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故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思考

语文,一门充满着趣味与智慧的学科,她欣赏让人潸然泪下的散文、讲解让人匪夷所思的小说、感悟充满人性思考闪耀人性光辉的诗歌。由此看来,语文课堂应该是最活跃的课堂。但是,在很多初高中,语文课堂死气沉沉,语文成了呆板、乏味、无聊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课改适时地被提出来了。课改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改变以前语文课堂呆板的形式、沉闷的气氛,教师要使用一些讲课的技巧,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语文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语文、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从教以来,面对语文相对于数学、英语的弱势地位,我一直都在想如何把自己的课堂调整得既轻松而又富有知识。

新环境需要故事教学法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对的是新新新人类,他们是吃着汉堡,喝着可乐,听着音乐,看着动漫,冲着网浪长大的一代。上世纪末有研究学者提出一个概念叫读图时代,如今,看看学生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图片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对图片有较强的解读能力,但是对文字却有点麻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语文课不受欢迎,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文字相对于图片不够直观,理解起来属于费力运动。课改以来,很多教师喜欢使用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课件中的图片直观、形象,加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华丽的背景图片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要传递给他们的文字信息。那么,语文课怎么办?难道要改成美术课?其实大可不必,语言有语言的优势,她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图片不能比拟的。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展现语言的魅力,如何让语言成为吸引学生眼球的有力武器呢?讲故事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大语文观强调了大语文的教育思想,强调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和熏陶。讲故事教语文,不仅符合这种教育思想,而且对教师上课,对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好处。

教师讲故事,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回想上世纪80年代,有多少儿童是守着收音机、听着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长大的。后来,条件好了,可以看电视,又看刘兰芳、单田芳、袁阔成等老艺术家的电视评书。教师讲故事,学生还有很多收获。增加课外知识的补充,知道一些原本不知道的人和事,通过教师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一些事情要有自己看法和观点。

同时,也可以变换讲故事的人,尝试着让学生讲故事。学生讲故事,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想讲好一个故事,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讲的故事才生动,才能吸引人。而在什么时候讲什么样的故事,则考察了一个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故事教学法

很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使用过故事教学法,但收到的效果却不一定如预期般的那么好,下面就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故事谈一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1)想讲好故事,备好故事是前提 课堂上讲故事,不是休闲活动,不是侃大山,不能天马行空。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要分析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文需要,预设故事效果来选择合适的故事。

①选择合适的故事创设背景 要交代课文背景的时候,讲故事比单纯的时间概念、历史名词要好得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例如讲韩愈的《马说》,如果教师只简单介绍《马说》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当时韩愈初入仕途。学生肯定体会不到韩愈写《马说》时的心情,但是,如果讲一讲韩愈曾三次落榜、三次自荐于宰相、三次被拒于门外的故事。学生听后都同情地发出了叹息。那么,《马说》的思想,不用教师讲,学生也明白了大概,就是对统治者不能发掘人才,只能埋没人才的行为的不满和愤懑。还有《紫藤萝瀑布》,如果不讲一讲文革时期著名文人(如老舍)的遭遇,学生是很难理解蕴含在文中的思想的。

②选择合适的故事帮助分析人物精神 如果讲到人物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人物精神,讲些故事也是必要的。《我的信念》是一篇好文章,但是单独拿出来给中学生读就显得有点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妨将居里夫人的故事给学生讲一下。当学生听到居里夫人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且在不同领域的时候,那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再加上居里夫人的两位女儿都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时候,学生几乎都发出了惊呼。这时候,告诉他们《我的信念》就是支持居里夫人取得这么卓著的成就的精神支柱时,学生的阅读热情完全被激发起来了,想不让他们读都不行了,理解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多了。因此,在分析人物精神时,可以选一些这个人的故事讲一讲,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③选择合适的故事拉近课文与生活的距离 新课程强调要面向生活。许多教育家,无论是外国的杜威还是我国的陶行知都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或“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有些时候,生活中和课文类似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下,作为参考和延伸。在讲《斑羚飞度》的时候,我就运用了两个有关动物的故事,一个是森林大火中的蚂蚁,为了使种族可以延续下去,它们抱成团的故事;另一个是母羚羊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小羚羊而向猎人下跪的故事。学生很多都知道这两个故事,都说有时候动物会表现出超出自身能力的一面。这时候,再去分析课文就容易一些了。当分析课文的思想时,经过一点提示,学生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超能力是被逼出来的。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延伸学生的探究学习。

