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槐西杂志

余再掌乌台,每有法司会谳事,故寓直西苑之日多。借得袁氏婿数楹,榜曰“槐西老屋”。公馀退食,辄憩息其间。距城数十里,自僚属白事外,宾客殊稀。昼长多暇,晏坐而已。旧有《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二书,为书肆所刊刻。缘是友朋聚集,多以异闻相告。因置一册于是地,遇轮直则忆而杂书之,非轮直之日则已。其不能尽忆则亦已。岁月骎寻,不觉又得四卷,孙树馨录为一帙,题曰《槐西杂志》;其体例则犹之前二书耳。自今以往,或竟懒而辍笔欤,则以为《挥麈》之三录可也;或老不能闲,又有所缀欤,则以为《夷坚》之丙志亦可也。壬子六月,观弈道人识。

爱子绝情

先兄晴湖言:有王震升者,暮年丧爱子,痛不欲生,一夜偶过其墓,徘徊凄恋,不能去。忽见其子独坐陇头,急趋就之。鬼亦不避。然欲握其手,辄引退。与之语,神意索漠,似不欲闻。怪问其故,鬼晒曰:“父子宿缘也,缘尽,则尔为尔我为我矣,何必更相问讯哉!”掉头竟去。震升自此痛念顿消。客或曰:“使西河能知此义,当不丧明。”先兄曰:“此孝子至情,作此变幻,以绝其父之悲思,如郗超密札之意耳,非正理也。使人存此见,父子兄弟夫妇,均视如萍水之相逢,不日趋于薄哉!”

我已故兄长晴湖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个人叫王震升,他晚年痛失爱子,每天痛不欲生,一天夜里偶然路过儿子墓地,悲伤地在那里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忽然间,他看到儿子坐在坟头上,便急忙走了过去。虽然儿子的鬼魂没有回避他,但是当他想去握儿子的手时,儿子却躲开了。他跟儿子说话,对方反应也很冷淡,就像没有听到他的话一样。

王震升感到心寒,问儿子为何这样对他。

儿子讥笑道:“我们之间的父子情分只是一世之缘,这缘分在我死后就已经尽了。现在你是你,我是我,为何还要问这么多呢?”

说完,儿子掉头就走了。从此以后,王震升对儿子悲痛的思念便都化为了乌有。

这件事传开后,有人评论道:“假如子夏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应该就不会因为丧子之痛而哭瞎眼睛了。”

我兄长晴湖却说:“因为儿子十分爱他的父亲,所以才会现身劝他,以断绝父亲的思念之情。这与郗超给父亲送密札一事异曲同工。然而,我认为这不是人间正理,不应该倡导。假如人人都持这种看法,父子兄弟夫妇都会如萍水相逢般冷漠,用不了多久,这世间就会变得人情淡薄了。”

山家幻影

吴林塘言:曩游秦陇,闻有猎者在少华山麓,见二人儽然卧树下。呼之犹能强起,问:“何困踬于此?”其一曰:“吾等皆为狐魅者也。初,我夜行失道,投宿一山家。有少女绝妍丽,伺隙调我。我意不自持,即相媒狎。为其父母所窥,甚见詈辱。我拜跪,始免捶挞。既而闻其父母絮絮语,若有所议者。次日,竟纳我为婿,惟约山上有主人,女须更番执役,五日一上直,五日乃返。我亦安之。半载后,病瘵,夜嗽不能寝,散步林下。闻有笑语声,偶往寻视,见屋数楹,有人拥我妇坐石看月。不胜恚忿,力疾欲与角。其人亦怒曰:‘鼠辈乃敢瞰我妇?’亦奋起相搏。幸其亦病惫,相牵并仆。妇安坐石上,嬉笑曰:‘尔辈勿斗,吾明告尔:吾实往来于两家,皆托云上直,使尔辈休息五日,蓄精以供采补耳。今吾事已露,尔辈精亦竭,无所用尔辈。吾去矣。’奄忽不见。两人迷不能出,故饿踣于此,幸遇君等得拯也。”其一人语亦同。猎者食以干糒,稍能举步,使引视其处。二人共诧曰:“向者墙垣故土,梁柱故木,门故可开合,窗故可启闭,皆确有形质,非幻影也。今何皆土窟耶?院中地平如砥,净如拭。今何土窟以外,崎岖不容足耶?窟广不数尺,狐自容可矣,何以容我二人?岂我二人之形亦为所幻化耶?”一人见对面崖上有破磁,曰:“此我持以登楼失手所碎,今峭壁无路,当时何以上下耶?”四顾徘徊,皆惘惘如梦。二人恨狐女甚,请猎者入山捕之。猎者曰:“邂逅相遇,便成佳偶,世无此便宜事。事太便宜,必有不便宜者存。鱼吞钩,贪饵故也;猩猩刺血,嗜酒故也。尔二人宜自恨,亦何恨于狐?”二人乃悯默而止。

吴林塘讲过这么一件事:以前他在秦陇一带游历之时,听说有个猎人在少华山山麓遇到过两个人。那二人被发现时正奄奄一息地躺在树下,被叫醒后只能勉强站起来。

猎人们问:“你们两个为何跌倒在这里?”

其中一个人说:“别提了,我们都被狐狸给媚惑了。有一天,我夜间赶路迷了路,投宿到一户山民家里。那家人有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她向我示好,我把持不住,就跟她勾搭在了一起。这件事被她的父母发现了,把我大骂一顿。我跪下来求他们,才免了一顿捶打。”

那人接着说:“然后,她的父母絮絮叨叨,像是在议论什么事情。第二天,他们竟然招我做了女婿。只是,他们女儿还要去山上主人家,跟别人换着班做工。每隔五天上山,做五天再回来。从那以后,我就安心住了下来。”

“好景不长,半年以后我就生病了,而且病得越来越重。有一晚,我咳嗽得睡不着觉,就去林中散步,似乎听到有说笑声,过去一看,林间有几间屋子,有个男人正抱着一个女子坐在石头上赏月,我仔细一看,那人抱的竟然是我老婆。我压抑不住愤怒,冲上前去想与他拼命。那人见我去抢人也很生气,说:‘你这鼠辈竟然敢打我老婆的主意?’也愤然而起跟我搏斗。”

“幸亏对方也病恹恹的,我们互相拉扯倒在地上。那女人竟端坐在石头上,嬉笑着说:‘你们不要打了。我明说了吧,我其实来往于你们两边,借口做工让你们各自休息五天,养精蓄锐好让我来采阳补阴。既然事情已经败露,你们俩也已经筋疲力尽,没什么用了。我这就走了。’说罢,一下子不见了。我们二人迷路走不出来,最后饿倒在此,幸亏遇到你们才得救。”另外一个人所说的,跟他一样。

猎人们把随身带的干粮分给他们吃,看他们稍稍能走点路了,就跟着他们去看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到原住处时,二人很惊讶地说:“房子的墙本是土墙,梁和柱子是木头的,门和窗户可以开合,都是些实在的东西,不是幻象。为什么如今都变成土窟窿了?以前院里地面平整,干净的像擦过一样。为什么如今这土窟窿的外面,坑洼的都放不下脚?你再看这土窟窿不过数尺宽,狐狸自己住进去还可以,怎么能容得下我们呢?难道我们的身形也被变幻了吗?”

这时,其中一人见到对面山崖上有块瓷片,惊奇地说:“我记得那是我拿着碗上楼时失手打碎的,可如今这峭壁根本没路可走,我当时是怎么上楼下楼的?”

二人在那里徘徊了好久,东看看西看看,仿佛像做了一场春梦。

现时已经梦醒,二人醒悟过来,恨透了玩弄他们的狐女,请求猎人们上山捉拿。

猎人对此要求嗤之以鼻,说道:“一见钟情就能结成夫妻,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占了便宜就会付出代价。鱼之所以会咬钩,是因为贪食诱饵;猩猩被刺流血,是因为贪杯好酒。你们俩应当检讨自己才对,为什么要恨狐狸呢?”

