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语言是对社会的直接反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语言的变化也非常迅速。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刚刚结束混乱状态,语言的杂乱现象十分严重。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并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这些措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言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自媒体的兴起,人人都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留在网络上。人们说的话有些符合语言规范,有些则不符合语言规范。

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重外语、轻汉语的现象。不少人认为,外语非常重要,而汉语则是自己从娘胎里出来就能说的。但是,能说并不等于说得正确、说得规范。在有中国人与外国人共同参加的汉语比赛中,冠军称号常常被外国人夺走,这说明中国人的汉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轻视汉语不可取,自以为是也不可取。

语言不仅需要描写、解释,也需要规范、规划。对于规范的语言,我们需要描写、解释;对于不规范的语言,我们需要规范、规划。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为语言的规范、规划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书针对当今社会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内容涉及词汇、语法、修辞、语音、文字等,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书既可供大中学教师、学生和媒体工作者使用,又可供其他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语言文字爱好者参考。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人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因此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郝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