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重庆经济展望
-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等编著
- 7字
- 2021-09-10 18:46:24
综合卷·宏观篇
之一: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延续过去十年下滑趋势,新冠肺炎疫情为之雪上加霜,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幅衰退,经济区域化趋势初见端倪,失业率大幅攀升,全球减贫成果受到巨大冲击,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将从衰退中走出,但发达国家仍然不能恢复2019年的水平,同时仍然面临诸多不利和不确定因素,潜在风险不可低估。在此形势下,我国应警惕经济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变的趋势,做好应对工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国际合作新模式;加快国内产业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融入“双循环”格局的能力。
一、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速除了2017年出现微弱反弹之外,总体上处于下滑状态,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2.9%,创十年最低水平。《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20年展望》中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延续下滑趋势,新型冠状病毒这只“黑天鹅”则将全球经济拖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
图1 全球经济增速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一)上半年全球经济衰退超过次贷危机,下半年逐步复苏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生产链出现中断,供给和需求均遭到重大冲击,全球经济衰退幅度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
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经济全部陷入严重衰退。2020年上半年,美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小幅增长0.3%,但第二季度GDP同比下降9.5%,第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更是大幅下降32.9%,创下“二战”后最大降幅。欧元区经济同样遭遇重创,2020年前两个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分别下降3.1%和15%,这是近七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也是199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2020年前两季度,日本GDP环比折年率分别下滑3.4%和27.8%,连续三个季度环比负增长,同样创“二战”后最差纪录。
从新兴经济体的情况来看,则出现明显分化现象。2020年上半年,越南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前两个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3.8%和1.8%,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小幅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经济仍保持了3.1%的较高增长,GDP约为7362亿美元,超过英法两国,在全球排名第五,备受世界瞩目,但是第二季度同比下降24%。俄罗斯情况与印度类似,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6%,似乎未受疫情影响,但第二季度同比下降8.5%。巴西前两季度GDP环比分别下降1.5%和9.7%。
由于大多数国家在五六月放松了封锁措施,第三季度经济开始出现逐步复苏现象,2020年9月全球制造业PMI为52.9%,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10月的PMI上升到了56%,持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其他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
(二)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幅衰退,经济区域化趋势初见端倪
贸易摩擦已经导致2018年和2019年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疫情的暴发导致全球生产和供应链中断,全球贸易急剧下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2020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将下降10.4%(见图2),下降幅度略高于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也就是2009年。与此同时,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则以更大的幅度下滑。疫情暴发以来,联合国贸发会议多次大幅下调全球FDI增速,最新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FDI流量将急剧下降40%,这是自2005年以来FDI流量首次低于1万亿美元。
图2 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速
受全球贸易摩擦影响,疫情之前经济全球化向地区化变化的趋势已见端倪。美国与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商品贸易额2017年分别为6360亿美元、5824亿美元、5570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9年分别为5589亿美元、6121亿美元、6145亿美元,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前八个月继续保持这一趋势,美国与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额分别为3322亿美元、3353亿美元、3375亿美元,中国仍然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由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变的趋势。
(三)超常规经济刺激政策并未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了经济复苏
为对冲疫情的影响,各国都推出了超常规的财政金融刺激政策,从理论上全球将面临巨大通货膨胀压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根据IMF的测算,2020年发达经济体CPI上涨0.8%,比2019年下降0.6个百分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CPI上涨5%,比2019年回落0.1个百分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防控疫情导致的活动受限压制了消费需求,尤其是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二是突发的疫情改变了消费和储蓄行为,疫情期间乃至疫情之后,人们的储蓄倾向将会提高,提前和透支消费行为将会弱化;三是疫情导致的收入下降制约了消费能力。
与次贷危机时期不同,2020年全球经济虽然出现严重衰退,但金融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保持了稳定。由于金融市场信息化程度较高,金融业未出现大规模的停工停产,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对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疫情导致全球失业人口剧增,减贫进程严重受阻
疫情导致全球失业率急剧攀升,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2020年4月美国失业率升至14.7%,创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新高;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代表,印度同期失业率飙升至27.1%,超过1亿人在4月失去工作。复工复产后失业率有所下降,但仍居于较高水平,9月美国失业率仍然高达7.9%。失业率的上升也抑制了工资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中国之外所有国家提高平均生活水平的进程出现倒退,全球减贫成果受到严重冲击。
对于非正式就业且不在社保范围之内的劳动者而言,各国限制人员流动措施将使其失去收入来源,跨国移民工人难以从传统的援助网络中获益。根据IMF的测算,2020年近9000万人的收入可能降至每天1.90美元的极度贫困水平以下。世界银行《贫困与共享繁荣》报告指出,假如疫情没有发生,预计贫困率在2020年会降至7.9%,但疫情导致贫困率或将达到9.1%~9.4%,这意味着过去3年的扶贫成果全部清零。另外,疫情期间的学校停课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也将对全球人力资本积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判断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从衰退中走出,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只有中国和东盟五国等少数经济体达到或超过2019年水平,其他国家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仍然面临诸多不利和不确定因素,潜在风险仍然不可低估。
