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史
  • 戚嘉林
  • 1209字
  • 2024-11-04 23:37:44

四 吴福生乱事与流民疾苦

吴福生乘番变作乱 吴福生,福建平和县人,住凤山县浊水溪大庄。1732年1月21日,台湾北路营地方大甲西社番生变,杀伤兵丁,焚毁房屋,适值台湾镇总兵吕瑞麟巡抵该地,闻变即驻兵半线(彰化市),派人前往擒捕。2月,吴福生因北路番子做歹(闽南语“做歹”意为做坏事),府城空虚,乘机发动民变,抢夺富豪。是时,凤山汛守备张玉曾风闻吴福生要率众与汛对垒抢劫埤头(高雄凤山)市街,乃将此事上报。凤山知县熊琴,却称经仔细访查各处村庄,并无其事。

3月下旬,吴福生与林好及吴慎等人结拜为兄弟,并制作书有“大明得胜”字样的三角旗帜一面。4月23日,吴福生等28人夜袭冈山(亦是朱一贵起事处)。24日早晨烧旧社(台南县归仁乡看东村旧社),午后烧猴洞并沿途招人。26日早晨烧石井汛,当夜围攻埤头失利。27日抢劫埤头布店并火烧万丹巡检衙门,随后聚于凤弹山,赶人入伙。29日,吴福生等聚集十一二杆旗,每旗约有十余人或二三十人不等,共300~400人。

△ 康熙朝台湾舆图(台南地区)

客家义民军前勠力平乱 当时,前台湾镇总兵王郡,适统兵在南,于获悉吴福生乱事后,即亲率官兵于28日夜出发,29日晨进驻埤头,随即分三路夹攻,吴福生等大溃逃散。王郡乃于次日班师回府。

此次吴福生之乱,导致十年前闽客对立历史重演。当时,南路客庄侯心富等纠集该地港东、港西二里客家义民万余人,分别防守八社粮仓。当变民攻打埤头兵营甚急之际,侯心富等挑选900余人渡河救援。4月29日,总兵王郡率军与变民接战时,客家义民亦赶赴军前勠力前驱,变民见客家义民追截,乃纷纷溃逃,5月2日时只剩40余人回浊水溪。5月下旬,吴福生逃往斗六门。一个月后,吴福生于6月23日在斗六门被捕归案。

汉族流民饥寒穷苦 吴案中包括吴福生本人在内的5名首脑,其中仅四哥杨秦一人识字。吴福生等竖旗时,其中二哥林好甚至是以无字的蚊帐布为旗。根据审讯参与吴福生事件的26名案犯(吴案被捕伏法者30余人)时的一份原始供词分析,其中19人无产业、21人无妻子。又其中20余岁年轻人仅4名,其余22人平均年龄高达41.6岁。也就是说,参与吴福生一案者多为没有任何产业的穷苦高龄流民,其中38岁的郑尧,在起事十余天前,还因夜里饥饿而抢劫饭店。

△ 乾隆朝台湾舆图(台南地区)

关于流民这一社会问题,早在吴案发生的四年前,闽浙总督高其倬即已关切,并谓台湾府所属四县之中,除台湾县外,诸罗、凤山、彰化三县,皆新住之民,全无妻子。此种之人,不但心无系恋,敢于为非,且聚二三十人或三四十人,同搭屋寮,共居一处,农田之时,尚有耕耘之事,及田收之后,颇有所得,任意花费,又因终日无事,只有相聚赌博、饮酒,遂致共谋窃劫。曾会同高其倬、台湾知府王士任等当堂审理吴福生案之巡台御史觉罗柏修(满洲镶红旗人)亦谓,台地流寓之人(流离他乡的无业游民),不是饥寒交迫,就是犯罪脱逃,他们单身独旅,寄寓台湾,居无定处,出无定方,往往不安本分,呼朋引类,啸聚为奸,考察台地数次变乱,皆系此等乌合之徒为之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