤其是同行从本书获益大有帮助。以我对蒋老师学术历程的有限了解,以管窥豹,再次验证了我坚守数十年的一个职业理念:“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于一名热爱本职工作的大学老师而言,钻研课堂教学这个大学问,必须自觉借鉴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这是所有优秀大学教师必须通晓的三大基础性理论。三大理论好比支撑老师教书育人、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三根重要支柱,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大学老师也许兢兢业业站了一辈子讲台,但鲜有像蒋老师这样用心钻研课堂教学,将其视为大学问。毫无疑问,蒋老师是我非常认可的优秀的大学老师,她对课堂教学的高度重视、对教书育人的倾心投入,值得包括我在内的老教师和“青椒”们学习。
回到蒋老师的新著《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估》,此书洋洋洒洒30多万字,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概论”课为例,针对“概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痛点”,基于“概论”课程大纲,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思政课价值导向功能这一基本原则,借鉴通识教育理念与卓越教师理论,探索出了“以专题理论教学为起点与归宿,以课题制实践教学为核心手段,专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并对这一育人模式的育人成效展开定量分析与质性研究。整部书稿读来引人入胜,既有逻辑严密的学理阐述与梳理,更有娓娓道来且图文并茂的论证。与其第一部专著相比,第二部专著继续发扬了两个显著优点,即研究模型设计和定量分析依旧精当。此外,又有新的突破。此书最吸引我之处在于第八章“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研究型教学效果评价:质性研究”,我鲜有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学者能够如此纯熟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来自大学生学习感悟第一手资料进行图文并茂并令人信服的定性研究。这个研究工具也是我一直引导门下弟子们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方法,此书给我和弟子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参考——这是我作为此书第一读者的最有价值的收获。蒋老师在此章“小结”写道:
本章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基于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理论框架,重点对研究型教学效果评价中最根本的指标“学习获得感”进行了具体、丰富的描述,生动呈现了同学们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知识增进、能力锻炼、思维训练以及精神提升等方面获得的“真实”状态。为量化研究结论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不得不承认,无论是问题导向、案例导入的专题教学,还是依托专题理论的课题制实践教学,在帮助同学们学有所获的同时,的确对师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挑战。面对挑战,唯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不变。
这样的文字令人感佩。一个挚爱思政课教学、用心钻研思政课育人规律且活力四射、栩栩如生的思政课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无疑,蒋老师用实际行动在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016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提质增效需要一支特别有情怀、特别能钻研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全国各级学校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殷切希望,就是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圭臬。从蒋老师的新作里,我感受到了她对“六要”的不懈追求。
作为一名从教32年(始于1989年)的思政课老教师,我写此序可谓感触多多。2006年前后,当我跨界勇敢地闯进教育研究的陌土,致力于“思政课教育实验”之初,就欣喜地发现,教育研究,尤其是以定量研究为特征的实证研究其实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理应关注却又无人问津的一片学术沃土!此后,我竭力将此发现与周围的同行分享。遗憾的是,应者寥寥。我期待着蒋老师把她的课堂教学研究继续深入下去,我更期待她与我组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梦幻团队,将教育实验的理念全面运用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乃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他领域。
拉拉杂杂,言为心声,是为记。很高兴我有如此优秀的同行!加油,蒋荣老师!
鄢显俊
2021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