二人听后神色黯然,不再多说什么。

无心招狐

从叔梅庵公曰:“淮镇人家有空屋五间,别为院落,用以贮杂物,儿童多往嬉游,跳掷践踏,颇为喧扰。键户禁之,则窃逾短墙入。乃大书一帖粘户上,曰:‘此房狐仙所住,毋得秽污!’姑以怖儿童云尔。数日后,夜闻窗外语:‘感君见招,今已移入,当为君坚守此院也。’自后人有入者,辄为砖瓦所击,并僮奴运杂物者亦不敢往。久而不治,竟全就圮颓,狐仙乃去。此之谓‘妖由人兴’。”

我堂叔梅庵公说过一件事:淮镇有一家人,家里有五间空屋子,单独形成一个院落,用来贮存一些杂物。孩子们平时喜欢去那里嬉戏玩耍,又蹦又跳乱踩乱踏,还把东西到处乱扔,喧哗扰民得很。主人被吵得实在受不了,就把门锁了起来,不让他们再进去了,孩子们就偷偷翻过短墙进院子玩。

主人见锁门拦不住他们,又想出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张大字贴到门上:“这个房子里住着狐仙,请不要打扰”。暂且用来吓唬那些孩子。其实那房子中本没有狐妖,没想到贴了字条之后,没过几天,夜里他听到窗外有人说话:“非常感谢您的召唤,我已经搬入院子了,以后会为您守着这个院子的。”后来如果再有人进入院子,都会被砖头瓦块击中,就算有仆人想搬东西都不敢进去。再后来房屋年久失修,眼看着就要坍塌了,狐仙这才离去了。

这就是所谓的“妖由人兴”,不作妖,就不会有妖。

养痈贻患

邱孝廉二田言:永春山中有废寺,皆焦土也。相传初有僧居之,僧善咒术。其徒夜或见山魈,请禁制之。僧曰:“人自人,妖自妖,两无涉也。人自行于昼,妖自行于夜,两无害也。万物并生,各适其适。妖不禁人昼出,而人禁妖夜出乎?”久而昼亦嬲人,僧寮无宁宇,始施咒术。而气候已成,党羽已众,竟不可禁制矣。愤而云游,求善劾治者偕之归。登坛檄将,雷火下击,妖歼而寺亦烬焉。僧拊膺曰:“吾之罪也!夫吾咒术始足以胜之,而弗肯胜也;吾道力不足以胜之,而妄欲胜也。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孝廉邱二田说过这么一件事:在永春山里,有一座废弃的寺院,现如今,那里只剩一片焦土。

相传,当初有位僧人在此居住,这僧人善于念咒作法。他的徒弟在夜里经常遇到山妖,想请师父作法降伏它们。

僧人教导徒弟说:“人是人,妖是妖,井水不犯河水。人在白天活动,妖在晚上活动,双方互不伤害。万物生长,各安其身。妖怪没有不让人白天出来,人为什么要禁止妖怪夜晚出来呢?”

久而久之,妖怪看僧人们好欺负,白天也开始出来骚扰他们了,寺里白天黑夜都不得安宁。僧人这才开始念咒作法。然而由于妖怪已经形成气候,党羽众多,单凭这僧人的法力竟然无法压制。

僧人愤而外出云游,请回善于除妖的高人。那高人登台作法,邀请天神相助,天神引来天雷地火,将妖怪一举歼灭。不过,寺院也化为了灰烬。

僧人拍着胸口直后悔:“这都是我的错!一开始,我的法术足以战胜他们,我不肯动手;等到我不敌它们之时才动手,还妄图战胜它们,那时已经不可能了。为博取善于教化的虚名,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养痈贻患,说的就是我呀。”

翁童伏虎

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二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持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尝见史舍人嗣彪,暗中捉笔书条幅,与秉烛无异。又闻静海励文恪公,剪方寸纸一百片,书一字其上,片片向日叠映,无一笔丝毫出入。均习而已矣,非别有谬巧也。

我的同族兄长纪中涵在旌德县做县令时,县城附近有老虎作乱,已经咬伤了好几个猎户,没有人能够捕捉它。县里的老百姓来请求他:“大人,请您派人去请徽州的唐家人来,不然没人能够消除虎患。”

唐家打虎的典故,我听休宁县戴东原讲过:“明朝有个姓唐的人,刚一结婚就被老虎吃掉了。他老婆后来生下两个遗腹子,对他们提出要求:‘如果你们长大不能打虎,就不是我的儿子。后世子孙如果不能打虎,也不是我的子孙。’因此唐家一族代代都能伏虎。”

县令中涵听完唐家的传奇,马上派手下人带上钱去唐家搬救兵。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唐家人派出两个武艺精湛的人,他们已经出发就快到了。果然没过多久,唐家人就到了。出乎大家的意料,来人不是精壮男子,而是一老一少。只见那老头须发皆白,时不时吭吭咳嗽,那少年只有十六七岁。

见此二人,大家都很失望。既然来了客人,中涵只好命人给他们备饭。老头发现县令有不满之色,便半跪着请求道:“听说老虎距离县城不到五里,不如我们先去打虎,等我们回来您再赏饭也不迟。”于是中涵命令衙役给他们爷俩带路。衙役走到山谷入口,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老头看到他们害怕的样子,笑了:“有我在,你们怕什么?”衙役只好壮着胆子走在前面。

进入峡谷之后,走了大约一半的路程之时,老头回头对少年说:“那畜生好像还在睡觉,你去把它唤醒。”少年听话地张嘴模仿虎啸,听起来惟妙惟肖。几声过后,果然从林子中蹿出一条斑斓猛虎。那虎一眼就看到了老头,径直向他扑来。只见那老头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把短斧,长八九寸,斧头刃到背四五寸。他手持斧头高举手臂,坚定地屹立在那里,待猛虎靠近他时,他一侧头,老虎就从他头顶跃了过去,趴在了地上流血不止。上前仔细看,只见那老虎已被斧刃从下巴到尾骨开膛破肚了。

虎患解除,全县老百姓都松了一口气。县里盛情款待了两位打虎英雄,拿出厚礼恭送他们回家。庆功宴上,有人问老人如何练就的一身打虎绝技。那老人说,自己先花了十年时间锻炼臂力,又花了十年时间锻炼眼力。可以做到扫帚扫过,眼睛不眨一下。举起胳膊,就算壮汉攀爬而上,把身体挂在上面,胳膊也纹丝不动。

《庄子》里说:“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意思是说,熟能生巧,多练习者连神仙都服他。以巧取胜者不敢路过苦练者的家门。这话可信!

我曾见过门客史嗣彪在黑暗中所写的条幅,跟点灯时写的没有差异。还听说静海励文恪,曾剪过一百张一寸见方的纸片,每张都写上同一个字,把所有纸叠起来对着日光看,一笔差别都没有。这是他勤加练习的结果,并没有什么窍门。

避雷劫

李庆子言:山东民家,有狐居其屋数世矣。不见其形,亦不闻其语;或夜有火烛盗贼,则击扉撼窗,使主人知觉而已。屋或漏损,则有银钱铿然坠几上。即为修葺,计所给恒浮所费十之二,若相酬者。岁时必有小馈遗置窗外。或以食物答之,置其窗下,转瞬即不见矣。从不出嬲人,儿童或反嬲之,戏以瓦砾掷窗内,仍自窗还掷出。或欲观其掷出,投之不已,亦掷出不已,终不怒也。一日,忽檐际语曰:“君虽农家,而子孝弟友,妇姑娣姒皆婉顺,恒为善神所护,故久住君家避雷劫。今大劫已过,敬谢主人,吾去矣。”自此遂绝。从来狐居人家,无如是之谨饬者,其有得于老氏“和光”之旨欤!卒以谨饬自全,不遭劾治之祸,其所见加人一等矣。

李庆子讲了这么一个趣闻:山东有一户人家,几代以往,家中一直有狐狸居住。不过从来没人见过狐狸的样子,也没人听过它说过话。只是遇到房子着火,或家中进贼时,狐狸就会又敲门又摇窗给他们报警。每次房屋漏雨或者有其他破损,都会有银钱当啷掉在桌子上,让他们拿去修葺房屋。每次算下来,这些银钱总是比实际花费多十分之二,就像是狐狸给主人家的酬金。每逢过年总会有小礼物放在窗外。主人家有时会给些吃的答谢狐狸,食物放到窗下瞬间就不见了。

狐狸从来不出来骚扰人,倒是小孩子们经常骚扰狐狸。他们向窗内投掷瓦片取乐,狐狸仍从窗内给他们扔回来。有的小孩想看清楚狐狸是怎么扔的,就一直往里扔瓦片,里面也就一直往外扔。不管孩子们怎么闹,狐狸都不生气。

如此在一起生活了好久,直到有一天,主人家听到房檐上有人说话:“虽说您是普通庄户人家,但是儿女孝敬,兄弟友爱,婆媳妯娌都和睦,您的家一直得到神明保佑,所以我为了躲避雷劫,一直住在您的家里。如今我的劫难已过,十分感谢主人的收留,再见了!”从此以后,家中再也没有狐狸的动静。

住在人类家中的狐狸,还从来没有过像这个狐狸一样谨慎自律的,大概是它领悟了老子“和光”的精髓。这狐狸最终因为谨慎自律得以自我保全,成功躲避了劫难,它的见识的确是高人一等。

狐鬼之侮

自黄村至丰宜门俗谓之南西门,凡四十里。泉源水脉,络带钩连,积雨后污潦沮洳,车马颇为阻滞。有李秀者,御空车自固安返。见少年约十五六,娟丽如好女,蹩躠泥涂,状甚困惫,时日已将没,见秀行过,有欲附载之色,而愧沮不言。秀故轻薄,挑与语,邀之同车。忸怩而上。沿途市果饵食之,亦不甚辞。渐相软款,间以调谑。面頳微笑而已。行数里后,视其貌似稍苍,尚不以为意。又行十馀里,暮色昏黄,觉眉目亦似渐改。将近南苑之西门,则广颡高额,鬑鬃有须矣。自讶目眩,不敢致诘。比至逆旅下车,乃须鬓皓白,成一老翁,与秀握手作别曰:“蒙君见爱,怀感良深。惟暮齿衰颜,今夕不堪同榻,愧相负耳。”一笑而去,竟不知为何怪也。秀表弟为余厨役,尝闻秀自言之;且自悔少年无状,致招狐鬼之侮云。

