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知者无畏

陕西省宁陕县一户张姓人家的门口,一对小姐妹各举着一盆水跪在地上反省,夏天的日头火辣辣地倾泻在两个小姑娘身上……30多年过去了,张义召对童年发生的一幕仍然记忆犹新,她就是那个举着水盆的姐姐。

虽然遭受过体罚式教育,张义召却并不怨恨父母,甚至还觉得有点幸运。最起码,父母从来没对她和妹妹动过手,反观村里的其他小伙伴,尤其是男孩,被家里大人抄起笤帚追着打的比比皆是。父母们并非出于恶意,打起孩子来自有分寸,孩子们也懵懵懂懂地知道挨打大多和自己调皮捣蛋有关,父母这是在“教”孩子。“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放式教育一代代传下来,村里人早已习以为常。

当年懵懂的小姑娘张义召长大后,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的身上既有着父母的影子,也有着新时代妈妈们的烙印。她常常想:究竟怎样教育孩子才是对的?张义召的心里满是疑问。从小到大,读书识字有人教,洗衣做饭有人教,工作技能有人教,但好像从来没有人教女性怎么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妈妈。

张义召在为如何教育孩子感到困惑之时,同在陕西的史耀疆教授也在苦苦求索。

史耀疆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所长,他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在中国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研究农村教育发展课题,最终将视线定格到0―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上。他们发现,孩子发展的起点可能比很多家长想象的要早。这一想法和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詹姆斯·赫克曼是全球儿童早期发展领域权威人士,他认为,父母在孩子0―3岁阶段的投入,决定了孩子未来85%的认知和智力水平。

2013年,史耀疆团队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发了一套针对中国农村0―3岁婴幼儿的养育课程,“养育未来”项目自此萌芽。2014年,“养育未来”系列课程在陕南农村落地,上百名0―3岁的孩子和家长参与其中。1年后,家长们深有感触,妈妈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科学养育方法,在生人面前胆怯的孩子变得活泼,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在人前唱起了儿歌……

这次小规模的尝试进一步验证了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性,这也使史耀疆坚定了一个想法⸺帮助更多农村妈妈提升养育水平。但是新问题随之而来,要想惠及更多妈妈,就要建立更多养育中心。这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以及要规模化运营项目,而这些,都不是史耀疆团队擅长的领域。那么,接下来该如何破题?

宁陕县的张义召在困惑究竟该怎么教育孩子,西安的史耀疆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养育未来”惠及更多妈妈,在距离陕西千里之外的杭州,同样有一批人把目光聚焦于此。

2017年,阿里巴巴的12位女性合伙人联合发起成立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希望能帮助偏远地区的女性和儿童。基金会成立之初,彭蕾等12位女性合伙人紧锣密鼓地调研各种公益项目,“养育未来”就此进入她们的视野。

为了进一步了解项目,彭蕾带队前往陕南实地调研走访,并和史耀疆的研究团队深入交流。行走在陕南农村的黄土地上,置身其中了解到这里的妈妈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参与调研的一行人深受触动。彭蕾感慨:“这个项目值得我们一辈子投入,5年不行就10年,10年不行就20年,持续去做。”

2018年1月,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联合国家卫健委干部培训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宁陕县政府共同推动的“养育未来”儿童早期发展公益项目开始在宁陕进行县域模式试点。政府主导、专家支持,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为县域内的养育中心提供软装环境创设,配套课程玩教具、绘本和设施,同时提供项目运行所需人力、运营等资金。

张义召所在的村子为此建立了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以下简称“养育中心”)。自此,张义召的困惑、史耀疆的思索和阿里女性合伙人的寻觅,三条轨迹开始在这里重合。

张义召很快收到了招聘养育师的消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前去应聘。如果被录用,这意味着她不仅找到了一份家门口的工作,心中关于教育孩子的疑问说不定也能在这里得到答案。来到招聘现场,张义召发现不大的场地竟然挤了90多个面试者。幸好,面试的问题大多与孩子有关,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成功得到了这份工作。

成为养育师之后,张义召关于孩子教育的很多疑惑都找到了答案。她终于知道了原来0―3岁这一阶段的教育这么重要,养育孩子竟然有这么多门道,各种各样的绘本、亲子游戏和养育课程可以充分培养孩子在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张义召和周围同为妈妈的养育师们成了第一批受益者,她把从养育中心学到的知识用到了小女儿身上,十几岁的大女儿常常吃醋:为什么自己小时候没享受过这种待遇?

