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去不复返

“一去不复返”这个典故比喻去了以后,再也回不来了,或者形容事物已经过去,不能重现。

此典出自《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末期,秦国打算统一全中国,已在一步一步地消灭其余六国,当秦国大兵开到燕国的西部边境易水河边的时候,燕太子丹异常惊恐。于是,他找了一个叫荆轲的武士,派他到秦国去刺杀秦始皇。

太子丹假装把燕国督亢这个地方献给秦国,派荆轲去给秦王送地图,将一把匕首藏在图卷里,以便让荆轲见机行刺。

这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荆轲就带着一个随员前往秦国。太子丹和荆轲心里都清楚,这次去秦国必定凶多吉少。所以,太子丹带了一批官员穿上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像送丧一样一直把荆轲送到易水河边。临别时,荆轲悲切地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后来,荆轲行刺没有成功,反被秦始皇杀掉了,的确是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