从黄村到丰宜门这段路,俗称南西门,总共有四十里。这一带泉源和水脉众多,水与水之间互相连通,大雨之后很容易积水,导致道路泥泞,车马过往十分不方便。

有一次,有个叫李秀的人驾驭着空车从固安回家。就在这段路上,他遇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那人虽是男儿身却似美女般秀美。少年正艰难地在泥路上跋涉,看样子疲惫得很。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少年抬头见李秀的车路过,流露出想搭车的意思,却爱面子不敢开口。

李秀本来就是轻佻之人,他见少年不好意思,就主动招呼少年,邀请他上车同行。那少年扭扭捏捏地上车了。李秀沿途买了水果点心给他吃,少年也不推辞接过来就吃。李秀对少年愈发怜爱,语气越来越温柔,偶尔也会调戏他几句。少年只是红着脸微笑。

走出数里之后,再看少年,似乎变得有些苍老,但是因为变化不是很明显,李秀也没有太在意。又走了十几里,随着黄昏的来临,天色变得昏黄,少年的眉眼似乎都变了,李秀认为一定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快到南苑西门的时候,原来的美貌少年早已变成了宽脑门、高颧骨,胡须浓密的虬髯大汉。李秀大吃一惊,以为是自己眼花了,然而看对方凶神恶煞的样子也没敢多问。一直到了旅店下车,那人已经须发皆白,变成一位老态龙钟的人了。

老人与李秀握手道别,说:“承蒙您的错爱,我十分感激。只是老朽已经年老色衰,今晚不能跟你同床共枕了,辜负了你的好意,十分抱歉啊。”说罢,一笑而去。李秀至今也没搞明白那天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妖怪。

恰好李秀的表弟是我家厨子,他听李秀讲了这件事,又讲给我听。他说,表哥在说这件事的时候表达了悔意,说年轻时没个正形,所以招来鬼狐的捉弄。

磷火如萤

李樵风言:杭州涌金门外,有渔舟泊神祠下,闻祠中人语嘈杂。既而神诃曰:“汝曹野鬼,何辱文士?罪当笞。”又闻辩诉曰:“人静月明,诸幽魂暂游水次,稍释羁愁。此二措大独讲学谈诗,刺刺不止。众皆不解,实所厌闻。窃相耳语,微示不满,稍稍引去则有之,非敢有所触犯也。”神默然,少顷,曰:“论文雅事,亦当择地择人。先生休矣。”俄而磷火如萤,自祠中出,遥闻吃吃笑不已,四散而去。

李樵风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杭州的涌金门外,一艘渔船停泊在神庙的下面。渔夫忽然听到庙中传出嘈杂的讲话声。

他先是听到一个声音呵斥道:“你们这些野鬼,为什么羞辱那两位读书人?罪当鞭笞,你们可知罪?”听语气,说话的应该是这座庙里的神灵。接着听到有人辩解道:“今晚月明人静,我们几个孤魂野鬼到水边散心,想稍稍消解一下忧愁。没想到遇到这两个穷酸书生,他们在那里讲学谈诗,聒噪个没完。我们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又被吵得心烦。这才悄悄耳语几句,商量办法整了他们一下,稍稍表达一下我们的不满。我们只想把他们赶远一点而已,不敢对他们有所触犯。”

庙中之神沉默片刻,说道:“尽管谈论文章是一件雅事,但是也应该选择合适的场合,针对合适的听众。至于你们捉弄两位先生的事,我就不追究你们了。”

一会儿,只见磷火点点,像萤火虫一样从祠庙之中飞出,远远听到哧哧的笑声。夜风之中,点点磷火四散而去。

三千金

清远先生亦说一事曰:朱某一婢,粗材也。稍长,渐慧黠,眉目亦渐秀媚,因纳为妾。颇有心计,摒挡井井,米盐琐屑,家人纤毫不敢欺,欺则必败。又善居积,凡所贩鬻,来岁价必贵。朱以渐裕,宠之专房。一日,忽谓朱曰:“君知我为谁?”朱笑曰:“尔颠耶?”因戏举其小名曰:“尔非某耶?”曰:“非也,某逃去久矣,今为某地某人妇,生子已七八岁。我本狐女,君九世前为巨商,我为司会计。君遇我厚,而我干没君三千余金。冥谪堕狐身,炼形数百年,幸得成道。然坐此负累,终不得升仙。故因此婢之逃,幻其貌以事君。计十馀年来,所入足以敌所逋。今尸解去矣。我去之后,必现狐形。君可付某仆埋之,彼必裂尸而取革,君勿罪彼。彼四世前为饿殍时,我未成道,曾啖其尸。听彼碎磔我,庶冤可散也。”俄化狐仆地,有好女长数寸,出顶上,冉冉去;其貌则别一人矣。朱不忍而自埋之,卒为此仆窃发,剥卖其皮。朱知为夙业,浩叹而已。

清远先生也说了一件事:有个姓朱的人家里有一个丫鬟,从小一直是个粗手大脚的女孩。然而女大十八变,这女孩稍微长大一些时,逐渐变得聪明伶俐,眉眼也清秀妩媚起来。朱某看在眼里爱在心里,就把她纳了妾。

这位新晋少夫人很有心机,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至于柴米油盐等琐事,仆人们丝毫不敢骗她,谁想搞鬼都会露馅。另外,她在经商方面也很有天赋,很善于囤积居奇,所有她贩进来的东西,第二年都会价格大涨。得益于她的经营,朱某越来越富裕,也越来越信任她,在众妻妾中专宠她一人。

有一天,她忽然对朱某说:“夫君,你知道我是谁吗?”朱某觉得她问得很有意思,说道:“你傻了吗?”接着开玩笑叫出她的小名:“你不是某某吗?”小妾摇头道:“不是啊。其实她早就逃走了,如今做了某地某人的太太,孩子都已经七八岁了。我其实是个狐女。你九世之前是大商人,我是你的会计。虽然你给我的报酬优厚,但我还是私吞了你三千多两银子。死后阎王爷罚我投胎变成狐狸,我辛苦修炼数百年,终于有幸得道。然而因为欠你银子,我始终不能升仙。所以,在那丫头逃跑之后,我变成她的样子来服侍你。算起来,这十年我帮你赚的钱,足以弥补当年私吞的那笔了。”

看着朱某目瞪口呆的样子,她继续说:“如今我就要升仙了。我死之后,留下的躯壳会现出狐狸原形。你可以让某某仆人拿去埋掉。不过他一定会剖开我的尸体,剥皮做皮革。但是你不要怪罪他。因为他在四世之前曾饿死在路旁,我那时还没有得道,吃过他的尸体。如今让他切开我的尸体,这段冤仇就可以化解了。”

话音刚落,她果然化成狐狸倒在地上,只见一个数寸长的女子,从狐狸头顶冒了出来,冉冉升空;那女子的脸已经是另一个人的模样。至于留下来的狐狸尸体,朱某不忍心丢弃,就亲自掩埋。但尸体果然还是被那仆人偷偷挖了出来,剥皮去卖了钱。朱某已经知道这是前世冤孽,并未惩罚那仆人,只是叹了几口气而已。

背杨木

从孙树櫺言:高川贺某,家贫甚。逼除夕,无以卒岁,诣亲串借贷无所得,仅沽酒款之。贺抑郁无聊,姑浇块垒,遂大醉而归。时已昏夜,遇老翁负一囊,蹩躄不进,约贺为肩至高川,酬以雇值。贺诺之,其囊甚重。贺私念方无度岁赀,若攘夺而逸,龙钟疲叟,必不能追及。遂尽力疾趋,翁自后追呼,不应。狂奔七八里,甫得至家,掩门急入。呼灯视之,乃新斫杨木一段,重三十馀斤,方知为鬼所弄。殆其贪狡之性,久为鬼恶,故乘其窘而侮之。不然,则来往者多,何独戏贺?是时未见可欲,尚未生盗心,何已中途相待欤?

我的侄孙树櫺讲过这样一件事。高川的贺某,家里很穷。除夕快到了,他却穷得没钱买年货。去亲戚家借钱,也是白跑一趟空手而回。亲戚倒是买酒款待了他,却只字不提借钱给他。贺某心情抑郁,只得暂且借酒消愁,喝了个酩酊大醉,踉踉跄跄地回家了。

当时已经入夜,半路遇到一个老人背着袋子艰难地走着。老人见到贺某,想请他帮忙把袋子背到高川,到时候会付他酬金。贺某正缺钱,便一口答应了。他提了提那袋子,还挺重。继而转念一想,自己正在发愁没钱过年,如果背着这个袋子跑掉,以那老人老态龙钟、筋疲力尽的样子,一定追不上自己。想到这儿,他背起袋子撒腿就跑,老人在后面追他喊他,他都不理。他一口气狂奔了七八里,刚一到家,就关上房门跑到屋内,点灯查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却只见到一段新砍的杨木,重达三十多斤。他这才明白自己刚才被鬼捉弄了,背着三十多斤的木头疙瘩跑了一路。

贺某平时为人贪婪狡诈,大概早已经触怒了鬼,所以鬼才会趁他困窘之时捉弄他。要不然那条路往来者众多,为何单单戏耍他一个人呢?不过在贺某遇鬼之前,还没有东西刺激过他的贪欲,他那时还没有抢劫的念头。鬼又怎么知道他会见财起意,然后早早等在途中,给他下了这个圈套呢?

