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新四军军长叶挺的故事
- 最感震撼的英雄故事(青少年最感震撼的故事)
- 萧枫主编
- 1705字
- 2021-05-31 09:41:51
北伐的时期有一支“铁军”,屡战屡胜,它的指挥者就是叶挺。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省一个农民家庭,7岁开始上学读书,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
1911年辛亥革命高潮时,叶挺因为拥护共和,剪掉了辫子而被反动政府抓到狱中,不久被学校保释。这一年他离开家乡。
叶挺先后在广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校学习过。
1925年10月,叶挺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建立了一支独立团,叶挺带领这支部队进行严格而紧张的训练,官兵的军事技能和政治觉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一支深受人民群体拥护的革命军队。
在北伐战争中,叶挺足智多谋,指挥自如,身先士卒,率领独立团,屡建战功,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独立团成为“百战百胜团”,叶挺也被称为“北伐时的名将”,威名远扬。
武昌起义中,叶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化装潜入香港,先后在欧洲等地度过了10年的流亡生活。
九一八事变后,叶挺回国参加抗日斗争。当时蒋介石曾派人去游说他,许以重金和高官,可叶挺却一无反顾地回绝了这些,而是接受共产党的推荐,出任新四军军长。
在皖南叶挺与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一起完成了对各路抗日游击队的整编,建立了一支正规的具有极强战斗力的抗日队伍。新四军迅速进入了苏南、皖南、皖中一带,开展抗敌斗争,并创建了稳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新四军日益蓬勃发展之时,蒋介石害怕共产党的军队不断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便使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各地制造反共事件,并且矛头直指新四军,他一方面百般限制新四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诬蔑新四军“破坏团结,破坏抗战”,制造事端,蒋介石以这些事情为借口,命令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
面对蒋介石的疯狂进攻,为了顾全抗日大局,坚持国共联合抗日的局面,中共中央一方面驳斥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对此给以反击,一方面以抗战大局为重,决定将皖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地区。此时,蒋介石开始调集大军意图围剿,但是由于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判断失误,贻误了时机,以至在1941年2月4日,新四军军部率领的9千多人从云岭向北撤时,途经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顽固派8万余人的突然袭击。
1月7日,新四军右路遭到国民党两个营阻击,叶挺主张趁敌军主力未到时,打退敌人,冲出包围。可是项英坚决反对,在开了7个小时的战前会议上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决定,打乱了整个有利的部署,以至造成了后来的悲剧结局。
第二天,新四军开始向南移动,结果五团在高岭受到阻击,只好返回又向茂林进发,并在这里打开缺口,向北方杀去。此时,蒋介石下达了“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的密令,采取前堵后追,两翼夹击的战术,使新四军完全陷于包围圈,进退两难。
在此紧要关头,副军长项英擅自离队,叶挺担负起独立指挥作战的重任,受命于危难之中。党中央发来电报,要求全体指导员服从叶挺指挥。叶挺在全军面前激昂地说:“为了国共团结,我一定要尽力挽救这一民族危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叶挺率部于9日晚来到石井坑,选取有利地势,整编部队,在几天内接连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可是无奈此时已弹尽粮绝,人员损失严重,处境极其危险。12日敌人发起总攻,在敌人狂轰滥炸下,新四军阵地连连失守。为了保存革命火种,叶挺不得不命令全军向各方面突围,叶挺本人毅然与国民党谈判,却被无理扣押。新四军经过9天浴血奋战后,大部分牺牲,只有二千余人突出重围。
在叶挺被囚禁期间,在黑暗阴冷的囚室里,叶挺满怀革命激情,为了表明心志,他写下那首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咏志诗《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洞爬出!
我只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时,中共中央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经过坚决斗争,叶挺终于在1946年3月4日获释出狱。出狱后他向党中央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获得了批准。
党中央派他出使共产党军队代表,在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三个军事会议。4月8日,在乘专机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
叶挺不幸殉职,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毛主席题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悼词,肯定了叶挺光荣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