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封(1707—1788)博物学家和作家。他二十六岁进入法国科学院,一七三九年起担任皇家植物园总管。布封用四十年时间完成了三十六卷的巨著《自然史》。一七五三年被法兰西学院接纳为院士,在入院仪式上发表了题为《论风格》的讲演,提出“风格即是人”的著名论点。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关动物的部分新颖而有独到之处。在布封笔下,各种动物个性鲜明,似有几分人性。
《自然史》选
马
制服这骄傲和剽悍的动物是人类最高贵的征服。它分享人类征战的辛劳和战斗的光荣;它骁勇一如其主人,知难而上,临危不惧,它惯于刀光剑影,哪里有战斗,它就出现在哪里,而且永远意气高昂。狩猎时,比武时,赛跑时,它的欢乐也一如其主人,它闪闪发光,它光灿夺目;但它也高度驯从,懂得压抑自己的烈性,决不恣意妄为:它不仅听从驾驶者的驱使,而且仿佛知道他的愿望,或驰骋,或缓行,或驻足,一切唯主人的意愿是从;这个创造物舍己忘我,仅仅为他人的意志生存,甚至懂得逢迎这种意志;用迅速而准确的动作且执行这种意志,它感觉敏锐,善于体察,而且行动起来恰如其分;因为它忠心耿耿,所以不拒绝任何使命,而是竭诚竭力地服务,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性能得到发展、天然禀赋得到改良的马,从幼年起,就受到照料,然后受到训练,以便为人类效劳;他所受的教育以它丧失自由开始,而以接受束缚完成。这种动物的奴役或驯化是如此普遍,如此由来已久,以至如今我们极少看见天然状态的马。它们干活时都套着马具,即使休憩时主人也从不解除它们身上的羁绊;如果人们偶尔让它们在草场上自由地踯躅,它们身上也带着奴役的印记以及劳动和痛苦所留下的残酷痕迹:嘴因为衔铁勒成的皱折而变形;两胁伤痕累累或者布满马刺留下的创伤;蹄子被钉子穿透;身体仿佛因为仍然承受惯常的桎梏而显得拘束。人们解除它们身上的羁绊是徒劳的,它们并不因此更加自由。就是那些所受的奴役最轻微、那些人们只为摆阔绰、壮观瞻而饲养着、供奉着的马匹,它们戴的包金链条只是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心,而决不是为了装饰它们自己;比起它们脚下的蹄铁,它们额前优雅的垂鬃,它们编成发辫的项鬣,它们全身披盖的锦缎和金饰使它们更加蒙受耻辱。
蜂鸟
在所有动物当中,蜂鸟的体态最妍美,色彩最艳丽。金雕和玉琢的精品也无法同这大自然的瑰宝媲美;它属于鸟类,但体积最小,“以其微末博得盛誉”。小蜂鸟是大自然的杰作,其它鸟仅仅部分享有的品质它都兼而有之,轻盈、迅疾、敏捷,优雅、华丽的羽毛——这小小的宠儿应有尽有。它身上闪烁着绿宝石、红宝石、黄宝石,它从来不让地上的尘土玷污它的衣裳;而且它终日在空中飞翔,只不过偶尔擦过草地;它在花朵之间穿梭,永远生活在自由天地里。它有花的鲜艳,有花的光泽;花蜜是它的食粮,它只生活在花儿常新的国度。
各种蜂鸟分布在新大陆最炎热的地区。它们数量众多,但仿佛只活跃在两条回归线之间。那些夏天把活动范围扩展到温带的蜂鸟,在那儿也只作短暂的逗留;它们仿佛是太阳的追随者,同它一齐前进、一齐回归,并且乘着和风的翅膀在永恒的春天里翱翔。