三瓮酒

树櫺又言:垛庄张子仪,性嗜饮,年五十馀,以寒疾卒。将敛矣。忽苏曰:“我病愈矣。顷至冥司,见贮酒巨瓮三,皆题‘张子仪封’字。其一已启封,尚存半瓮,是必皆我之食料,须饮尽方死耳。”既而果愈,复纵饮二十馀年。一日,谓所亲曰:“我其将死乎!昨又梦至冥司,见三瓮酒俱尽矣。”越数日,果无疾而卒。然则《补录纪传》载李卫公食羊之说,信有之乎!

树櫺还讲过一个故事:垛庄有个人叫张子仪,嗜酒如命。他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得伤寒死掉了。然而在他快要入殓的时候,忽然苏醒过来说:“别忙了,我的病好了,我又活过来了。刚才我到了阴曹地府,看到三个贮酒大缸,上面都写着‘张子仪封’。其中一个已经启封了,里面还剩下半缸酒。想必这是我一生中要喝掉的酒,要等我都喝完才能死。”后来,他的身体果然痊愈了。

复活之后,他继续豪饮了二十多年。终于有一天,他叫来所有的亲人说:“这一次我真的要死了!昨晚我又梦到阴曹地府,看到三缸酒都已见底了。”几天之后,他果然无疾而终。《补录纪传》里有记载,李卫公一辈子要吃完一万头羊,看来这个说法是真的。

废寺多鬼

叶守甫,德州老医也。往来余家,余幼时犹及见之。忆其与先姚安公言:常从平原诣海丰,夜行失道,仆从皆迷。风雨将至,四无村墟,望有废寺,往投暂避。寺门虚掩,而门扉隐隐有白粉大书字。敲火视之,则“此寺多鬼,行人勿住”二语也。进退无路,乃推门再拜曰:“过客遇雨,求神庇荫;雨止即行,不敢久稽。”闻承尘板上语曰:“感君有礼。但今日大醉,不能见客,奈何?君可就东壁坐,西壁蝎窟,恐遭其螫;渴勿饮檐溜,恐有蛇涎;殿后酸梨已熟,可摘食也。”毛发植立,噤不敢语。雨稍止,即惶遽拜谢出,如脱虎口焉。姚安公曰:“题门榜示,必伤人多矣。而君得无恙,且得其委曲告语。盖以礼自处,无不可以礼服者;以诚相感,无不可以诚动者。虽异类无间也。君非惟老于医,抑亦老于涉世矣。”

叶守甫是德州的一位老医生。他与我家早些年有过来往,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我至今还记得他曾跟先父姚安公讲过的一件奇怪遭遇。

有一次,他从平原去海丰办事,夜间赶路时迷了路,仆人随从都走失了。起风了,眼看就要下大雨,他焦急地环顾四周,这里没有村镇,只在不远处有一座废寺,他不得不先到寺里暂避风雨。当他走近那寺院,只见大门虚掩着的,门板上隐约能看到几个用白粉书写的大字。

他敲打火石点着火仔细观看,只见上面书写“此寺多鬼,行人勿住”八个大字。寺里有鬼,寺外下雨,他站在门口进退两难。眼看大雨将至,他只好硬着头皮推门进去,对着空中叩拜,祈求道:“我是赶路之人,途中遇到风雨,求神灵收留我;雨停了我就走,不会在这久留的。”

话音刚落,他就听到天花板上有人说话:“我很感激你懂礼貌,但是今天我喝醉了,实在不能见客,你说我能怎么办?这样吧,我就不接待你了。你自己靠着东边的墙壁坐下。西边的墙壁有蝎子窝,我担心你会被蜇到。你注意不要喝屋檐上滴下的水,我担心里面有毒蛇的口水;大殿后面有酸梨,已经成熟了,你可以自己摘着吃。”叶医生听了之后十分害怕,汗毛都立起来了,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等到外面的雨渐渐停了下来,他惊惶拜谢,急忙出门离开寺院,那心情就像从虎口脱险一样。

听完他的讲述,我父亲评价说:“既然有人在那门上题字写告示,肯定是那鬼已经伤过好多人了。你能够平安无事,应该是得益于你的委婉礼貌。那些用礼数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所有事情都可以用礼说服别人;那些靠真诚来感动别人的人,所有人都会被他的真诚打动。虽说人鬼异类,在这方面并没有差别。看来,你不仅是在治病方面经验老到,为人处世也是把老手啊。”

夜雨相会

石洲又言:一书生家有园亭,夜雨独坐。忽一女子搴帘入,自云家在墙外,窥宋已久,今冒雨相就。书生曰:“雨猛如是,尔衣履不濡,何也?”女词穷,自承为狐。问:“此间少年多矣,何独就我?”曰:“前缘。”问:“此缘谁所记载?谁所管领?又谁以告尔?尔前生何人?我前生何人?其结缘以何事?在何代何年?请道其详。”狐仓卒不能对,嗫嚅久之,曰:“子千百日不坐此,今适坐此;我见千百人不相悦,独见君相悦。其为前缘审矣,请勿拒!”书生曰:“有前缘者必相悦。吾方坐此,尔适自来,而吾漠然心不动,则无缘审矣,请勿留!”女趑趄间,闻窗外呼曰:“婢子不解事,何必定觅此木强人!”女子举袖一挥,灭灯而去。或云是汤文正公少年事。余谓狐魅岂敢近汤公,当是曾有此事,附会于公耳。

郭石洲又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书生,他家花园中有个亭子。在一个雨夜,他独自坐在那个亭子中赏雨。一个女子忽然掀开帘子进到亭中。

那女子主动说道:“我家就在墙外,我暗中观察公子好久了,今天忍不住冒雨前来相见。”书生心生怀疑,问道:“雨下得这么大,你的衣服鞋子却没被打湿,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那女子无话可说,只好承认自己其实是狐女。

书生又问:“这附近住着很多少年,你为什么单单来找我?”女子回答道:“因为我们前世有缘。”书生再问:“既然你说我们有缘,那我问你:这缘分是谁所记载?缘分的记录是谁掌管?又是谁把这缘分告诉你?你生前是什么人?我生前又是什么人?我们因何结缘?又是在哪朝哪代哪日结的缘?请你详细讲来。”

女子被书生连珠炮般的发问给问住了,仓促之间不知如何作答,欲言又止了好久,才编出一套情话:“你曾历经千百昼夜,从未到过这亭子,今天我在时,恰好你也在了;我曾与千万人擦肩,从未对任何人生起情愫,唯独遇到你时,我的心狂跳不已。既然是前世之缘让我们相遇,请公子千万不要拒绝我。”

书生不以为然:“前世有缘之人必定两情相悦。我本就坐在这里,是你自己找上门来,这不叫邂逅;我见到你时,一点心动的感觉都没有,这并非钟情。所以我们前世肯定无缘。你赶快走吧。”

正在那女子去留不定之际,忽听窗外有人喊道:“你这丫头真不懂事,何必非要找这块死木头?”女子听到此话才下定决心,挥起袖子灭灯而去了。

有人说,这是汤文正少年时期遇到的事情。要我说,以汤公的高风亮节,狐狸怎么敢靠近他呢?应该是其他人遇到了这件事,有人把这个故事安到汤公身上罢了。

驱狐僧人

费长房劾治百鬼,乃后失其符,为鬼所杀。明崇俨卒,剚刃陷胸,莫测所自。人亦谓役鬼太苦,鬼刺之也。恃术者终以术败,盖多有之。刘香畹言:有僧善禁咒,为狐诱至旷野,千百为群,嗥叫搏噬。僧运金杵,击踣人形一老狐,乃溃围出。后遇于途,老狐投地膜拜,曰:“曩蒙不杀,深自忏悔。今愿皈依受五戒。”僧欲摩其顶,忽掷一物幂僧面,遁形而去。其物非帛非革,色如琥珀,黏若漆,牢不可脱。瞀闷不可忍,使人奋力揭去,则面皮尽剥,痛晕殆绝。后痂落,无复人状矣。又一游僧,榜门曰“驱狐”。亦有狐来诱,僧识为魅,摇铃诵梵咒,狐骇而逃。旬月后,有媪叩门,言家近墟墓,日为狐扰,乞往禁治。僧出小镜照之,灼然人也,因随往。媪导至堤畔,忽攫其书囊掷河中,符箓法物,尽随水去。妪亦奔匿秫田中,不可踪迹。方懊恼间,瓦砾飞击,面目俱败;幸赖梵咒自卫,狐不能近,狼狈而归。次日,即愧遁。久乃知妪即土人,其女与狐昵;因其女,赂以金,使盗其符耳。此皆术足以胜狐,卒为狐算,狐有策而僧无备,狐有党而僧无助也。况术不足胜而轻与妖物角乎!

