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和课本学习没太大关系的事情更容易让我们提起兴趣。
比方说春游,军训,晚自习的电影,哪怕是体育测试,去机房填表格甚至是体检,反正只要不上课,都特别来劲。
印象里,果子姐和班主任经常给我们放电影。
果子姐教了我们一年半的语文,后来去别的学校了。
果子姐原专业是学新闻的,后来转专业做了语文老师。
学新闻的时候她去报社实习过,经常和我们讲很多很现实的社会问题。
高一晚自习,学习任务不是很重的时候,果子姐就常和我们分享她的经历,她对很多事情都有独特的看法。
每次准备说“题外话”的时候,都会提前讲一句:“你们随便听听,手上有任务的先完成任务。”但大家基本都是停下笔托着腮开始听。
她说她曾希望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的,这样好人和坏人都有明确的分界线,要么好人,要么坏人,可事实上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还有我们难以察觉的灰色地带,人性是多变的,我们不可以通过一个人他曾做过什么样的事情,说过什么样的话,就去判断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也是社会复杂性所在。
果子姐给我们放的电影很多,一般都在考完试的晚自习。
放《忠犬八公》的时候和我们讲过什么是蒙太奇手法。
上完《我有一个梦想》以后,给我们放《绿皮书》,说了很多关于西方种族歧视问题。
果子姐放的最后一场电影是《辩护人》,关于律师的,放完她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勉励我们,但是记那句话的纸张脱落了,等我想起来再分享吧。
班主任放的电影那就太多了,但因为是教历史的,电影大多是关于历史,没有果子姐放的种类多,但也挺好,培养些家国情怀嘛。
有时候懒得管我们,班主任会让几个班委放我们想看的,一般我们会选择看鬼片。
集体看鬼片,那多刺激啊。
女生通常都要搬椅子挪挪位子,和关系好的缩在一起看。
男生就好玩了,有些明明很怕,但是觉得被看出来没什么面子,被吓了一跳以后非要来一句:“切,这有什么的。”我们也懒得揭穿。
不用说,班级看电影的观感肯定没有电影院好,坐在旁边两组的一般会有一点反光,搞不好某扇窗户没有关,好不容易拉上的窗帘被大风掀起来能盖住坐在角落同学的头脑,两小时的电影要用两节课多才能放完,所以看得断断续续,有时候运气差学校网不好,看一分钟能卡三十多秒。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在班里一起看电影呢,因为有电影院没有的氛围,一起紧张,一起落泪,一起希望晚点下课,一起讨论情节,当然啦,最主要是不学习,干嘛都很开心。
你看啊,平时可能你看着没有任何反应的肯德基广告以及那种夸张的网游广告,在班里放会觉得特别好笑。
可惜,可惜这种氛围,是青春限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