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第一本趣味地理书
- 倪丽超编著
- 870字
- 2021-06-21 17:58:55
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夏天,大家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而躲在帐篷里就很热,同样都躲开了太阳直射,为什么大树底下比较凉快呢?这其实要从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说起。
在炎热的夏季,绿化状况好的地区的气温比没有绿化地区的气温要低3~5℃。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是因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20%~50%),更主要的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吸收辐射的35%~75%,其余5%~40%透过叶片)吸收环境中的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18%~25%),对于夏季高温干燥的地区,绿地的这种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们生活的舒适度。
在夏季(典型的天气条件下),1公顷的绿地可以从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机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北京市建成区的绿地,每年通过蒸腾作用释放4.39亿吨水分,吸收107396亿焦耳的热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了人居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严寒的冬季,绿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作用与炎热的夏季正相反,即在冬季,绿地的温度要比没有绿化的地面高出1℃左右。这是由于绿地中的树冠反射了部分地面辐射,减少了绿地内部热量的散失,而绿地又可以降低风速,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失。
地理知识小链接
热能是生命的能源。人的每天劳务活动、体育运动、上课学习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以及人体维持正常体温、各种生理活动都要消耗能量。就像蒸汽机需要烧煤、内燃机需要用汽油、电动机需要用电一样,人也离不开热能。
热能与热量不同,热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热量只有在热传递中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