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二

【原文】

熊翰林涤斋先生为余言:康熙年间游京师,与陈参政仪、计副宪某,饮报国寺。三人俱早贵,喜繁华,以席间不得声妓为怅,遣人召女巫某,唱秧歌劝酒。女巫唱终半席,腹胀将溲焉,出至墙下。少顷返,则两目瞪视,跪三人前呼曰:“我山西王二也,某年月日,为店主赵三谋财杀死,埋骨于此寺之墙下,求三长官代为伸冤。”三人相顾大骇,莫敢发声。熊晓之曰:“此司坊官事,非我辈所能主张。”女巫曰:“现任司坊官俞公,与熊爷有交,但求熊爷转请俞公到此掘验足矣。”熊曰:“此事重大,空言无信,如何可行?”巫曰:“论理某当自陈,但某形质朽烂,须附生人而言,诸位老爷替我筹之。”言毕,女巫仆地,良久醒,问之,茫然无知。三公谋曰:“我辈何能替鬼诉冤?诉亦不信,明日盍请俞司坊官共饮此处,召女巫质之,则冤白矣。”

次日,招俞司坊至寺饮,告之故。召女巫,巫大惧,不肯复来。司坊官遣役拘之,巫始至,未入寺门,言状悉如昨日。司坊官启巡城御史,发掘墙下,得白骨一具,颈下有伤。询之土人,云从前此墙系山东济南府赵三安歇客寓之所,某年,卷店逃归山东。乃移文专差关提至济南,果有其人。文到之日,赵三一叫而绝。

【注释】

①翰林:古代官名。主管朝廷修撰、编修等事务。

②参政:官名。宋代参知政事的省称,为宰相的副职。清初,各部也设参政,后改为侍郎。

③副宪:明朝始设置的官职,为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的副职,亦分左右,正三品。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废右都御史衔。民间尊称为副宪。

④盍:何不。

⑤关提:行文逮捕罪犯。

【译文】

翰林熊涤斋先生对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康熙年间,熊涤斋在京师任职。一天,他与参政陈仪,副宪计某,在报国寺饮酒。三人都是少年得志,喜欢以繁华为乐,觉得席间没有歌妓为遗憾,便派人召来一个女巫,唱秧歌来饮酒助兴。女巫唱完一曲,酒席正进行到一半时,她觉得腹部胀的难受,要小解。女巫出来在一个墙角处解决了。回来后,却瞪着两眼,跪在三人面前呼道:“我是山西人王二,某年某月被店主赵三谋财杀死,就埋在这个寺院的墙下。求三位大人代为伸冤。”三人相顾,大惊失色,不敢说话。一会儿,熊涤斋明白后说道:“这是司坊官的事,不是我们所能管的。”女巫说:“现任司坊官俞大人与熊老爷交情好,但求熊老爷转请俞大人到这里挖掘应验就行了。”熊涤斋说:“这件事重大,空口无凭,如何去转告呢?”女巫说:“按道理我应当亲自报案,但我躯体已朽烂,必须附在活人身上才能说话,恳请诸位老爷替我想想办法。”说完,女巫倒在了地上,很久才苏醒。问她怎么回事,她茫然不知。三个人商量后说:“我们怎么能替鬼伸冤?说了也没人会相信。不如明日一起请俞司坊官来这里一起共饮,召来女巫,当面对质,这样冤情也就能清楚了。”

第二天,三人约了俞司坊官来到报国寺饮酒,告诉了他昨天发生的情况。并召唤女巫来,女巫非常害怕,吓得不肯再来。司坊官就派衙役拘捕她,女巫这才来到寺里。还未跨进寺门,言状就和昨天一样。俞司坊官将此案通知巡城御史,在寺院的墙下发掘,挖到了一具白骨,颈下有伤痕。向当地人调查,居民说:“从前此墙是山东济南人赵三开设的一个旅馆,某年,把东西搬完逃回了山东。”于是,俞司坊官发出文书逮捕嫌犯,派人到济南调查,果真有这个人。文书到的那天,赵三大叫一声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