最小的蜂鸟体积比虻还小,粗细不及熊蜂。它的喙是一根细针,舌头是一根纤细的线;它的眼睛象两个闪光的黑点;它翅上的羽毛非常轻薄,好象是透明的;它的双足又短又小,不易为人察觉;它极少用足,停下来只是为了过夜,而白天它纵情在空中遨游;它飞翔起来持续不断,而且速度很快,发出嗡嗡的响声。它双翅的拍击非常迅捷,所以它在空中停留时不仅形状不变,而且看上去毫无动作;只见它在一朵花前一动不动地停留片刻,然后箭一般朝另一朵花飞去。它是所有花朵的客人,它用细长的舌头探进它们怀中,用翅膀抚摸它们,但既不老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一离去就不复返;它来去无常仅仅是因为它随心所欲和以无邪的方式恣意欢娱,因为这位轻浮的情人虽然靠花儿生存,但并不摧残它们;它不过吮吸它们的花蜜,而且仿佛这是它舌头的唯一用途。
除了勇敢——或者毋宁说鲁莽,这种小鸟还朝气蓬勃;人们看见它狂怒地追逐比它大二十倍的鸟,附着在它们身上,反复啄它们,让它们戴着自己翱翔,一直到平息它微不足道的愤怒。有时,蜂鸟之间也发生非常激烈的搏斗。急躁看来是它们的天性。如果它飞近一朵花,并且发现花儿已经凋零,无蜜可采,它立即毁掉花瓣儿,以示恼怒。蜂鸟只能发出一种低微的急促而反复的叫声“嘶卡、嘶卡……”。拂晓就听见蜂鸟在林中啁啾,到太阳放射出最初的光芒,蜂鸟的族群便振翅而起,飞散到广阔的田野上去。
箭猪
箭猪这个名称不应该使我们产生错觉,以为这是一种长满刺的猪;因为箭猪和猪仅仅叫声相似;在其它方面,无论外形或体内构造,它们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动物。箭猪没有猪那种扁长的头、大耳朵、外露的长牙和往前伸的嘴筒,也没有猪那种岔开的蹄脚。它同河狸一样头部短小,它的嘴唇同兔子一样,耳朵圆而扁平,脚上有趾甲;箭猪没有猪那种似乎标志哺乳动物和其它动物之间差别的巨腹和风帽状的阑尾,它只有一个普通的胃和一个大盲肠:箭猪的生殖器官不象公猪那样外露;箭猪的睾丸隐藏在体内,位于腹股沟下。阴茎是看不见的。根据上述特征,再加上它的短尾、长髭、裂唇,应该说箭猪和兔或者河狸更加接近,而不是猪。同箭猪一样通身是刺的刺猬也许更象猪;因为刺猬的头扁长,末端是嘴筒般的吻;可是这些外形的相象都是牵强附会的,差别却是明显的事实。无疑,箭猪是一种与刺猬、河狸、兔或者人们试图与之比较的任何其它动物不同的特殊动物。
我们也不要轻信旅行家和博物学家的话。他们几乎异口同声说:箭猪能够朝相当远的目标投射它身上的刺,而且射出的刺穿透力强,足以致伤;我们也不要随声附和他们,说这种刺性质特殊,刺尖一旦接触目标就会依靠自身的力量继续深入肉体。最后这一点完全没有根据,完全违背情理,纯粹是无稽之谈。头两点也同样悖谬,但这类名称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的研究和了解日深而逐渐增多;人们对事物的考察越深入,对它们的比较越细致,专有名词和个别名称就越多。所以,当别人今天用通称向我们介绍一种事物,即介绍它的所属时,这无异于把我们降低到知识的入门处,使我们联想到人类童年时代的无知;无知产生了属,而科学则产生了并且将继续产生各种专有名词;为了表示不同种类的事物,我们不怕增加个别名称的数量的。
大食蚁兽
南美洲有三种长嘴筒、小嘴、无齿、以蚁为主食的动物;它们将管状的长舌伸进蚁巢,然后缩回来,舐食粘在舌面的蚁。其中有一种巴西人称之为塔芒塔—瓜古,即大食蚁兽。
这种动物从嘴筒顶端到尾骨长约四尺,头部长十四至十五寸,吻极长,尾长二尺半,尾毛粗硬,长度逾一尺,颈短,头小,耳圆,眼黑而小,舌狭细,长度逾二尺,全部收回时折缩于口中。大食蚁兽的腿仅高一尺;前腿比后腿略长略细,脚呈圆形;前脚有四趾,中间两趾为大;后脚有五趾。尾毛和身上的毛同样黑白相间;尾毛排列如羽翎。大食蚁兽睡眠、避雨或躲避阳光时,将尾倒翻过来遮掩全身;尾巴和身上的长毛并不光滑,摸上去粗糙如干草。这种动物发怒时会突然摆动长尾,但平静时尾巴低垂,在经过的路面拖曳。它身体前半部分的毛比后半部分的毛短,后半部的毛向后倒,而前半部的毛向前倒;前部的毛以白色居多,后关部的毛以黑色居多;前胸有一条宽阔的黑色纵纹向两侧延伸,一直到腰部附近;后腿几乎全是黑的;前腿几乎全是白的,但腿中部有一块大黑斑。大食蚁兽行动缓慢,人跑步可以轻易追上:它的脚仿佛生来不是用于走路,而是用于攀缘和攥紧圆形的物体。大食蚁兽抓住树支或棍棒时非常有力,以致人们无法从它手中夺走。
