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带五千马步兵前来助战,正好遇到张梁,张宝战败,带兵逃走,路上正好碰到曹操,曹操带兵冲杀,杀得天昏地暗,斩首万于级,张梁,张宝死战得脱,引残兵逃窜,操见过皇甫嵩,朱儁,随即追击张梁,张宝去了。
又说刘备这边,刘备带兵前来颖川,见到皇甫嵩,朱儁后三,刘备说明来意,朱儁说:“贼兵已败,张梁,张宝必去投广宗张角。”刘备得知后遂带兵星夜兼程前往广宗助战。没想到半路碰到一队人马,护送一辆囚车,车中之人正是卢植。玄德大惊,忙问缘由,卢植说道:“本来我马上将要杀掉张角,却没想到张角竟然会用妖术,能呼风唤雨,未能取胜。朝廷派黄门左丰来打探消息,左丰向我索取贿赂。我说道:“军粮都不够吃的,哪有闲钱供奉天使!”左丰怀恨在心,上奏朝廷,说我:“高垒不战,怠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派中郎将董卓前来接替我,取我回洛阳问罪。”
张飞听完大怒,抽出短刀就要救卢植,刘备慌忙阻止,说道:“二弟不要胡闹,是非曲直,朝廷自有公论,不是你我能决定的。”军士押解卢植而去。
刘备正发愁时,忽见远处行来一队人马,一展大旗上写着一个“吕”字,此人正是龚景手下吕方,刘备大喜,待吕方行到对面,忙下马问道:“吕兄此来我处何事?”吕方说道:“玄德不知,你离开青州后,就在前不久黄巾贼兵再次复返青州,无奈贼兵势大,我军寡不敌众,虽然我武力过人,但也无力回天,城被黄巾贼兵攻破,太守龚景乱军中被贼将截杀。我也只好带兵前来投靠我同乡吕布。”
刘备惊讶道:“你同乡难道就是雁门太守吕良之子吕布吗?”
吕方道:“正是,不如刘兄也同我一起去吧。”
刘备本来就想招揽吕方,此时见吕方邀请,便欣然接受,三人一同前往吕布处,吕方之所以带刘备前往吕布处,其实是两人早就商量好的,吕布要培植一个盟友,在将来乱世到来之时,好接助这个盟友更快的崛起,他选择了刘备,他要让刘备迅速在青州地区站稳脚跟,然后与自己并肩作战,当然吕方现在所带之兵中绝大多数是“暗部“成员,这些人到时就是控制刘备等人的暗子,就像巴图一样,吕布可以随时神不知鬼不觉的取走其性命。
三人遂引军北行,行不到二日,忽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等人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满山塞野,黄巾贼兵盖地而来,旗让大书:“天公将军”。玄德说道:“此张角也,可速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杀败董卓,趁势敢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败走五十余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官职,吕方知此时刘备为白身,董卓会清视之,于是指着刘备对董卓说道:“这位是中山靖王之后,现居青州城都尉。”刘备对吕方投来疑问目光,但是并没有说破。董卓听后脸色略显好转,对三人称谢。董卓并没有留三人之意,三人便投吕布而去,话说董卓接替卢植后怕吕布等人抢了自己战功,便自己引兵想偷袭广宗,但是大战当天,突然广宗城外突然风雨交加,董卓军士兵以为天神降临,士气大减,贼兵势大,张角带领贼兵大败董卓,这才有了刘备三人路遇救董卓的事情。
刘备三人辞别董卓,三人来到吕布处,吕布便让三人先留在自己帐下,原本历史上刘备是投朱儁的,但是此时在吕布的设计下,刘备到了吕布这里。本来董卓来接替卢植,收编了其部下,但是吕布等人并不听董卓命令,吕布联军本来以并州刺史张懿为主,但是一次于张角军的遭遇战中被箭矢射中大腿,因为失血过多死掉了。于是现在这里以吕布实力最强,所以此时并州联军以吕布为首。
原史中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调派各路军队镇压:卢植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而皇甫嵩与朱儁则对抗近京城颖川一带的黄巾军,不过进展不太顺利,因为分到的兵力太小,令军队在长社被围,皇甫嵩惟有向朝廷求救,汉室派曹操援助,不过援军未到,皇甫嵩已心生一计,利用黄巾军营寨周围的杂草,用火攻大破敌人。黄巾军在逃走途中又遇上曹操的援军,被皇甫嵩、朱隽和曹操三面夹击,近京一带的战事被平定下来。
后来,卢植被朝廷撤换,以董卓代替,而皇甫嵩与朱隽打败了波才、彭托所领的黄巾军后,在西华分兵,皇甫嵩向北战线移动,朱隽则向南进攻在宛城的张曼成军。战事渐受汉军控制,而黄巾军又屡次受到打击,最后张角病逝,张宝、张梁又被皇甫嵩解决,经过九个月的战斗,黄巾民变终被镇压下来。
余波未了
184年黄巾之乱被平息,不过各地还不断发生小型叛乱。直至188年再次发生起义,但今次不只是黄巾军,还有许多分散的势力,如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势力小的也有数千人,势力大的甚至有百万人,如张燕的黑山贼。
为了镇压平乱,汉灵帝决定将部份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之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部,并且召集各地义勇军平乱,如孙坚、刘备、关羽、张飞等都有参战、立功,但乱事要到东汉后期才被较大的割据群雄所平定。
事件结果,因汉灵帝下放权力的政策,助长地方军拥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甚至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所以黄巾民变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也是三国时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