费长房擅长以符咒治百鬼,后因失去符咒被鬼所杀;明崇俨死时利刃穿胸,没人知道凶器从何而来。人们都说,因为鬼怪不堪其奴役,反抗刺死了他。那些依赖法术取胜的人,最终也败在法术上面,这种例子还是很多的。

刘香畹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僧人善于念咒降妖,得罪了不少妖怪。一次,他被狐狸引诱到旷野之中,被成百上千的狐狸围着撕咬。僧人挥动金棒打倒一个变成人形的老狐狸,这才突围逃脱。后来有一天,他在路上又遇到那只老狐狸,正想开战,忽见狐狸跪倒在地,顶礼膜拜道:“承蒙您的不杀之恩,我已深深忏悔,如今愿意皈依佛门,接受五戒。”

僧人相信了他,正打算摸他头顶为他受戒。老狐狸却猛的把一不明物体扔到了僧人脸上,然后变形逃走。那物体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皮革,颜色像琥珀,摸上去像油漆一样黏,黏在脸上就揭不下来了。僧人只觉又盲又闷,难以忍受,只得请人帮忙用力揭去,结果把脸皮都带下来了,他痛得当即晕倒。后来脸上伤疤结痂脱落,却也再也没有人样了。

还有一个云游僧人,在大门上贴告示写着“驱狐”二字。这期间有狐狸前来引诱他,被他认了出来,他摇铃念咒,把狐狸吓得惊慌逃走。几个月后,有个老太太来敲门,说自己家靠近墓地,每天都被狐狸骚扰,请求他去惩治狐狸。僧人担心她是狐狸所化,特意拿出照妖镜对她照了一下,镜子显示她是人类,所以僧人就放心地跟着她去了。

没想到,老太太把他引到大堤旁,突然把他的背包扔到了河里,符文法物瞬间被水冲走了。老太太跑向高粱地里躲了起来,再也看不到踪影。正在僧人懊恼之际,无数瓦片石块向他飞了过来,砸得他鼻青脸肿。幸亏他靠念咒自卫,狐狸不敢靠近,才得以狼狈逃走。第二天,他就惭愧地溜掉了。

后来他才知道,那老太太确实是人,然而她的女儿与狐狸有勾搭。狐狸通过她女儿贿赂她,让她扔掉和尚的符文法物,然后一哄而上打跑了这僧人。

僧人的法术其实足以战胜狐狸,之所以他会中计,因为狐狸是有备而来,而僧人毫无防备。另外,狐狸有同伙,僧人却无人相助。有法术的人尚且落得如此下场,更何况那些法术不足,却草率去挑战妖怪的人呢?

谋杀狐友

舅氏安公介然言:有柳某者,与一狐友甚昵。柳故贫,狐恒周其衣食。又负巨室钱,欲质其女。狐为盗其券,事乃已。时来其家,妻子皆与相问答,但惟柳见其形耳。狐媚一富室女,符箓不能遣,募能劾治者予百金。柳夫妇素知其事。妇利多金,怂恿柳伺隙杀狐。柳以负心为歉。妇谇曰:“彼能媚某家女,不能媚汝女耶?昨以五金为汝女制冬衣,其意恐有在。此患不可不除也。”柳乃阴市砒霜,沽酒以待。狐已知之。会柳与乡邻数人坐,狐于檐际呼柳名,先叙相契之深,次陈相周之久,次乃一一发其阴谋曰:“吾非不能为尔祸,然周旋已久,宁忍便作寇仇?”又以布一匹、棉一束自檐掷下,曰:“昨尔幼儿号寒苦,许为作被,不可失信于孺子矣。”众意不平,咸诮让柳。狐曰:“交不择人,亦吾之过。世情如是,亦何足深尤?吾姑使知之耳。”太息而去。柳自是不齿于乡党,亦无肯资济升斗者。挈家夜遁,竟莫知所终。

我舅舅安介然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姓柳的人跟一狐狸交情很深。柳某家很穷,穿衣吃饭经常受到狐狸的接济。有一次他欠了一大户人家的钱,打算把女儿抵押给人家。幸亏这位狐友出手相救,为他盗出了借据,才把事情摆平。狐狸经常到他家里来,尽管柳某的妻子和孩子都跟他说过话,但是只有柳某自己见过狐狸原形。

狐狸媚惑了一个富家女,那家人请来的符文没有用,无法驱赶他。于是那富人悬赏一百两银子,招募能够降妖之人。其实柳氏夫妇一直都知道狐狸媚人之事,这次看到赏银,妻子动了贪念,怂恿柳某伺机杀掉狐狸。柳某良知尚存,认为这样做是忘恩负义,对不起朋友。妻子骂他:“他会媚惑某家女儿,难道就不会媚惑你女儿吗?昨天,他花了五两银子给你女儿做冬装,恐怕他是另有所图吧。这是个祸患,不可不除。”柳某听她这么一说,这才答应了她。于是暗中买好砒霜,打好酒等待狐狸的到来。

狐狸得知他的阴谋十分生气,趁柳某跟几个乡邻聚在一起时,在屋檐上唤柳某名字。柳某答应后,狐狸先跟他叙旧,回忆两人深厚的交情,然后又讲了自己是如何地帮他,最后,狠狠揭发了他们夫妇的阴谋。

讲到最后,狐狸说:“你们这样对我,不是我不能害你们,而是交往了这么久,不忍心跟你们为敌。”狐狸说完,就把一匹布、一捆棉花从房檐上扔了下来,说道:“昨天你小儿子被冻得哇哇直哭,我答应给他做条被子,我可不能在小孩面前失信。”

众人听了义愤填膺,纷纷谴责柳某的不仁。狐狸说:“交友不慎,是我的过错。世道人心就是这样,你们又何必过多谴责他呢?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他的本来面目罢了。”然后叹着气离开了。

从那以后,同乡都鄙视柳某的为人,哪怕一斗米也没有人愿意接济他。他只得带上全家人连夜逃走,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渔户嫁女

吴惠叔言:太湖有渔户嫁女者,舟至波心,风浪陡作,舵师失措,已欹仄欲沉。众皆相抱哭,突新妇破帘出,一手把舵,一手牵篷索,折戗飞行,直抵婿家,吉时犹未过也,洞庭人传以为奇。或有以越礼讥者。惠叔曰:“此本渔户女,日日船头持篙橹,不能责以必为宋伯姬也。”又闻吾郡有焦氏女,不记何县人,已受聘矣。有谋为媵者,中以蜚语,婿家欲离婚。父讼于官,而谋者陷阱已深,非惟证佐凿凿,且有自承为所欢者。女见事急,竟倩邻媪导至婿家,升堂拜姑曰:“女非妇比,贞不贞有明证也。儿与其献丑于官媒,仍为所诬,不如献丑于母前。”遂阖户弛服,请姑验。讼立解。此较操舟之新妇更越礼矣,然危急存亡之时,有不得不如是者。讲学家动以一死责人,非通论也。

吴惠叔曾讲道,太湖有户渔民嫁女儿,载着新娘的船行至湖心时,忽然风浪大作,掌舵的水手从未遇到过这么大的风浪,一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眼看船身严重倾斜下沉,众人绝望地抱头痛哭。

忽见新娘子掀开帘子从船舱冲了出来,她一手操作船舵控制航向,一手拉着帆绳控制风帆。经过一番紧张操作,那本将翻掉的船竟然恢复稳定,重新像飞一般在逆风中扬帆航行,径直向夫家驶去。抵达时,吉时还没过。

此事传到洞庭山一带,成为当地人口口相传的一段奇谈。当然不乏有些人会讥讽新娘子越礼,而吴惠叔却理解这个女子的做法:“该女子本就是渔家女,每天在船头撑船打渔,没有受过教化,不能按照宋伯姬的礼数水平来苛责她。”

我还听说我们郡有位姓焦的女子,我记不清她是哪个县的人,她当时已经接受男方聘礼,只等着良辰吉时过门了。不料,有人想娶她做妾,就在乡间散布流言中伤她,谣言传到夫家耳朵里,夫家信以为真,要跟她解除婚约。

受此不白之冤,女子父亲将谣言的始作俑者告到官府,怎奈造谣者的设计滴水不漏,整件事看起来不仅证据确凿,还有人跳出来自称是她的姘头,女子百口莫辩。鉴于事态紧急,女子竟然请了邻居老太太带她到夫家去,直接登堂拜见婆婆。那女子说道:“处女与妇女生理不同,我是否贞洁一验便知。与其我在官家媒婆那里献丑,验完之后被她们诬陷,还不如在婆婆面前献丑,请婆婆亲自检验。”然后她关上门脱掉衣服,请婆婆检验身体。她的贞洁得到证实,这个案子不攻自破,马上得以了结。

说起来,这位女子比那位渔家女更越礼,然而在危急存亡之际,她有不得不那样做的理由。道学家们动辄让人以死明志,很不通情理啊。

树精托梦

先兄晴湖言:沧州吕氏姑家,余两胞姑皆适吕氏,此不知为二姑家、五姑家也。门外有巨树,形家言其不利。众议伐之,尚未决。夜梦老人语曰:“邻居二三百年,忍相戕乎?”醒而悟为树之精,曰:“不速伐,且为妖矣。”议乃定。此树如不自言,事尚未可知也。天下有先期防祸,弥缝周章,反以触发祸机者,盖往往如是矣。闻李太仆敬堂某科磨勘试卷,忽有举人来投刺,敬堂拒未见。然私讶曰:“卷其有疵乎?”次日检之,已勘过无签;覆加详核,竟得其谬,累停科。此举人如不干谒,已漏网矣。

我已故兄长晴湖曾经讲过一件事,事情发生在我一个嫁到沧州吕家的姑姑家。由于我有两个姑姑嫁到吕家,所以我不确定是二姑姑还是五姑姑家的事。

姑姑家门外有一个棵大树,风水先生说,树在这里不吉利。家里人就商量着砍了它,但还没最终决定。

一天晚上,我姑父梦到一位老人,老人对他说:“我与你家比邻而居,相安无事住了两三百年,你忍心害我吗?”

