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经常说“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决定的。”
那么纸条文化就是我们十几岁青春时期的产物。
纸条的形式很多,“大户人家”都用精致的便利贴,“贫民窟学生”都用学校发的本子,或者没打完的数学草稿纸,再离谱一点吧,直接用餐巾纸写,然后握成一团扔过来。
纸条上的内容很丰富。
有时候下课就要上交的作业还没写完,就要撕个纸条给邻桌的同学:“哥们,江湖救,政治大书的选择题答案写一下!”
要不同的答案要传纸条给不同的人,比方说大帅和天子数学很好,一般数学大题不会写,就扔个纸条过去“识相一点,导数第二小问过程写给我一下,写具体一点,不然我看不懂。”
都说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按常理要答案应该态度要“谦卑”一点的,可能是我不识抬举吧,我每次都“居高临下”的样子,他们也习以为常,有时候天子会下课给我来一句:“你真的是一点礼貌都不懂。”
我们宿舍的数学都很差,但是英语都一致得好,非常神奇。
到高三后面,作业实在是很多,我们会选择“分工”。
下课的时候商量好,一般是我和三号负责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六号和二号七选五,语法填空和改错,有时候同桌也会参与我们,那就写得更快,写完了就开始传纸条了,“阅读理解A篇BAC B篇CCAB…”
“最后一篇最后两题不太确定,有谁看了的话可以下课讨论一下具体答案。”
当然啦,这种方式也有翻车的时候,特别是语法填空那一块,有些基本的词形变换是不能错的,但我们中有一个人写错了,其他人因为赶作业无脑抄,就会一起错。
我们室友的座位离得都不是很近,可以说每个组都有分布吧,这种时候呢,琴姐就会说:“我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哦,昨天这张报纸啊,就这题词形变换,我都讲烂了,还有人错,啊还不止一个,要错还错一片啊,我不晓得你们是怎么写的。”
我们几个“犯了事的”听到了,都会隔着别的同学互相看看,然后低头抿嘴笑。
事后可能还会在宿舍吐槽一下,但是下一次还是该分工分工,该合作合作,“团队精神”在我们身上彰显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我一直觉得,文字的表达是比语言更有力量的,很多东西呢,面对面说可能词不达意,或者不好意思当面说,但是写出来就会好很多,书写的时候,会认真地去措辞,会有时间去思考怎样表达更能够让人接受。
我记得有次和六号吵架了,忘了具体是什么事情,反正那个事情很小,双方也都有错,我们冷战了大概一天,晚自习的时候她传来纸条:“这件事情我有错,我和你道歉,总不能后面一直都不说话了吧。”
我们回宿舍的时候,静下来认真聊了一下,然后就和解了,第二天又一起吃早饭,一起上厕所啦。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张纸条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写几张咯。
前段时间收拾房间,在我的书包里,书柜里,还有计划本上,找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纸条,还是熟悉的字迹,还是熟悉的语气,甚至某段对话我还能清晰地记得具体的情形,是哪节晚自习,通过谁传过来的。
情绪突然就来了,写了这样一段话:那时候我们传过很多纸条,写在便利贴、数学草稿纸、甚至是纸巾上,关于晚饭吃啥,借抄作业,谁喜欢谁,以及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