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一)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对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个体,以及已经采取自杀行为但自杀未遂的人采取相应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等,帮助他们从一时的自杀冲动中解脱出来,使其恢复心理平衡。从广义上来说,自杀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包括对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人群进行的危机干预,还包括对一般人群进行的自杀预防。本书所研究的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面向所有人的自杀预防;二是针对有自杀意念者进行自杀心理危机干预;三是针对自杀未遂者、自杀危机现场、与自杀者密切接触者及自杀现场目击者在自杀危机发生之后所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

(二)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其工作模式

美国QPR(询问说服转化)预防自杀机构秉承“一旦我们有所了解,我们就会关注和处理,而我们一旦开始关注和处理,我们就能改变”的信念,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止自杀行为的发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心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的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处置与实施、相关专业技术的操作与应用、心理工作人员的选拔与培训、专业心理团队的遴选与组建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对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将有利于丰富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其工作模式,筑牢预防自杀的工作防线。

2.有利于排除安全隐患,保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安全是底线,稳定是红线。利用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做到关口前移,及时发现问题,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始终落实“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单位安全我尽责”的责任意识,能够有效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率,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3.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

目前,心理问题已成为引发自杀的重要原因,对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也十分有必要,它是一项“救命工程”。做好自杀心理危机干预这项“人命关天”的工作,可以帮助个体走出阴霾、健康成长。

(三)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本书所研究的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包括自杀预防、自杀危机干预及对自杀危机发生后的干预三层含义。自杀预防面向的是所有人,旨在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防止自杀意念的形成与发展,防患于未然;自杀危机干预主要针对有自杀意念者,通过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解除当前的自杀危机状态,让他们重获“生”的希望,提高他们的危机应对能力,让他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自杀危机发生后的干预主要针对自杀未遂者、自杀危机现场、与自杀者密切接触者及自杀现场目击者,旨在避免自杀未遂者再次自杀危及生命,掌握自杀危机现场的灵活处置方法,对其他相关人员可能产生的心理创伤进行心理修复,帮助他们尽快抚平伤痛、早日走出悲伤。这三者的终极目标都是有效降低自杀率、减少给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个体健康成长。

(四)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预防性原则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重在预防。做好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必须做到关口前移,综合施策。首先,要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把心理测试纳入年度体检范畴,全方位了解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杜绝“谁有问题谁来测”的现象,同时对有自杀倾向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其次,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题授课、知识讲座等,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教会人们如何进行心理调适,防止心理问题发展成心理疾病。对于有心理疾病者要督促其及时就医,以防自杀。

2.及时性原则

任何自杀事件都起始于自杀想法的产生,之后逐渐发展为自杀行为。这期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也可能会长达几年,甄别自杀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干预是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可以大大减少自杀行为。当自杀事件发生后,对自杀遗族[7]的干预也应该越早越好,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概率。心理危机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势必会形成永久的心理创伤,有可能导致悲剧再次发生。

3.科学性原则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曾指出:在个别谈话前,须调查谈话对象的心理及环境[8]。在对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要遵循心理科学原则,注意调查研究。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充分了解人的思想动态,特别是结合近期发生的重大变故、工作关键节点、相关重要岗位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导致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正确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良状态、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疾患与精神疾病、生理疾病,及时鉴别自杀高危人群,按照规范程序对不同人群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与转诊治疗,特殊情况特殊分析,确保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疏导性原则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大多数年轻人从小生活安逸,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艰难、环境的艰苦、战争的残酷,心理承受力差,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不及时疏导,便会“积病成灾”,出现恶果。在自杀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应让个体有自由表达情感、发泄不良情绪的机会,了解他们的委屈、苦闷、悲伤、烦躁等情绪及自杀的原因。随后,通过鼓励、安慰、放松等形式为他们解开思想疙瘩,厘清思想迷雾,直到自杀危机得以解除。疏导,既是疏通又是引导,在为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引导他们掌握调适心理问题的办法,即以个体为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他人的协助和指导下化解危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5.渗透性原则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要坚持把心理科学的理念时刻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紧贴实际情况,更好地发挥帮助人、拯救人、提高人的作用,同时还要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基层教育管理、后勤保卫工作等各领域,发挥该工作的最大效用。特别是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人们压力大,心理工作人员要始终将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贯穿任务全过程,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坚决杜绝亡人事件,保证任务圆满完成。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接受性,不因涉及自杀就避而不谈,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1]引用自《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

[2]引用自百度百科中“自杀”词条对自杀的解释。

[3]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1页。

[5]2014年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6]《自卑与超越》,阿尔弗德雷·阿德勒著。

[7]自杀遗族:自杀死亡者的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等与其关系紧密的人,也称自杀丧亲者。

[8]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