醒来之后,姑父明白那棵大树已经成精,赶忙召集家人说:“如果再不砍掉这棵树,它就要作祟害人了。”就这样,家人齐心协力把树砍掉了。

如果这棵树没有去找我姑父,结果还不一定怎样呢。正如天下许多人,先期为了防止灾祸,大费周章地查漏补缺,反而招致灾祸,事情往往如此。

我曾听说过一件类似的事。太仆李敬堂有一次在审阅试卷时,有位举人冒昧地送上名片求见,李敬堂谢绝了,但他产生了一丝怀疑,心想:“是不是这个人的试卷有问题?”于是,第二天他特意复查了该考生的卷子。卷子本已经批阅过,没有标出任何错误。但他仔细通查,果然发现了其中的错误。这位举人因此落榜。如果这举人没来求见李敬堂,肯定就蒙混过关了。

与天相争

季廉夫言:泰兴有贾生者,食饩于庠,而癖好符箓禁咒事。寻师访友,炼五雷法,竟成。后病笃,恍惚见鬼来摄。举手作诀,鬼不能近。既而家人闻屋上金铁声,奇鬼狰狞,汹涌而入。咸悚惶避出。遥闻若相格斗者,彻夜乃止。比晓视之,已伏于床下死,手掊地成一深坎,莫知何故也。夫死生数也,数已尽矣,犹以小术与天争,何其不知命乎?

季廉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泰兴有个姓贾的书生,因为成绩优秀,在学校里吃公家饭。然而他却嗜好符咒法术,四处寻师访友,一心修炼五雷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竟练成了。

后来,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恍惚中看到有鬼来摄他魂魄。他举起手来,掐诀念咒,令鬼无法近他的身。不一会儿,家人听到屋顶传来金铁碰撞的声音。抬头望过去,只见许多面目狰狞、长相奇特的鬼怪,汹涌地冲进屋子。大家吓得赶紧避开躲到外面去,远远地听到激烈的格斗声,屋里打了一整夜才停了下来。

直到天亮,家人们才进屋探视,只见书生趴在床下死去了。地面被他用手刨出一个深坑,没人解释得了他的动机。

人的生死都有定数,贾生在阳寿已尽之时,竟然妄想以雕虫小技与天抗争,为何如此不安天命?

伪托狐女

鱼门又言:游士某,在广陵纳一妾,颇娴文墨。意甚相得,时于闺中倡和。一日,夜饮归,僮婢已睡,室内暗无灯火。入视阒然,惟案上一札曰:“妾本狐女,僻处山林。以夙负应偿,从君半载。今业缘已尽,不敢淹留。本拟暂住待君,以展永别之意,恐两相凄恋,弥难为怀。是以茹痛竟行,不敢再面。临风回首,百结柔肠。或以此一念,三生石上,再种后缘,亦未可知耳!诸惟自爱,勿以一女子之故,至损清神。则妾虽去而心稍慰矣。”某得书悲感,以示朋旧,咸相慨叹。以典籍尝有此事,弗致疑也。后月馀,妾与所欢北上,舟行被盗,鸣官待捕;稽留淮上者数月,其事乃露。盖其母重鬻于人,伪以狐女自脱也。周书昌曰:“是真狐女,何伪之云?吾恐志异诸书所载,始遇仙姬,久而舍去者,其中或不无此类也乎!”

鱼门又讲了一件事:某个游学的书生,在广陵纳了一个妾。那妾精通文墨,两人琴瑟和鸣,经常在闺房之中唱和诗句。一天晚上,他喝完酒回到家中,仆人和丫鬟们都已经睡下了。室内没有点灯,一片昏暗寂静,桌案上放着一封信。

书生打开信,借着月光阅读信上的内容:“夫君,我本是个狐女,住在偏僻的山林之中。只因前世有负于你,今生必须作出补偿,所以我才跟你相处半年。如今,我们前世业缘已了,我不敢在此久留。本想多待一会儿等你回来,向你表达永别的伤感,又担心悲伤留恋,与你难舍难分。所以我只好忍痛先走,不敢见你最后一面。此时的我迎风回首,柔肠百转。或许我们留此一念,可在三生石上再续前缘。请您爱惜自己,不要为我一介女流伤神。如此,我离开之后会感到些许宽慰。”

书生手握书信悲从中来,后来他把信拿给朋友们看,见者无不感慨叹息。因为典籍中有许多类似之事,所以没人表示怀疑。

一个月后,真相浮出水面。原来小妾并非狐女,而是与新欢私奔了。他们乘船北上,途中被人偷了船。报官之后,官府抓捕窃贼尚需时日,他们只得滞留在淮上几个月。时间一长,奸情被人发现。原来,她母亲把她重金转卖别人,她这才想出假托狐女脱身的计策。

周书昌评价她:“她的德行堪比真正狐女,比真狐狸还像狐狸!恐怕那些志怪小说中记载的故事中,主人公邂逅仙女,过段时间仙女离去的,或许就有这种情况吧。”

布施之财

沈瑞彰寓高庙读书,夏夜就文昌阁廊下睡。人静后,闻阁上语曰:“吾曹亦无用钱处,尔积多金何也?”一人答曰:“欲以此金铸铜佛,送西山潭柘寺供养,冀仰托福佑,早得解形。”一人作啐声曰:“咄咄大错!布施须己财。佛岂不问汝来处,受汝盗来金耶?”再听之,寂矣。善哉野狐,檀越云集之时,傥闻此语,应如霹雳声也。

沈瑞彰寄宿在高庙读书,一个闷热的夏夜,他在文昌阁的门廊下睡觉。夜深人静之时,他听到阁楼上有人说话:“我们没有用钱的地方,你积攒这么多钱干什么?”另一个人回答:“我想用这些钱铸个铜佛,送到西山潭柘寺供奉起来。希望得到佛祖的保佑,早日化形为人。”那人啐了一口,大声道:“真是大错特错!为寺院布施要用自己的钱财,佛祖难道不会问你钱的来历,接受你偷盗得来的赃款吗?”沈瑞彰还想再听,夜空中只剩一片寂静。

这野狐狸说得太好了!当施主们云集在寺院,为寺中僧人布施的时候,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果听到这番话,或许会像听到晴天霹雳吧。

遗红帕

先太夫人乳母廖媪言:四月二十八日,沧州社会也,妇女进香者如云。有少年于日暮时,见城外一牛车向东去,载二女,皆妙丽,不类村妆。疑为大家内眷,又不应无一婢媪,且不应坐露车。正疑思间,一女遗红帕于地,其中似裹数百钱,女及御者皆不顾。少年素朴愿,恐或追觅为累,亦未敢拾。归以告母,谯诃其痴。越半载,邻村少年为二狐所媚,病瘵死。有知其始末者,曰:“正以拾帕索帕,两相调谑媾合也。”母闻之,憬然悟曰:“吾乃知痴是不痴,不痴是痴。”

先太妇人的奶妈廖老太太曾讲道,每年的四月二十八,是沧州地区传统庙会,大街上云集着去庙里上香的女子。

某次在庙会上,日落西山之时,有位少年在城外见到一辆牛车。那牛车正向东行驶,车上载着两名美貌女子,妆容衣饰不像普通农家女子。

这位少年心下猜想,车上或许是大户人家的家眷,然而又转念一想,大户人家的家眷不会没有丫鬟伺候,也不会坐露天的车。

正想着,只见车上一个女子掉下一块红手帕,里面好像还裹着几百文钱,车上的人都没有发现,车继续往前走着。

这位少年向来淳朴,本打算捡起手帕追还,又担心跑得辛苦,而且怕惹上麻烦,于是,就放弃了。

回家后,少年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埋怨他傻,为什么不把钱捡回来。

半年以后,他们娘俩听到坊间一个传闻。邻村有个少年被俩狐狸精迷惑,得痨病死了。

知情的人说:“那俩狐狸精是趁着少年捡手帕还给她们时,成功勾引少年与她们媾合的。”

少年母亲听后恍然大悟:“我现在才知道,那些看起来傻的人不一定傻。而那些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真傻。我儿子一点都不傻。”

地下冒鬼头

王觐光言:壬午乡试,与数友共租一小宅读书。觐光所居室中,半夜灯光忽黯碧。剪剔复明,见一人首出地中,对灯嘘气。拍案叱之,急缩入。停刻许复出,叱之又缩。如是七八度,几四鼓矣,不胜其扰;又素以胆自负,不欲呼同舍,静坐以观其变。乃惟张目怒视,竟不出地。觉其无能为,息灯竟睡,亦不知其何时去。然自此不复睹矣。吴惠叔曰:“殆冤鬼欲有所诉,惜未一问也。”余谓果为冤鬼,当哀泣不当怒视。粉房琉璃街迤东,皆多年丛冢,民居渐拓,每夷而造屋。此必其骨在屋内,生人阳气薰烁,鬼不能安,故现变怪驱之去。初拍案叱,是不畏也,故不敢出。然见之即叱,是犹有鬼之见存,故亦不肯竟去。至息灯自睡,则全置此事于度外,鬼知其终不可动,遂亦不虚相恐怖矣。东坡书孟德事一篇,即是此义。小时闻巨盗李金梁曰:“凡夜至人家,闻声而嗽者,怯也,可攻也;闻声而启户以待者,怯而示勇也,亦可攻也;寂然无声,莫测动静,此必勃敌,攻之十恒七八败,当量力进退矣。”亦此义也。

