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学校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

社会是一个集体,家庭也是一个集体,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长大后又生活在社会中,所以从小就应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的好坏,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影响极大。因此,每个集体都要创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环境。

家长在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时应怎样去做呢?

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

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助人为乐都是热爱集体的表现,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个人的事再大,在集体利益面前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在个人利益面前也是大事。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集体主义精神对一个人形成高尚情操起着极大的作用,它使孩子豁达开朗,从小有集体荣誉感,有责任心、义务感。这对克服“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等不良道德倾向,培养道德意志、习惯、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都有极大的好处。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

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如:体育运动会、文艺会演、诗歌朗诵会等。家长主动了解活动要求,协助做些准备工作。活动后了解活动情况,听听孩子的反映,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巩固集体教育的效果。很多家长在这方面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如:带着孩子为灾区、为希望工程捐款和捐物、指导孩子背诵台词、帮助孩子制造演出道具、双休日带着孩子到花坛捡拾废弃物……这些行动无声地教育着孩子,对孩子自尊心和荣誉感的形成都起着促进作用。

雷锋有句名言:“荣誉从集体来”。集体获得表彰奖励,每个成员都会感到光荣。因此,家长应支持孩子为集体贡献力量。孩子在为集体做贡献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他们的能力得到施展,他们的本领得到增长,他们的友谊得到发展。他们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会在挫折面前经受考验。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初的体验,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有的家长由于目光短浅,不愿让孩子当班干部,怕影响学习成绩,不支持孩子为集体做好事。结果孩子心中只有自己,脱离了集体便终日陷入苦闷孤独之中。

独生子女的弱点,如自私、高傲、孤独……必须在集体中纠正。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应加强孩子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要放手让孩子在集体中接受教育,让他们懂得个人的点滴进步和成长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父母、老师的教育,离不开小伙伴的帮助。当孩子受了委曲时,家长应理智对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矛盾,家长切勿横加干涉。应让孩子明白,集体是他们生活的空间,只有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才会健康、顺利地生长,任何人的进步与成功都离不开集体。

从培养班集体抓起

(1)正确认识班集体的概念 让他们知道班集体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员,都不能脱离集体,都要努力为班集体增光添彩。学生对班集体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感情,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

(2)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正确的集体荣誉感是良好道德行为支柱,它将在学生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活动中抓起

学生一般活泼好动,根据这个特点,恰当地安排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从身边的榜样抓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小学生模仿性强,有上进心,他们对英雄、模范人物最容易产生敬仰和依赖,并能以榜样的言行来评价周围的人和自己的行动,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而他们对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更感到亲切,可信,易于学习。因此,注意培养学生身边的学习榜样。如:在学习上树起了学习标兵;纪律上有遵守纪律的好少年;在劳动方面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能手;还有乐于助人的小雷锋。这样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先进。班里班风正、学风浓,处处充满了团结、互助、友爱、进取的气氛。

从点滴小事抓起

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别人的品德,还要从平日的小事做起。有些事虽小,却能反映出一个人思想深处的东西。

总之,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常抓不懈,耐心教导,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