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 牛痘接种

爱德华·安东尼·詹纳(Edward Anthony Jenner,1749—1823)

英国讽刺作家詹姆斯·吉尔雷(James Gillray)在1802年所画的漫画,描述了詹纳提出疫苗理论初期所遭受的争议。请注意看,在画中,一些牛从人们的身体里“长了出来”。

抗毒素(1890年)、病毒的发现(1892年)、黄热病病因(1937年)、脊髓灰质炎疫苗(1955年)、抗体的结构(1959年)

医学史专家罗伯特·马尔卡希(Robert Mulcahy)写道:“天花这种疾病已经困扰了人类数千年。在18世纪,仅在欧洲,天花每年大概就要夺走40万人的生命,还在数十万人的脸上留下了斑斑疤痕。天花病毒的传播就像野火一般迅猛,感染病毒的人会发高热、起疱疹。大约一半的感染者会在几周内死亡—根本无药可治。”

天花是一种可传染的病毒性疾病,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在人类社会中肆虐。考古学家曾在古埃及的木乃伊(公元前1100年)上发现了天花留下的疤痕。欧洲人把天花带到了新大陆,这种疾病也成了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覆灭的原因之一。

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在很多年里,一直听说这样的故事:奶牛场的挤奶女工感染牛痘之后,就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牛痘是一种和天花类似的疾病,发生在牛的身上,对人类并不致命。于是在1796年,詹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牛痘疤痕上采集了一些痘痂粉末,然后他在一个8岁男孩的皮肤上划出两道伤口,把这些粉末转移到伤口上。这个男孩开始有一些低热和不适,但很快就完全康复了。不久后,詹纳再给小男孩接种痘痂粉末,但男孩并未出现任何症状。1798年,詹纳在《关于牛痘预防接种的原因与后果》(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Variolae Vaccinae)一书中公布了更多的发现。他把这个过程称为接种(vaccination),该词源于拉丁文中的vacca,意思是牛。此后,只要人们有需求,詹纳就会给他们接种牛痘。

詹纳并不是第一个以接种疫苗的方式对抗天花的人,但是,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尝试。医生斯特凡·里德尔(Stefan Riedel)写道:“正是因为詹纳坚持不懈的推动,以及在疫苗接种研究上的全情投入,才改变了医学的实践方式。”最终,天花疫苗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使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了天花,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唯一彻底消灭的恶性传染病。所以,现在人们再也不需要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