王觐光曾讲过自己一段经历:当年他参加壬午年乡试,曾与几位朋友一起租住在一座小院中读书。一天半夜,他房间的灯忽然暗下来,黄色火苗变成碧绿色。他剪挑灯芯把灯拨亮,这时看到地下冒出一个人头,正对着灯吹气。

觐光见状拍案大骂,那人头急忙缩回地下。一会儿,那头又伸出来,被他再次呵斥又缩回去。反复了七八次,一直持续到四更天,觐光被折腾得实在受不了了。但他向来以胆大自居,不想把室友喊来,就静观其变,只见那鬼虽怒目而视,却始终只有头钻出地面。觐光觉得这鬼也就这么大本事了,就熄灯睡觉。他不知道那鬼是何时离开的,后来也没再见过。

吴惠书对觐光说:“那大概是个冤鬼,有冤情向你控诉,可惜你都没有过问。”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真的是冤鬼,应当会哀伤哭泣,而不是怒目而视。粉房琉璃街往东的地方以前是乱葬岗,有些年月了。随着居民区的扩大,乱葬岗逐渐被推平,房屋直接盖在了被推平的坟头上。所以,觐光遇到的鬼,一定是骨头埋在了房子的下面。大活人在房子中散发阳气,把地下之鬼烤得不安,只好变出怪状吓唬他,想把觐光吓走。

王觐光初次见鬼拍案怒斥,表明他不怕鬼,所以鬼不敢出来了。然而他一见到鬼就破口大骂,带有几分色厉内荏,鬼看出他的怯意,所以不肯离去。直到他熄灯睡觉,把鬼置之度外,鬼才知道他已经没有丝毫畏惧了,所以不再浪费时间吓唬他了。

《东坡志林》中记载曹操的一件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小时候听江洋大盗李金梁说过他的盗窃经验:“我夜里潜入别人家之前先发出响声,如果主人听到响声发出咳嗽声,就说明他胆怯,我可以放心大胆进去抢。还有人听到声音开门等候,表示他虽然胆怯却想逞能,这种人也可以抢;如果对方保持静默,悄无声息,那我就遇到劲敌了,抢这种人十次会有七八次失败。所以,每次都会根据对方的害怕程度量力而行。”

李金梁的经验与王觐光的经历,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晴明之体

袁愚谷制府讳守侗,长山人,官至直隶总督,谥清悫。少与余同砚席,又为姻家。自言三四岁时,尚了了记前生。五六岁时,即恍惚不甚记。今则但记是一岁贡生,家去长山不远;姓名籍贯,家世事迹,全忘之矣。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暗。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夜半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后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制府袁愚谷大人,讳守侗,长山人氏,他一直官至直隶总督,去世后谥号清悫。袁大人少年时代与我是同学,我们有儿女之后又结为亲家。他自己说过,在他三四岁的时候,还清楚记得前生的事。五六岁的时候,记忆开始模糊。到后来只记得自己前生是一个岁贡生,家离长山不远,至于姓名籍贯,家世事迹什么的全都忘记了。

再说说我的经历,我在四五岁时,夜里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就像白天一样。七八岁以后再看,就有些昏暗不清了。十岁以后,晚上什么都看不见了。有时半夜睡醒,偶尔还能看清,片刻过后恢复如故。十六七岁至今,有时一两年能看见一次,但画面如电光石火,弹指间消逝。大概随着欲望一天天增长,神清目明的体质也一天天减弱了。

逞勇遭辱

毛其人言:有耿某者,勇而悍。山行遇虎,奋一梃与斗,虎竟避去,自以为中黄、佽飞之流也。偶闻某寺后多鬼,时嬲醉人,愤往驱逐。有好事者数人随之往。至则日薄暮,乃纵饮至夜,坐后垣上待其来。二鼓后,隐隐闻啸声,乃大呼曰:“耿某在此。”倏人影无数,涌而至,皆吃吃笑曰:“是尔耶,易与耳。”耿怒跃下,则鸟兽散去,遥呼其名而詈之。东逐则在西,西逐则在东,此没彼出,倏忽千变。耿旋转如风轮,终不见一鬼,疲极欲返,则嘲笑以激之。渐引渐远,突一奇鬼当路立,锯牙电目,张爪欲搏。急奋拳一击,忽噭然自仆,指已折,掌已裂矣,乃误击墓碑上也。群鬼合声曰:“勇哉!”瞥然俱杳。诸壁上观者闻耿呼痛,共持炬舁归。卧数日,乃能起,右手遂废。从此猛气都尽,竟唾面自干焉。夫能与虓虎敌,而不能不为鬼所困,虎斗力,鬼斗智也。以有限之力,欲胜无穷之变幻,非天下之痴人乎?然一惩即戒,毅然自返,虽谓之大智慧人,亦可也。

下面这个故事是毛其人讲的。有位姓耿的人勇猛而彪悍。他曾在山中赶路时遇到过老虎,抓起一根棍子上前搏斗,老虎竟躲开他逃走了。从那以后,耿某把自己跟中黄、佽飞等勇士相提并论。

有一次,他听说某寺院后面闹鬼,经常有鬼出来调戏醉酒之人,他自告奋勇前去驱鬼。几个好事之人跟他一同前往。到那时已近黄昏,他独自痛饮到天色全黑,然后坐在后墙等鬼来。二更过后,他隐约听到了鬼的呼啸声,便大声断喝:“耿某在此!”

这时几个人影一拥而上冲到他的面前,吃吃对着他笑道:“不就是你嘛,好对付得很。”耿某大怒着跳下后墙,众鬼作鸟兽散,远远喊他的名字,还不断骂他。他追到东,鬼就躲到西,他追到西,鬼又回到东,此出彼没,不可捉摸。耿某被捉弄得很狼狈,像风车一样转来转去,最后一个鬼都没抓到。

他终于体力不支想回家了,没想到鬼又来群嘲他。他被激怒奋力追了过去,越追越远,一直遇到一个奇丑无比的鬼挡路。只见那鬼牙如锯齿,眼睛放电,张牙舞爪像是要扑向他。耿某毫不惧怕,奋起一拳打了过去,只听他大叫一声,捂着手倒在地上。再看他指头已断,手掌也裂了个大口子,原来他打的是块石碑。群鬼见状齐声嘲讽道:“哎哟,真是勇猛啊!”抬眼再看,众鬼都不见了。

坐在墙头看热闹的人听到耿某喊痛,举着火把前来营救,一起把他送回了家。回家之后,耿某卧床几天才能慢慢起床,可惜右手已经残废。从那以后,他的刚猛之气消失,无论别人怎么欺负他,都能保持平心静气。

那么,为何他能战胜咆哮猛虎,却不能突破众鬼围困呢?那是因为虎跟他拼的是力气,鬼跟他拼的是智慧。幻想靠有限的力气,战胜无穷的变幻,不是痴人说梦吗?当然,耿某吃了亏知道悔改,后来迷途知返,说他有大智慧也不为过。

狼子野心

沧州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阱,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阱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沧州一带人把海滨煮盐的地方叫灶泡。灶泡绵延数百里,十分广袤。由于土中浸满盐卤无法耕种,所以这里荒草连天,看起来有几分塞外的感觉。

这种荒原容易滋生野狼,许多狼在这挖洞居住,于是引来了捕狼者。捕狼人会在地上挖深数尺的陷阱,留三四尺宽的井口,在上面覆盖一块木板,中间凿一个杯子大的圆孔,整块板子看起来像是个枷锁。捕狼人带上一只小奶狗或者小乳猪,蹲在陷阱中,拍打它们发出叫声。

野狼闻声而至,往往会把一只脚伸入孔中探查。里面的人马上握住狼爪站起来,把狼扛到肩上回家。因为隔着一块板,那狼的爪牙再锋利也伤不到人。不过,万一遇到狼群,捕狼人就有被吃掉的危险。狼群是怎样形成的呢,每当有狼遇到行人,往往不会单独出击,而是把嘴靠近地面嚎叫。其他狼就会像听到号令一般前来集结,这成为旅途中的一大隐患。

接下来是一个有关狼的故事。一位富豪偶然得到两头小狼,把它们跟家犬养在一起,一直相安无事。稍微长大一些,因为它们性格温驯,主人差点忘记了它们是狼。

一天,主人正在客厅午睡,忽然听到狗群发出呜呜怒吼,他被惊醒后环顾四周,没有一个人,于是又倒头接着睡。刚睡下,狗群又像之前一样发出怒吼。于是他假装睡着暗中等待,眼角余光发现是那两头小狼,想趁他不注意咬断他的喉咙。幸亏群狗挡住了它们,不让它们靠近主人。他一怒之下杀了那两头狼,并剥下狼皮。

此事是我堂侄虞惇讲的。人们都说“狼子野心”,这话一点不假。不过根据字面意思,“野心”是说小狼怀有一颗逃到野外的心,不会带来什么危害。而那些表面上假装亲热,其实心怀叵测之人,他们怀的就不只是“野心”了。再回到这个故事,野兽本来就信不过,此人为何要给自己埋下祸患呢?

