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史
  • 戚嘉林
  • 1412字
  • 2024-11-04 23:37:44

增订版序言

值此岛内以推动“历史转型正义”为名大搞“去中国化”之际,再版上一版本售罄的本书尤具意义。因为,本书能获如此多的读者肯定,说明我们台湾社会仍存有理性中道的一面。

时代在进步,史学研究在进步,岛内社会的人文素养在进步,故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客观史实,与时俱进地回归真正的台湾史。

就以目前民进党执政当局为了“台独”,不惜从事“去郑成功化”的历史论述为例,客观上郑成功不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在与清军的作战中,多次遭到挫败,往北边打,最多也止于南京,最后是兵败东迁台湾。此外,不同论者站在不同角度,对郑成功也不乏负面评述,甚至抨击郑成功“用法严峻,果于诛杀”,并称其“窃号永历,违命假义,旌旗所指,关河响动,喋血边竟,人民离落”。

郑成功有这么多缺失的方面,但却得到我们社会高度的尊敬,台湾汉人还将郑成功神格化成为台湾地方的守护神。今日,台湾各地主祀、陪祀、旁祀郑成功的庙宇超过300座。此一客观事实,说明在台湾社会三百年的“历史化”过程中,郑成功已经内化为台湾这块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郑成功成为两岸切不断的血脉联结,割不断的共同历史记忆,相信这就是为何“台独”容不下郑成功,甚至诠释台湾这块土地,四百年前早有人居住,在未经他们同意之下,这块土地上来了另外一群人,借以否定我们98%的台湾先人移居台湾的正当性。

但1661年郑成功率25,000名汉人登陆台湾时,台湾先住民仅有70,000~80,000人,散居全岛各地,相对36,000平方千米的台湾而言,当时处处是未开发的天然之地。17世纪80年代时嘉义(诸罗县)以北一望蓁茅,地疏而广。18世纪初时彰化(半线)以北仍茫然千里。大地辽阔,天生万物以养人,试问郑成功率众及其后闽粤先人移民,何错之有?且当时先住民有大小部落300多个,汉人入台要向哪个部落申请入台许可呢?如果历史要以回溯四百年的方式定义叙事,那今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白种人不都要回到欧洲才对?

论者有污蔑称郑成功政权屠杀剥削平埔族群,但历史真相是在郑成功入台的九年前的1652年汉人郭怀一抗暴事件中,当时在台汉人不足20,000人,但先住民在荷兰人的动员奖励下,短短数日间在大台南地区屠杀汉人2,600人,血流成河。民进党执政者对当时先住民一次性如此大规模屠杀汉人的事却掩饰不提。

九年后,1661年4月30日郑成功率大军登陆台湾,并未实施报复,5月初,“各近社土番头目,俱来迎附,如新善、开感等里,藩(郑成功)令厚宴,并赐正副土官袍帽靴带。由是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者接踵而至,各照例宴赐之,土社悉平怀服。”5月10日,“藩(郑成功)驾亲临蚊港,相度地势,并观四社(新港、目加溜湾、萧垅和麻豆)土民向背何如。驾过,土民男妇壶浆迎者塞道。藩慰劳之,赐之酒食,甚是喜慰”。当时大军极度缺粮,10月20日,“藩(郑成功)令户都事杨英持金十锭,同杨戎政驰往四社买籴禾粟,接给兵粮”。换言之,郑成功对先住民除大肆送礼、请客吃饭联谊外,即使是在大军极度乏粮近半年的情况下,仍派高级官员拿着金锭前往四社向先住民购粮。历史真相不容掩饰,何据以污蔑甚至挑拨民族关系,撕裂社会?

为此,本书期待能将台湾历史真相,以删除烦琐译注的方式,转化成蕴含人文素养的普及读物。值此增订再版之际,除更新、增加内容外,特别以大幅增加历史图片的方式,使读者能想象历史的情境。

今天,汉原融合已经四百年,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也是抹不去的客观历史。本书本着严谨虔诚之初心,客观叙述台湾四百年之历史,与时俱进地回归真正的台湾史。

戚嘉林

2017年10月12日于中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