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玉堂针灸配穴通俗讲话
- 单玉堂
- 1805字
- 2021-05-28 18:24:33
第一节 太阳为病与配穴主治概要
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膀胱为水腑,小肠为火腑,水腑即寒水之腑,火腑即日光之腑,若无日光,则水纯为寒而不能化气。《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太阳寒水,为六气中之一气。言“寒气”者,寒是体性,气是作用;而太阳寒水之化必赖热力,热力之由,一为肾阳之蒸,一为心火之煦。这是因为,手太阳小肠经循行络少阴心而后走头;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络少阴肾而后走足。通过经脉的络属而得中见少阴之化,方能成太阳之气。太阳为表阳,足太阳膀胱,其经脉与督脉并行于背,督脉统摄诸阳又维系元阳,为一身阳脉之海,故太阳主表,亦须借督脉之阳。盖人鼻吸入天阳,首先入肺,经心火历小肠下达于命门,蒸动膀胱之水化而为气,清阳上升,上膈入肺,化生津液,是为元气;浊阴下降,独出为溺,是为溺气;旁出于腠理毫毛,布护周身,卫外为固,是为卫气。卫气即太阳之气,以行使“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之职。
观以上所论,太阳的生理即是寒水化气的生理,以脏腑经络为体,以气化为用,体用兼备,本末一贯,故太阳为病,不病经即病腑,不病热即病水。仲景设麻黄汤、桂枝汤,是为风寒外袭而病在经、病在表者;设五苓散、桃核承气汤,是为表不解而病在腑、病在里者;设大青龙,是为表不解而阳郁化热者;设小青龙,是为表未解而动犯水气者等。而这些又统关乎表。故麻桂二方是太阳病之主方,解表发汗为太阳病之正法。因而由麻桂二方直接派生出的方剂,便构成太阳病治疗的主体,如麻黄汤类,包括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甘膏汤等;桂枝汤类,包括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是纵横交错的。同时,风寒脉证有两两错杂者,又当于麻桂二方互用,如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等。
至于针灸治疗,则本伤寒之理,仲景之法。考前人用针治病,是有规律体系的,不是单纯的穴位问题。诊治当须照顾全面,寻其来踪去路,有层次,有先后,以求掌握整体,始为合法。比如,诊得太阳病之提纲脉证,用针可由手足太阳经与督脉择其要穴,取大椎、风门、后溪、申脉相配,上下兼顾,比较完善。其兼症可选取手足太阳经之五输穴,斟酌局部与远隔,施行治疗。即若兼见心下满,则取少泽,而与至阴相应;见身热,则取前谷,而与通谷相应;见体重节疼,则取后溪,而与束骨相应;见喘咳寒热,则取阳谷,而与昆仑相应;见逆气而泄,则取小海,而与委中相应;又总刺腕骨与京骨,此为定法。又太阳与少阴经脉络属,气息相通,若证兼表里两经,刺宜取腕骨,而与通里相配,或取京骨,而与大钟相配,则脏腑有病悉拔之。此为太阳病加减配穴之大要。
试举例如下:
设病太阳伤寒,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身痛腰疼,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证属表实。仲景用麻黄汤发表宣肺。若用针者,可选大杼、风门、肺俞、京骨相配,迎而夺之,令其发表散寒,一汗而愈。
设病太阳中风,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证属表虚,仲景用桂枝汤和中解肌。若用针者,可选后溪、申脉、京骨、足三里相配,随而济之,或平补平泻,令其表里调畅,营卫和谐则愈。
设病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与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仲景均用大青龙发表清里。用针可取督脉穴大椎与足太阳郄穴金门,宣表发汗以解外;手阳明原穴合谷与手少阳络穴外关,开郁清里以除烦。若兼表有水湿,可加膀胱俞。
设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仲景用小青龙汤宣表蠲饮。用针可取足太阳经之风门、肺俞解表宣肺;取太白与丰隆是为原络相配,更能健中散饮涤痰。
又如太阳病汗后表邪未解,邪气循经入腑,膀胱气化失司,水蓄于下不能布化,见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等证,是病太阳府之气分者,仲景用五苓散通阳利水。用针可取膀胱与肾之两原穴京骨、太溪,疏调脏腑表里,助膀胱气化;配中渚、膀胱俞,通调水道、水腑,令津气四布,当可痊瘳。
更有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病太阳腑之血分者,见发狂、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等证,仲景用抵当汤攻下瘀血。用针当深刺关元、中极、四满、中注,加配太冲、合谷、后溪、三阴交等,确有活血逐瘀、泄热平狂之效。
以上仅言其概,学者若能于太阳之证,分清表里虚实、在经在腑、气分血分,则于用针配穴,随证补泻,方能以法中的。最忌虚实不明,表里不清,妄引邪气,坏乱真气,经所谓“损不足而益有余”者,当慎。(详见太阳篇各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