承尘之叹

李千之侍御言:某公子美丰姿,有卫玠璧人之目。雍正末,值秋试,于丰宜门内租僧舍过夏。以一室设榻,一室读书。每晨兴,书室几榻笔墨之类,皆拂试无纤尘。乃至瓶插花、砚池注水,亦皆整顿如法,非粗材所办。忽悟北地多狐女,或借通情愫,亦未可知,于意亦良得。既而盘中稍稍置果饵,皆精品。虽不敢食,然益以美人之贻,拭目以待佳遇。一夕月明,潜至北牖外穴纸窃窥,冀睹艳质。夜半,闻器具有声,果一人在室料理。谛视,则修髯伟丈夫也。怖而却走。次日,即移寓。移时,承尘上似有叹声。

侍御李千之讲过一个故事。

某位公子容貌俊美,英姿飒爽,被人们称为美男子。雍正末年,时值秋试,这位公子在丰宜门内租了寺院中的两间房子,度过考前的夏天。他在一间屋子铺床睡觉,在另一间屋里读书。每天早晨起床,他都会发现书房间的桌子凳子,笔墨文具,被擦得一尘不染。另外,花瓶中插了花,砚台中也加了水。屋里一切都被整理得井井有条,绝非出自粗笨人之手。

这位公子忽然想到,这里地处北方,狐女很多,或许是某位狐女在通过这些小事传情达意。每当想到这里,他都有些小得意。

后来,屋内盘子中还会出现一些水果零食,都是上好精品。他虽然不敢吃,但考虑到是美人所赠,还是满怀欣喜,期待有朝一日能与美人邂逅。

终于,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忍不住悄悄溜出房间,潜伏在北窗外,把窗户纸捅破了一个洞,向房内偷偷观看,想一睹美人容颜。半夜时分,听到室内器具发出响声,他马上凑过去看,只见有一人在室内打扫卫生。仔细一看,竟是一虬髯大汉!公子被吓坏了,马上退后几步逃跑了。第二天他就搬走了。

他搬家那天,似乎听到天花板上有轻微的叹气声。

田不满夜行遇骷髅

客作田不满,初以其取不自满假之义,称其命名有古意。既乃知以饕餮得此名,取田、填同音也。夜行失道,误经墟墓间,足踏一髑髅。髑髅作声曰:“毋败我面!且祸尔。”不满戆且悍,叱曰:“谁遣尔当路!”髑髅曰:“人移我于此,非我当路也。”不满又叱曰:“尔何不祸移尔者?”髑髅曰:“彼运方盛,无如何也。”不满笑且怒曰:“岂我衰耶?畏盛而凌衰,是何理耶?”髑髅作泣声曰:“君气亦盛,故我不敢祟,徒以虚词恫喝也。畏盛凌衰,人情皆尔,君乃责鬼乎!哀而拨入土窟中,公之惠也。”不满冲之竟过,惟闻背后呜呜声,卒无他异。余谓不满无仁心。然遇莽卤之人而以大言激其怒,鬼亦有过焉。

有个短工叫田不满,我开始以为是取“不自满”之义,还称赞他名字有古意。后来才知此人贪食,肚子永远填不满,因此得此名,取“田”“填”同音之义。

一天晚上,田不满迷了路,他误经一片墓地,不小心脚踩到一个骷髅头。没想到骷髅说话了:“你踩坏了我的脸,摊上大事了!”

这位田不满不仅憨傻而且彪悍,大声呵斥:“谁让你挡我路的?”

骷髅说:“有人把我放在这里,我不是故意挡路的。”

田不满又大声道:“那你为什么不去怪那个把你挪到这的人?”

骷髅无奈地说:“那人运势正盛,我不能把他怎么样。”

田不满被气笑了:“难道我就运衰吗?你欺软怕硬,害怕运盛的,欺负运衰的,这是什么道理?”

骷髅哭道:“你运势也正盛,所以我才不敢作祟害你,只是说句大话吓唬吓唬你罢了。欺软怕硬是人之常情,你也不要怪鬼!如果你同情我,请把我埋回土里吧,也算你做了件好事。”

田不满哪里肯管,甩开骷髅径直走了,背后传来呜呜的哭声。后来他也没摊上什么事。

我认为,田不满连举手之劳都不肯帮,太不仁义。不过遇到憨傻之人就用大话吓唬人家,这鬼的做法也似有不妥。

清水成银

高梅村言:有二村民同行,一人偶便旋,蹴起片瓦,下有一罂。瓦上刻一字,则同行者姓也。惧为所见,托故自返,而潜伏荟翳中;望其去远,乃往私取,则满罂皆清水矣。不胜其恚,举而尽饮之。时日已暮,无可栖止,忆同行者家尚近,径往借宿。夜中忽患霍乱,呕呭并作,秽其床席几遍;愧不自容,竟宵遁。质明,其家视之,则皆精银,如镕汁泻地成片然。余谓此语特供谐笑,未必真有。而梅村坚执谓不诬。然则物各有主,非人力可强求,凿然信矣。

高梅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村民一起赶路,其中一个去路边树丛小便,不小心踢起一块瓦片,发现下面有个坛子。瓦片上面刻着同行者的名字,看来这坛子归那个人所有。

他担心被那人看见,就随便找了个借口说要先回家,实际上他却潜伏在附近树丛里。看那人走远,他便跑过去取出坛子,没想到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清水。他又失望又生气,举起坛子把那水一饮而尽。

当时天色已晚,他没有地方落脚,想起同行人的家就在附近,就去那人家里借宿。那天夜里,他忽然患上霍乱,上吐下泻,吐出来的秽物把床上的席子都弄脏了。他觉得很不好意思,只好连夜溜走了。

第二天主人来房间没有找到他,却发现那些秽物都变成了纯银,像是被熔化了一般,流在席子上连成一片。

我认为这个段子只是开玩笑,不一定是真的。梅村坚持说是真的。无论是真的还是编的,故事中表达的“物各有主,人强求不来”的道理,确实是可信的。

老狐报恩

梅村又言:有姜挺者,以贩布为业,恒携一花犬自随。一日独行,途遇一叟呼之住。问:“不相识,何见招?”叟遽叩首有声曰:“我狐也。夙生负君命,三日后君当嗾花犬断我喉。冥数已定,不敢逃死。然窃念事隔百馀年,君转生人道,我堕为狐,必追杀一狐,与君何益?且君已不记被杀事,偶杀一狐,亦无所快于心。愿纳女自赎,可乎?”姜曰:“我不敢引狐入室,亦不欲乘危劫人女。贳则贳汝,然何以防犬终不噬也?”曰:“君但手批一帖曰:‘某人夙负,自愿销除。’我持以告神,则犬自不噬。冤家债主,解释须在本人,神不违也。”适携记簿纸笔,即批帖予之。叟喜跃去。后七八载,姜贩布渡大江,突遇暴风,帆不能落,舟将覆。见一人直上樯竿杪,掣断其索,骑帆俱落。望之似是此叟,转瞬已失所在矣。皆曰:“此狐能报恩。”余曰:“此狐无术自救,能数千里外救人乎?此神以好生延其寿,遣此狐耳。”

梅村还说了一个故事。有个叫姜挺的人,以贩卖布匹为生,常年把一条小花狗带在身边。有一天他独自赶路,路上有个老人喊住了他。

他奇怪地问:“我们不认识吧?你喊我做什么?”老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咚咚咚叩起头来,说道:“我是狐狸。上辈子欠了你一条命,注定要这辈子还你。三天之后,你会让你的小花狗咬断我喉咙。这是天命,我自然不敢抗拒。然而事情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您已经转世做人,我则投胎成为狐狸。追杀一条狐狸,对您没什么好处吧?况且您也不记得被杀之事了,杀了我也不会有复仇的快感。我愿献上女儿来赎罪,可以吗?”

姜挺大度地说:“我既不敢引狐入室,也不想趁人之危抢别人女儿。既然你希望我宽恕你,那我就宽恕你吧。但是我应该怎样阻止狗咬你呢?”狐狸答道:“你只要写一张字条:‘我跟某人前世恩怨,从此一笔勾销。’我拿字条去找神灵,狗就不会咬我了。无论是冤家还是债主,自己声明放弃冤仇或者债务,神明就会依从他。”恰好姜挺随身携带了纸和笔,便当即写了字条给那老人。老人欢喜地离开了。

七八年后,姜挺渡江去贩布,船行在江面遭遇暴风,帆怎么都降不下来,眼看着船就要被风吹翻。只见一人径直爬上桅杆,扯断了帆绳,让帆落了下来,船上人和货物转危为安。姜挺看那人像是那老人,正想再仔细看看,人已经消失了。

人们听到这件事都说:“这是狐狸在报恩。”还有人说:“这狐狸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救人于千里之外呢?还是说,神灵觉得姜挺有好生之德,所以延长了他的阳寿,特意派狐狸来救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