(2)想收到预设的效果,讲好故事是方法 针对课文,选准故事,组织好书面故事,备故事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讲故事不是读故事,是教师用语言讲出来,因此讲的功夫也要到位。

①要过语言关 讲故事,除了发音要准确、口齿要清晰以外,还要要根据情节而调整语速,即兴使用一些对偶句、排比句等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很多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觉得差不多就好,一些词语的读音就出了问题,这样故事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而有的教师则在语速上出问题,从头到尾,一个调子、一个语速,讲得人昏昏欲睡,故事结束了,很多学生还在等下文。因为根本就没分清高潮在哪里。有些时候,即兴发挥一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要懂得使用肢体语言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不是守着收音机听。因此,为了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更好的将故事所蕴含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在关键时候加上一些适当的肢体动作,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语文课虽然不是表演课,但讲故事的时候,确实需要肢体语言来帮忙,才能将信息更好的传递给学生。表现主人公高兴时的眉开眼笑,忧愁时的眉头紧锁,吃惊时的张大嘴巴,生气时的急促甩袖,都是对语言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③要适当的点评或提一个思考问题 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讲课而服务,因此在故事结束之后,一定要有教师的简评或设计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余时间,很多学生也在看课外书,但是看过之后就是没有什么收获。也和几个学生聊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读过之后没有印象?答案几乎是一样的,很无聊啊!但是,当教师试着根据书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原来这本书还有些意思。如果继续分析下去,学生就会觉得越来越有意思。如同教师给学生讲课是一样的,备课的时候,总觉得没什么问题,都很简单啊。上课时,个别学生的问题却常常使老师尴尬,但也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教师的进一步思考,从而解决了一些隐形问题。教师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往往高于学生,因此在故事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一个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更深一层的思考,让故事余音绕梁,还可以直接导入到要讲的课文,使课堂的衔接自然而又紧凑。

(3)在教学中运用时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讲故事是一门艺术,从这种意义上说,和讲课是相通的,因此,在语文课上讲故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讲故事的语文课,学生注意力集中,乐于思考,勇于发言,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特别适合下午的语文课或体育课后的语文课。而从学生的收获来看,听故事,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他们的视野,同时一个讲故事高手可以将语文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就提高了语言运用水平,长时间坚持下去,作文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另外,从课改提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方面来看,也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万能的。语文课上讲故事,如果控制不好,也会对教学产生一些副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对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了解 一次在讲《孙权劝学》的时候,为了突出吕蒙的谋略,前面需要关羽作铺垫。没想到学生只知道关羽的名字,而不知道关羽的故事,结果关羽“占用”了半小时,后面的课文分析就只剩下15分钟。一堂语文课变成了一节故事会。另一次,讲了一个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的故事,结果开了头,就结束了,很多学生也没有认真思考余下的问题,好好的设计最终只能草草结束。

②要在上课之前能自己给自己讲一遍 学生在演讲的时候,经常因为紧张而忘词。或者在背诵的时候,丢词落句。教师讲故事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至于忘了人物和情节,但是个别词语使用会卡壳也是常事,这种情况的出现会让学生怀疑故事的真实性,甚至笑场,从而影响故事的预设效果。

③要注意某些细节,是否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转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对一些男女生话题、个人缺点等非常敏感,某些成人认为没什么的话题、情节,在他们的脑袋里或心中就会有另一番景象。因此,在讲到某些故事的时候,某些学生就会一脸坏笑;某些学生遇到一些敏感的字眼,则会表示出紧张、不自然,这都是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的。

故事教学法是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在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只是很少有教师单独研究它的使用方法和意义。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故事教学法必将会引起更多语文教师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教研方面只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有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关注故事教学法、研究故事教学法,使故事教学法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