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专业详解与生涯规划指南(人文社科类)
- 仲颖鸣主编
- 8字
- 2021-06-30 18:39:41
第二部分 专业详解
第三章 哲学类专业详解
第一节 哲学专业详解
>如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在思想的天空翱翔<
每一个大学新生从进入哲学领地开始,“形而上的倾向”便不自觉地使人去领略一个崭新的天地——一个思辨与批判相交织的领域,这便是哲学作为一门专业对许多人而言的迷人之处。
哲学是反思性的学问,是对智慧的求索,追求的是大智慧,不仅帮助人洞察世事,而且教人学会思考,使人得到智慧,拥有正确的宏观思维方式、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
哲学是关于批评的批评,是关于如何形成有效指导行动的价值判断的理论。哲学发源于对生活难局的一种深刻而广大的反映。在关切人类生活的根本意义的过程中,哲学帮助人们在所珍视和追求的目标中找到最值得珍视和追求的事物。
一、专业情况概览
1.专业定义
哲学,起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由“philo”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这个“智慧”绝不是“小聪明”,也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明智”,指的是宇宙自然中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友兰说,哲学思想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均是从这一思想产生的。宇宙论关怀着人生的大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在于思想本身就是知识,为了思想,必须首先明白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人们对人生开始思想之前,必须先“思考我们的思想”。
学习哲学,从宏观角度看,有两大功用:一是训练人的思维,二是提升人的境界。首先,哲学是对诸如生命、我们知道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或应当相信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探究;哲学是对一种事物寻根究底的过程,是对那些大部分时间被认为不证自明或从未明确表达的想法提出根本质疑的过程。其次,哲学教人们怎样去思考、澄清和论证所相信的东西,学会理性思维,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把它们呈现给其他可能持不同意见的人。
2.专业发展
哲学一词最早出自希腊文,而哲学思考则起源于柏拉图《泰阿泰德篇》中所说的“惊讶”,“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明:“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令人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星辰的运行以及宇宙创生做出说明”。
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皋陶谟》记载大禹说过的话:“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解释:“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知”字从“矢”,像射箭那样又快又准地了解和判断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就是“知”。有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知道得准,知道得多的人。在汉语里,“哲”(通“喆”)字表示“智慧”“聪明”“贤达”等。“哲”之为“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事实上哲学包含了多个不同的分支,涵盖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逻辑、伦理、宗教学等专业,每个专业都有特定的研究域和各自的发展历程。其中位于主流地位的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主要经历了从古希腊自然哲学探讨本体论问题为主,转向近代哲学以笛卡尔开创的“我思故我在”的认识论问题;继而发展至德国古典哲学,意在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的矛盾,强调人们对于世界的观念是通过感官与理性的道德;最后发展的西方现代哲学,异彩纷呈,有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存在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现象学、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新流派,使得西方哲学两千年来的思想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就中国哲学而言,若以西方哲学范畴为标准,中国根本没有这种“哲学”。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并没有“哲学”的概念。但若将哲学定义为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文化无一不是对人生的思考,皆属哲学之列。中国哲学更重视实践,经历了先秦哲学、汉初儒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代理学、道学、元代儒学、明初理学等的发展历程,及至近代,出现了新唯识学、新儒学等思潮。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体可以分为各约50年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在欧洲开始传播,逐步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第二阶段主要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发展,在理论和指导实践中取得巨大胜利,在俄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指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现实,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第三阶段主要为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成为指导思想,在国际工人运动中赢得了极高声誉。但在5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问题,人们在探索道路中既有积极的成果,也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打破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阐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二、本科课程介绍
