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编程实验(第3版)
- 吴永辉 王建德编著
- 969字
- 2021-08-13 17:24:00
2.2 筛选法模拟
(1)筛选法模拟的思想
筛选法模拟是先从题意中找出约束条件,并将约束条件组成一个筛;然后将所有可能的解放到筛中,并将不符合约束条件的解筛掉,最后在筛中的即问题的解。
(2)筛选法模拟的特点
·结构和思路简明、清晰,但带有盲目性,因此时间效率并不一定令人满意。
·关键是给出准确的约束条件,任何错误和疏漏都会导致模拟失败。
·筛选规则通常不需要很复杂的算法设计,因此属于简单模拟。
【2.2.1 Self Numbers】
1949年,印度数学家D.R.Kaprekar发现了一类被称为自数(self-number)的数。
对任意的正整数n,定义d(n)是n与n每一位数再相加的总和。d表示位相加(digitadition),是由Kaprekar创造的术语。例如,d(75)=75+7+5=87。给出任意正整数n作为起始点,可以构造整数n的无限增量序列:d(n),d(d(n)),d(d(d(n))),…。例如,如果以33作为起始点,下一个数是33+3+3=39,再下一个数是39+3+9=51,再下一个数是51+5+1=57,可以产生序列33,39,51,57,69,84,96,111,114,120,123,129,141,…。
整数n被称为d(n)的生成数,在上述序列中,33是39的生成数,39是51的生成数,51是57的生成数,等等。一些数有一个以上的生成数,例如,101有两个生成数91和100。没有生成数的数称为自数(self-number)。在100以内有13个自数:1、3、5、7、9、20、31、42、53、64、75、86和97。
输入
本题没有输入。
输出
写一个程序,以递增的顺序输出所有小于10 000的自数,每个数一行。
试题来源:ACM Mid-Central USA 1998
在线测试:POJ 1316,ZOJ 1180,UVA 640
试题解析
本题采用筛选法模拟。设筛子为数组g,其中g[y]=x表明y是x的递增序列中的一个数。按照“d[x]=x+x的每位数”,我们先设计一个子程序generate_sequence(x),从x出发,构造整数x的无限增量序列[d(x),d(d(x)),d(d(d(x))),…],将序列中每个数的生成数设为x,则
g[d(x)]=g[d(d(x))]=g[d(d(d(x)))]=…=x
x的增量序列中的所有数都不是自数,应从筛子g中筛去。这个过程一直进行到产生的数大于等于10 000或者已经产生过(g[x]≠x)为止,因为若x已经产生过,则继续构造下去会发生重复。
有了核心子程序generate_sequence(x),便可以展开算法了。
首先,将g[i]初始化为i(1≤i≤10 000);然后,依次调用generate_sequence(1),…,generate_sequence(10 000),计算出g[1..10000]后,筛中剩下的数(满足条件g[x]==x)即自数。
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预编译命令 #define N 10000 //定义N为常数10000 unsigned g[N]; //定义无符号数组g unsigned sum_of_digits (unsigned n) //计算n的各位数字之和 { if (n < 10) return n; else return (n % 10) + sum_of_digits (n / 10); } void generate_sequence (unsigned n) //构造整数n的无限增量序列 { while (n < N) //若n未达到上限,则循环 { unsigned next=n+sum_of_digits(n); //计算d[n] if (next >= N || g[next] != next) //若d[n]超过上限或者非自数,则返回 return; g[next] = n; //将d[n]放入n的无限增量序列 n = next; // 继续扩展d[n] } } int main () { unsigned n; for (n = 1; n < N; ++n) //最初假设所有数为自数 g[n] = n; for (n = 1; n < N; ++n) //计算g[1..10 000] generate_sequence (n); for (n = 1; n < N; ++n) //输出筛中满足g[x]==x条件的自数 if (g[n] == n) printf ( "%u\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