(一)有利因素
同2020年相比,2021年全球经济发展将受到一系列有利因素的支撑。一是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减弱。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有望出现快速反弹;即使出现新一轮疫情,对各国经济冲击的边际效应也会相对减弱。二是全球贸易将会反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贸易统计与展望》报告,2021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7.2%,尽管这一增长无法使全球贸易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仍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是政治经济周期将促进2021年经济增长。研究表明全球存在政治经济周期,受此影响,美国、日本等有关国家经济增速有望提高。四是疫情将加速全球数字经济、医疗卫生、机器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五是通货膨胀仍将保持较低水平,在此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暂时不会退出,全球金融市场有望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二)不利因素
毋庸置疑,2021年世界经济发展还将面临诸多不利以及不确定因素。一是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和边际效应将大大减弱。当前发达国家的利率已无下调空间,财政赤字率已经很高,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手段已经非常有限,即使进一步出台刺激政策,其边际效应也远低于2020年。二是全球FDI继续下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2021年FDI还将减少5%~10%,FDI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载体,受此影响,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延续2020年的负增长态势。三是全球贸易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果贸易摩擦缓和,全球贸易复苏将好于预期;如果没有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加剧,将会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但是,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形,都难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四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中长期因素继续存在,这些因素包括贫富差距扩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降低、缺乏支撑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全球价值链增长停滞、逆全球化等。五是中东与东亚的地缘政治冲突等“黑天鹅”事件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冲击。另外,虽然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很小,但国际金融资本市场仍存在大幅动荡的可能。
(三)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判断
根据IMF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4.4%的衰退,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2%,在2020年衰退和2021年复苏之后,2021年全球GDP水平比2019年略高出0.6%,这意味着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2020年和2021年将出现巨大的负产出缺口和高失业率,但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从发达经济体的情况来看,2020年GDP将下降5.8%,预计2021年增长3.9%,GDP比2019年还低约2个百分点,无法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预计2020年美国、欧元区、日本三大经济体GDP分别收缩4.3%、8.3%和5.3%,2021年分别增长3.9%、3.1%和2.3%。由于欧元区和日本2020年经济衰退程度过深,复苏道路将更为艰难,存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意愿和动力。
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仍然是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2020年经济衰退3.3%,比发达经济体低1个百分点;2021年增长6%,GDP比2019年高约2.7个百分点,主要贡献来自中国和东盟五国,和发达经济体形成鲜明对比。预计2020年中国和东盟五国经济分别增长1.9%和-3.4%,2021年分别增长8.2%和6.2%,其他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都无法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三、政策建议
(一)警惕经济全球化向地区化转变的趋势,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上文指出,疫情之前,受全球贸易摩擦影响,经济全球化向地区化转变的趋势已见端倪;疫情之后,欧美国家舆论呼吁医疗用品产业回流国内的声音很高,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只考虑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此背景下,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对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一是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缩短”地理距离,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二是广泛采取数字技术,“拉近”空间距离。三是顺应潮流,进一步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从上文分析也可以看出,当前和未来亚洲经济增长态势都好于其他地区,也是世界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动力。
(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国际合作新模式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变局之中,政治经济周期决定了2021年是变局中的节点,全球经济合作模式将在博弈中重新选择方向,在这一关键时期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国际合作新模式。根据当前形势,我国应维护国际组织的权威,充分发挥国际组织调解国际争端的功能。同时,加强国际沟通和磋商,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改革,完善全球治理。2021年,我国应在国际抗疫合作、通过多边合作化解贸易和科技领域的争端、全球产业链合作、发展中国家减贫、应对气候变化、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新的倡议和合作模式。
(三)加快国内产业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融入“双循环”格局的能力
疫情之前,东部发达地区外部面临贸易摩擦、内部面临生活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迹象明显,一旦这一趋势形成将难以逆转,从而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因此,我国应加快国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优化产业布局,健全国内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融入“双循环”的能力。重大疫情往往会诱发经济社会某些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从当前形势来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机器人技术、生物保健、传统中医中药等产业将会遇到新的发展机遇,这也是中西部地区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产业,需要引导外资和东部地区中资企业投资中西部地区,加快相关产业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 程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