专业编号:010101
本科阶段修业年限:4年
本科阶段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1.培养目标
哲学专业在本科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大量的基础哲学知识。如哲学发展历史、重要哲学思想家与其理论、哲学分析方法等。在掌握基本知识后,需要对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能够建立成体系的哲学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之上,哲学专业更关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推导能力、对比分析能力等,训练人的思维全面性、条理性、体系性,并运用科学性的思维理解、分析、总结、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概括来说,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用思想武装自己、用思想改变时代”的能力,这也是时代和民族对哲学的必然要求。哲学系的学生经过哲学教育的熏陶,在大学4年全面提升了综合素养。在离开学校后,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荣誉感,敢于批判,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在学术、文教、新闻、党政、军界、工商业、现代科技企业等各个领域用自己的思想解决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问题。
2.学习内容
不同高校有各自的培养特色,以下课程内容以复旦大学哲学系为例,仅列举专业相关培养内容。
1)大类一:基础课程
哲学导论、哲学原典导读、其他人文类基础课程Ⅰ组、先秦诸子、古希腊哲学、其他人文类基础课程Ⅱ组、社会科学类基础课程、经管类基础课程Ⅲ组。总体来说,基础课程会延续至整个大一和大二,重点在于从阅读原典方法入手,掌握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同时博览群书,对文学、历史、经济等各方面有所涉猎,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2)大类二: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西方哲学史(上)、中国哲学史(上)、逻辑学导论、伦理学导论、宗教学导论、哲学阅读和写作、西方哲学史(下)、中国哲学史(下)、现代西方哲学、现代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学年论文、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而专业选修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历史哲学、认识论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西方马克思学、现代化理论研究、《资本论》手稿历史观研究、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Ⅰ、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Ⅱ、国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等。
西方哲学课程包含了康德哲学、黑格尔《逻辑学》、现象学概论、西方哲学原著选读Ⅰ、西方哲学原著选读Ⅱ、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法国哲学研究、现代法国哲学、分析哲学、形而上学研究、心灵哲学、专业外语、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当代英美知识论、系统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包含了中西哲学比较、现代新儒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Ⅰ、中国哲学原著选读Ⅱ、中国哲学史料学、周易研究、老庄研究、经学史、宋明理学经典选读、儒家“恶”的问题研究等。
伦理学课程包含了社会哲学、文化哲学、艺术哲学、生命医学伦理、价值哲学、应用伦理学、伦理学原著选读Ⅰ、伦理学原著选读Ⅱ、政治哲学、法哲学、教育哲学、环境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史等。
科学哲学包含了管理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中外逻辑史、技术哲学、人工智能哲学、逻辑哲学、心理哲学、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语言哲学、数学哲学、数理逻辑Ⅰ、数理逻辑Ⅱ、可计算性与随机性等。
宗教学包含了佛教史、基督教史、伊斯兰教的理论与历史、宗教哲学、宗教伦理学、宗教社会学、儒教的理论与历史、基督教原著选读、佛教原著选读、梵语、藏语Ⅰ、藏语Ⅱ、巴利语Ⅰ、巴利语Ⅱ等。
本科阶段的黄金时间就是大二和大三,在这两年可以选修比较多的专业类课程。其中专业必修类课程需要同学们花很多时间来学习。建议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专业模块下开设的课程,多加入学习小组,注重阅读哲学原典,夯实理论素养。
3.毕业要求
(1)掌握基本的哲学理论知识,对古今中外哲学史都能够有清晰的脉络。