养育师的工作还给张义召打开了一扇数字化的大门。把孩子的信息输入到基于钉钉开发的数字化系统里,登记成功后,系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安排具有针对性的亲子互动课程。最关键的是,这一切全都免费向宁陕人民开放。

这么好的项目,还不收费,原本大家以为一切会推进得很顺利。没想到,运营之初,养育中心门可罗雀。大多数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还没有认识到0―3岁阶段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思维还是停留在“吃饱穿暖不生病就好”的层面,甚至连进养育中心需要换鞋套都可以成为家长不来的理由。张义召和同事们上门给家长介绍养育中心时,有人直接冷脸呵斥:“我带了半辈子孩子,还用你们教?”

改变观念难,改变涉及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观念更难,一些约定俗成、习以为常的养育方式常常在无意识中世代相传。张义召和同事们为了让更多家长走进养育中心,想了各种方法:点赞朋友圈、陪跳广场舞、帮忙做饭……终于,来上课的家长越来越多。

天气不好或是一些家庭到养育中心交通不便的时候,养育师们还会送课上门,包一辆出租车,约好几户人家,按顺序进行一对一的家访和授课。时间长了,经常和养育师们一起家访的出租车司机,不仅清楚知道今天分别要去哪几家,还能学着养育师的样子,拿起绘本和小朋友们讲一讲里面的故事。

张义召工作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从妈妈和孩子们身上看到微小而美好的变化。

一天,一位妈妈满脸愁容地走进养育中心,神情疲惫。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4岁的大儿子,曾在两岁多时出现自闭倾向;2岁多的小儿子时常暴躁,动不动就撒泼打滚,甚至对妈妈拳打脚踢。她陷入深深的恐惧:“为什么我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小儿子会不会变得和他哥哥一样?”

听说村里开了养育中心,免费教妈妈们怎么教育孩子,这位妈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小儿子来到养育中心,当天接待她的正是张义召。

张义召像往常一样和孩子互动时,马上意识到棘手之处。孩子极其不配合,还时常对着养育师吐口水。一旁的妈妈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当众对孩子动了手。在孩子的哭声中,她渐渐冷静下来,后悔、无助和绝望一股脑儿涌上心头……

张义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养育师需要更多耐心,她的良好情绪和积极态度会直接传递给妈妈们,也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养育师们的专业和敬业让这位妈妈看到了一丝希望,她经常带着孩子来养育中心,接受一对一授课,在养育师的指导下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做亲子游戏。

养育师在给孩子和家长进行一对一辅导

将近1年过去,有自闭倾向的大儿子第一次开口唱起了歌;经常暴躁的小儿子也变得礼貌,幼儿园的老师都夸他“有规则意识”。这些养育知识不仅滋养着孩子,也让孩子的妈妈在教育儿子时少了烦躁,多了方法。用她的话说,很多情绪“能控制和排解了”。

如今,“养育未来”项目正从宁陕走到更多的妈妈身边。在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的指导与支持下,“养育未来”县域模式已经先后在陕西省宁陕县、清涧县和江西省寻乌县三县落地,新建30个养育中心、3个服务点,培养养育师115名。“养育未来”项目启动至今,已有2.8万余人从项目中受益,其中包括9565名儿童和18452名父母。

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这一串数字如同沧海一粟。但是,每一颗种子都重要。“养育未来”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却有小溪流水的潺潺,不经意间流向心中的远方,让更多的孩子遇见梦想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