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峨道中二首〔一〕

其一

馬滑前岡冷未消〔二〕 ,一鞭絲雨上衣潮。瘴茅黄過三郎舖〔三〕 ,寒水清涵葛鏡橋〔四〕

其二

青紅顔色裹頭粧〔五〕 ,尺布縫裙稱膝長〔六〕 。仡佬打牙初嫁女〔七〕 ,花苗跳月便隨郎〔八〕

〔一〕黎峨:山寨名,即蚃峨寨,清屬平越州(轄境相當今貴州福泉、甕安等縣地)。清愛必達《黔南識略》卷七:“平越直隸州在省城東一百九十里,《禹貢》荆、梁南境。漢爲牂柯郡地,唐爲牂州地,宋爲羈縻蠻地,後號蚃峨里等寨。”又:“其鎮山爲蚃峨山,在城東一里,一名峨萬山,即蚃峨寨故址。”

〔二〕冷(líng):作者自注:“冷,音另。黔中冬月霧雨之候,道滑成冰,俗呼爲冷。”

〔三〕瘴茅:帶瘴氣的茅草,代指南方茅草。參前《武陵送春》詩注〔四〕。  三郎舖:地名。據詩題,當在平越州境内。

〔四〕涵:包容。此指水中倒影。  葛鏡橋:橋梁名,在平越州境内。《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五一二:“葛鏡橋在州城東五里,跨麻哈江上。《通志》:明萬曆中郡人葛鏡建。屢爲水決,三載乃成。高數十丈,行者如履雲霄,爲黔南橋梁之冠。本朝康熙二年修,九年修砌腰牆百餘丈以爲衛,往來稱便。”

〔五〕裹頭:以布纏頭。彝、苗民多以青布或紅布纏頭。初白《黔陽即事口號》詩云:“苗婦短裙多赤脚,璃僮尺布慣蒙頭。”

〔六〕稱:齊合;相副。

〔七〕仡佬打牙:即“打牙仡佬”,苗族的一種。此因調平仄而倒置。清羅繞典《黔南職方紀略》卷九:“打牙仡佬,平遠有之。婦人以青羊皮織爲長桶裙。將嫁,必先打其二齒,恐妨夫家;剪前髮而留後髮,取齊眉之意。”

〔八〕花苗:苗族的一種。清羅繞典《黔南職方紀略》卷九:“苗人各以衣服别其種類,於是有白苗、花苗、青苗、黑苗、紅苗。”又:“花苗衣裳先以蠟繪花於布,而後染之。既染而去蠟,則花見,飾袖以錦,故曰花苗。”  跳月:苗、彝等少數民族風俗,於每年初春或暮春時,未婚青年男女於月夜聚集野外,盡情歌舞,叫做跳月。相愛者即可由此結爲夫婦。清田雯《黔書》卷上:“每歲孟春,合男女於野,謂之‘跳月’。預擇平壤爲月場,及期,男女皆更服飾妝。男編竹爲蘆笙吹之面前,女振鈴繼之於後以爲節,並肩舞蹈,迴翔婉轉,終日不倦。暮則挈所私歸,謔浪笑歌,比曉乃散。聘資以女之妍媸爲盈縮,必生子然後歸夫家。”

詩作於康熙十九年冬,時隨貴州巡撫楊雍建率部由鎮遠經施秉、黄平州入貴陽而途經平越州。詩之前一首寫黔中冬月霧雨時行軍途中情景,另一首則寫黔中苗民之風俗人情。二詩清新俊爽,皆以白描見長。其“一鞭絲雨上衣潮”句,清徐疏宕,風神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