天鹅
天鹅面目优雅、外形美丽,这同它温柔的本性是一致的;看见它的人都赏心悦目,它所到之处都增色生辉;人们喜爱它,欢迎它,赞美它;其它种类的动物都不配得到这样的荣誉;的确,大自然没有赐予任何其它动物这么多高贵和柔和的丽质,天鹅是它精美的杰作:优美的身段,浑圆的形体,秀丽的轮廓,洁白的色泽,柔和和传神的动作,时而生气勃勃,时而悠然自得的姿态;天鹅身上的一切表现出高雅和美丽使我们感受到的那种酣畅、那种魅力,这一切都使我们觉得它出类拔萃,一切都表明它是爱情之鸟;古代神话将这种可爱的鸟描绘成最美丽的女性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隽永和风趣的神话是很有道理的[22]。
看见天鹅那么雍容自在,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敏捷和自由,我们不仅应该把它当作禽类中最好的航行家,而且应该把它当作大自然向我们提供的航海术中最完美的典范。它高昂的脖子、圆润的胸脯,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宽阔的腹部仿佛是船底;为了航行的便利,它的身体往前倾斜、越向后抬得越高,最后象船尾一样翘起;它的尾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舵;双脚是宽大的桨;而它半张的巨大的翅膀微微鼓涨着,这就是推动这条活的船舶前进的帆,它们把船和驾驶员一起推着往前航行。
天鹅由于自己高贵,所以自豪;由于自己美丽,所以自爱。它仿佛有意炫耀自己的种种优越;它那副模样似乎在寻求人们的赞美,招引人们的注目。而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无论人们遥望它在宽阔的水面结队遨游,或者它独自离开这有翼的船队,应召来到岸边,以种种温柔和优雅的动作,显示它的美丽和娇媚,任由人们欣赏。
天鹅兼有天生的丽质和自由的品性;它不属于那些我们可以强制和禁闭的奴隶之列。它是我们湖沼的自由的居民,它只在享有充分独立、毫无被奴役、被囚禁的感觉时才愿意在那儿逗留、居住;它要随自己的喜好在水面游弋,到岸边小憩,往返于湖心和湖岸,沿着岸边踯躅,在高岸下栖息,藏匿在灯心草丛中,深入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终止它孤独的漫游,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与人为伴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是它的客人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从前,我们的祖先非常淳朴或者说非常明智,他们不会想到用冰冷的艺术的美代替自然的美;天鹅常常用来装饰池沼;它们给城堡的阴郁的濠沟带来生气和欢愉;它们成为大部分河川甚至包括那条横贯首都的河流[23]的饰物。作为消遣,我们最仁慈、最谦和的君主之一[24]在他宫苑的池塘里也饲养着这种美丽的飞禽;我们今天在尚蒂伊[25]美丽的湖面上还可以看见这样的景色,天鹅是这座幽静的古堡的点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