(2)掌握一定的抽象思辨能力,能够从众多的哲学史、哲学家的著作中有所洞察,关切实事,既植根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又能够超出时代去思考问题。
(3)了解哲学领域内最前沿的话题,并能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与思考。
(4)了解从事学术研究所必备的品质,并能够依据自己的大学生涯展现的兴趣做出是否继续从事哲学研究的抉择。
(5)能够撰写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哲学专业课程结课大多将采取提交论文的方式,因而掌握一定的论文写作技巧,对于每一位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
(6)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的各类实践活动,尤其是辩论演讲等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体验分享
在回顾自己的大学学习过程时,笔者常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在得知选择了哲学专业的那一刻,大多会不禁发问,“你为什么要学哲学?”“学哲学能干什么?”我学哲学已近7年,这些问题反反复复出现了无数次。经过本科4年和研究生3年的学习,我才慢慢寻觅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还记得大一刚入学的那一年,班主任老师在上第一堂专业介绍课时对我们说,学习哲学,不要想它能做什么,因为哲学是智慧之学,在智慧的殿堂中徜徉,是无须担忧生存的问题的。当时我尚年幼,总觉得这话说得太玄,人总是要生活的,而学哲学第一件事却告诉我们不要世俗化,不要太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一堂堂哲学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一本本哲学原典的琢磨钻研,我发现哲学确实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从自幼骄纵任性的个体转向了更加理性、更为宽容的个性。尤为难忘的是在逻辑学课堂上,老师讲述的一个个生动的逻辑学悖论以及哲学家们的绯闻轶事,妙语连珠,仿佛看见思维之光跳跃在那三尺讲坛。依稀记得老师在课上说着学生、学校、教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哲学的课堂是无须通过点名来规范秩序的,因为哲学在意的向来不是那一纸成绩单,重在收获思想、反思思想。
学习哲学,不同于学习文学、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哲学处理着最为抽象的概念,思考的是横亘在人类历史几千年的问题,一如存在、人生的意义等问题。在这种意义上,哲学离我们看似十分遥远,却也十分切近。哲学家们思考着“何谓自由”“何谓正义”“美是什么”“善是什么”等问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大提出这些问题,总觉得这些问题“不切实际”,然而哲学却无时无刻不在探讨这些看似难以在经验上予以解答的问题。有的时候哲学家就像执拗的孩子,去探究那些看似终其一生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探究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探究理想国家的纯形式,探究人性的最初因,探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可越是阅读哲学家的书籍,越深入领会他们的思想,就会发现,那些我们尚未思考的问题,实质上是多么有魅力,我们视为理所应当的事,实际上存在多少偏见与误解的。如果非要给哲学学习加一个形容词,笔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伟大”,因为哲学教会我们如何保持谦卑,就像孔子所说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们在哲学学习中既能自知无知,又能学习深入思考。
学习哲学,是一项一旦开始便难以停下来的工作。也许学习其他学科,我们会想要不断学习与就业相匹配的能力,当然这一点,哲学专业也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哲学专业的学生难以脱离他的哲学底蕴的,其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生活态度无一不浸润着哲学的涵养。甚至在工作以后、与朋友同事的交往中,拥有哲学思维的我们会不自觉地吸引他者的关注,也可能会截然相反,会显得过于有原则,而不那么讨喜。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哲学教会了我们理性,在坚持原则上坚定不移的态度可能会使我们丧失短时的利益,但最终总是会趋向于善的生活。
学习哲学,我们总会不自觉地保持着阅读与倾听的习惯,就像德尔斐神庙镌刻着的“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在学习与生活中,总能发现哲学专业的学生会有一种极强的自省能力,仿佛总是要将“吾日三省吾身”践行到极致。为了学习哲学,我们就像一个个需要通关的游戏玩家一样,要不断地夯实哲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各种语言,如德语、英语、希腊语、拉丁文等,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学校、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将知行合一践行到底;要有打破权威、勇于建构新的哲学理论观点的勇气与信心。其实,学习哲学,就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在挑战前人、挑战自我中守护思想,引领时代。
因而,回顾在哲学专业的学习,“为什么我选择了哲学”的回答也许是双向的——“不是我选择了哲学,而是哲学选择了我”,我们每个人必将“遭遇哲学”。就如我的导师有一次说的一样,哲学应该成为这个时代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成为素质培养的关键性环节。其实哲学与其他学科最为不同的在于,其他学科可能教会我们如何成事、如何成为优秀的人,而哲学最切近的关怀是成人,在是与应当的角逐中教会我们思考要成为怎样的人,如何筹划自身。至于是否优秀,哲学的多元化将告诉你评价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很难以一个标准说明某一类人是优秀的,某一类是不优秀的。哲学对待每一个学子是最为公平的,但也是最为不公的。当一个适合的灵魂进入哲学领域,会发现其在思想的海洋中恣意遨游;而一旦被晦涩的词句刁难之际,会发现百思不得其解,纵然用尽全力也难入其门。
