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涪陵经济地理
- 何侍昌 刘开华 吴黎围 谢正发
- 2550字
- 2021-06-03 13:17:41
序
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揭示产业结构及其布局演变规律的学科就是经济地理学。
涪陵位于长江和乌江交汇处,处于神秘奇幻的地球北纬30度地带,素有“两江福地,神奇涪陵”之美誉。2013年5月17日,涪陵区委、区政府将“两江福地,神奇涪陵”明确为涪陵城市形象定位,将“美丽涪陵、幸福涪陵”明确为涪陵发展战略目标。为了给涪陵城市形象以清晰丰满的事实描述,给涪陵发展战略目标以充分的决策依据和参考建议,涪陵区政府委托涪陵区社科联主席何侍昌同志负责重大课题“涪陵经济地理”(编号:FLZDKT2016001),以求用专著形式全面彰显涪陵经济地理全貌和涪陵产业结构及其布局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
何侍昌同志接受任务后,及时选调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热心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且有突出成果的刘开华、吴黎围、谢正发等专家学者组成“涪陵经济地理”课题组,协调区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由区级部门、乡镇街道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涪陵经济地理”调研动员会,落实课题调研、资料提供等相关任务。课题组以新经济地理理论为指导,在经过全面调查、获取大量历史和现实的涪陵经济地理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创作,扎实研究,深入探讨,严格审改,数易其稿,最终将此书奉献给读者。
《涪陵经济地理》共由十章构成。第一章导论,阐明研究的对象、意义、现状、主要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历史沿革与经济区划,厘清涪陵行政区划、经济地理、战略地位的历史演变。第三章自然地理资源,从涪陵的地质与矿产、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涪陵自然资源状况、特点与经济价值。第四章人文社会资源,从社会文化、人口、基础设施、市场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涪陵的人文社会资源状况与特点。第五章第一产业经济地理,在厘清涪陵第一产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生产与布局。第六章第二产业经济地理,在梳理涪陵第二产业禀赋条件之后,重点分析化工化纤、食品医药、重要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清洁能源、建筑业等产业的生产与布局。第七章第三产业经济地理,在阐明涪陵第三产业资源条件之后,重点分析商业、对外经济、金融、房地产、旅游、运输物流、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与布局。第八章特色产业经济地理,在概述涪陵特色经济地理状况之后,重点阐述榨菜、胭脂萝卜、油醪糟等产业的生产与布局。第九章城镇经济地理,分析涪陵城镇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布局。第十章涪陵经济地理布局优化,在阐明涪陵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布局客观要求的基础上,揭示涪陵经济地理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发展方向。这十章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涪陵经济地理的完整体系。
《涪陵经济地理》是认识涪陵的一大窗口。目前学界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涪陵自然人文地理,尤其是经济地理资源、环境、产业及其布局演变的著作。《涪陵经济地理》设专章分析了涪陵历史沿革与经济区划、自然资源禀赋的历史演变与现状、人文地理环境的历史演变与现状、一二三产业及其布局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色经济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城镇经济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等,形成了一部关于涪陵经济地理的完整工具书。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涪陵经济地理的全貌,而且能够把握“两江福地,神奇涪陵”的众多内涵及现实状况。例如,涪陵的两大区位特征——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和地球北纬30度地带;六大历史名片——古巴人西迁之巴都与王陵、巴寡妇清的丹砂王国、贵妃荔枝与荔枝古道、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程朱理学发祥地、涪陵榨菜原产地;三大国家级平台——重庆涪陵综合保税区、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涪陵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特色产业——涪陵榨菜、胭脂萝卜和油醪糟;七大风景名胜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北岩周易园(涪州古城)、“816”工程、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小田溪巴文化遗址;等等。这些独特的资源禀赋共同构筑了“神奇涪陵,两江福地”的发展内涵,使人留恋又痴迷,促使人们认识涪陵、走进涪陵、建设涪陵。
《涪陵经济地理》是建设涪陵的重要参考书。认清区情,是制定正确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基础,也是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策略的前提。《涪陵经济地理》不仅从历史与现实、个别与整体的结合上分析了涪陵经济地理发展的全貌,而且还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按照理论梳理—区情考察—理性分析—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遵循“资源禀赋—现有基础—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的研究路径,剖析了涪陵资源禀赋条件、一二三产业布局、特色经济发展、城镇体系布局等问题,最后从总体上阐述了涪陵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布局的客观要求、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发展方向。这些都有利于从整体上更深层次地认清区情,了解涪陵的历史和现状,看到它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它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制定出切合区域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遵循客观规律,扬长避短,实现建设“美丽涪陵、幸福涪陵”的战略目标。
《涪陵经济地理》是学习研究区域经济地理的重要范本。已有的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专著基本上还停留于省、市、自治区一级。地、市、州及区、县级经济地理个案研究的专著尚不多见。《涪陵经济地理》以涪陵为个案,以认清区情、因地制宜、发展涪陵、造福人民为宗旨,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获取大量历史与现实的经济地理资料,通过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不仅阐明了涪陵经济活动,特别是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布局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而且还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论证和理论概括。这不仅为我国区域经济在制定产业转型、城镇规划、区域合作机制等发展战略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而且也为经济地理学习、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特定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经济地理学。
由于《涪陵经济地理》涉及的资料面广时长,需要研究的问题复杂多样,参与调查、研究和撰稿的部门和人员较多,统改稿难度较大,虽经过多次讨论和审改,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区县经济地理研究领域,毕竟有了一部全面、系统和比较成熟的专著。这无论是对于区县经济领域的实际工作者,还是对于区域经济地理的学习、研究者,都无疑是一件幸事,相信都能从中获得不少启示。
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