最后,笔者想引用在本科毕业典礼上院长的话与每一位有志于学习哲学的人共勉:“也许哲学并不能带给你多大的财富,甚至可以说它与创造财富关联不大。但是哲学教给我们的是方法,是思维的方法,是学习的方法,也是过有意义的人生的方法。也许刚到工作岗位上,我们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工作不能熟练上手,但是学习可以使我们迅速地掌握这些知识并将之付诸实践,我们的思维方式会与众不同,从而也会脱颖而出。”
四、毕业方向说明
1.主流出路一:继续深造
总体说来,哲学专业的学生大多会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国内哲学专业实力比较强的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哲学院系。也有一部分选择继续读研的同学会出国深造,一般他们都会利用大二、大三期间学校内部的交流交换项目,提前去心仪的院校交流,在交流期间与国外高校的教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后续读硕士和博士打好基础。
哲学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三年,博士学制为四年,国外可能会因情况有所延长。博士毕业后一般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社科院、党校等单位任职。
2.主流出路二:工作就业
哲学专业的同学进入职场一般的去向为各级党政机关、群体团体,本科阶段往往需要积极参加校内其他的活动,夯实理论基础与社会实践能力,考取公务员或者选调生。同时,也有在毕业后从事文教事业的。为应对这些岗位的要求,争取在大学期间可考取教师资格证,做助教老师等加强自身的理论教学能力。从事相关的文教工作,薪酬因能力而定。
近些年来,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更为多元化,可利用其余时间学习经济、新闻、法学等相关知识,可从事媒体、管理培训、咨询、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工作。
五、专业入门点津
学习哲学的基本素养并非高不可攀,也许每一位青少年身上都有——惊异。这种“惊异”指的是关怀人类生存的境遇,对生活充满探究、质疑并持续思考。一旦拥有这样的特质,可以说已经踏入了前哲学的殿堂。
如何学习哲学?怎样才能拥有哲学性的思维?严羽在谈论学诗时强调“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哲学乃是言境界之事,也必须从“识”入手,这是入哲学之门的正路。对于哲学,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兴趣爱好者,兴之所至,随意翻看某些哲学大师的著作,收获也会颇多,但在这种情况下,所领会的恐怕也只是十之二三。若想更进一步学习哲学,则须更系统全面的修养。首要的就是读史。一旦进入哲学史,就进入了一个哲学学说史的知识领域,须依时间的顺序逐一了解历史上前赴后继的一系列哲学学说和学派,其时代背景、思想缘起、代表人物、主要著述、学说体系、基本概念、范畴和命题,它们之间的前后相继或批判的关系。
一部哲学史读下来,你的头脑中也许会储存了许多史料以及关于各种学说的丰富“知识”,但对于每一种学说本身,却只有一些皮相之知而未得其精髓。也许还会意外地从哲学史作者身上继承一种无往而不利的“批判”能力,看到每一种学说的偏颇和漏洞,凭借理智和巧妙的论辩给予有力的驳斥。因而读史之前也必先读一些导论性的书籍,当前国内关于哲学导论的书籍较多,其所划的条线也各不相同。如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哲学的内容,可以在高中阶段阅读一些经典的哲学著作。下面笔者将推荐一些可读的书籍。
1.入门阶段
《苏菲的世界》 [挪威]乔斯坦·贾德
该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哲学导师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的过程,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这本书将学术作品以通俗化的方式呈现,对于未曾修读过哲学概论的人来说,是最佳的入门读物。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美]罗伯特·所罗门
该书是一部不难读又正道的哲学入门书,可选择张卜天的译本,是值得对哲学有兴趣的人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入门书。该书平易近人而不故作艰深,但也颇需要读者费一番思量。
《人是谁》 [美]A.J.赫舍尔
该书以简短的篇幅对“人是谁”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实际上是对“人怎样才能成为人”的探讨。从人出发来思考人,探讨了人的独特性、人的生存以及境遇等问题,并指出人的生存危机的关键是人们将真理问题与生存问题、认识与人的全部境遇割裂开来的结果。适合对探求人生意义有兴趣的同学阅读。
2.进阶阶段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该书着重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也融入了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思结合的产物,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
《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
该书选择了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为关注焦点,以这些问题的提出、转变和持续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争论和达到的结论作为线索,展现了一系列高尚的心灵。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该书是西方政治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该书涉及了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
(孙慧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