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三家分晋)

俗话说的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直想认认真真读本史书,可读书真的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更何况是古书,而且还是文言文,是我这个小学生能看的懂的吗?

无奈才疏学浅只能看白话版,就算是这样我也感觉压力山大,一本《资治通鉴》有三百多万字,实在看不完,根本看不完,但谁让我有着一颗好为人师的心,自己不懂还偏偏喜欢教别人,当然,我也不是乱教别人,我也是听别人讲的,虽然有着道听途说之嫌,但我真的没有胡说八道。

我也是喜欢听故事的人,听到的故事多了,也喜欢讲给别人听,可能,这就是该死的分享欲吧!

小时候就知道了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长大了才知道读书如吃饭,只吃馒头和米饭怎么可以,怎么也得来点下饭菜。

经史子集,经书是主食,是馒头、是大米饭,史书是菜肴,是蔬菜,是大鱼大肉,子集就是佳酿,是甜点,是小吃。

我吃过米饭馒头,也吃过一些小吃甜点,唯独大鱼大肉没吃过,或者说原汁原味的没有吃过,都是别人吃过,别人咀嚼过的,从今天开始,我也决定开开荤腥,品尝一下原汁原味的史书大餐。

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开始读史书,第一本就从资治通鉴开始吧!并且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读后感写出来,并分享给大家。毕竟让我自己抱着史书读,恐怕一页没读完就呼呼睡过去了,带着任务去读,可能会好点,除非是真喜欢,不然谁没事会抱着一本厚厚的史书读。

至于能不能坚持下来,就让他交给岁月吧!毕竟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终会结束,哪怕我只是拥有一个开始,哪怕结束不属于我,至少我还有一个开始,如果我连开始都不开始,那连开始都不属于我。

希望能遇见和自己有同样兴趣的小伙伴,让我们一起参与到古人的喜怒哀乐里,经历他们经历过的事,把握自己把握的人生。

虽然我们在看小说或者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很精彩,剧情很跌宕起伏,看的很爽,可史书就有太多的留白了,或许只有这样才更容易让我们后人产生遐想了吧!

我不是史学家,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就是随便写一些读后感,或者叫读书笔记吧!所以就不用那么严谨了吧!

大家不用担心脱离了原著就无法看懂我的读后感,毕竟按照我的想法,就算不看资治通鉴,一样不影响阅读和聆听我写的读后感,我尽可能的以故事的形式或者单独的事件,亦或是对历史某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牛刀小试,资治通鉴起始于公元前四零三年,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开始,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三家分晋开始的。

我们都知道周朝采用的是分封制,天子把土地分封给下面的人,也就是诸侯国,当然,也不是谁都能被封为一方诸侯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于周朝有功的。

我感觉周朝的制度有点像联合国,虽然名气很大,其实谁都管不了,比如说小以,甚至小以都把联合国列为非法组织,当然前期的周朝还是很有实力,不然也不会天下共尊,这点和联合国还是有区别的,毕竟联合国就单纯只是一个组织,名声大,实权小,有了小以这档子事,就连名声都不怎么响亮了。

周朝也是从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国开始,名声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如果在册封韩赵魏之前,周天子还可以用名声吓唬吓唬人,但是从册封韩赵魏开始,就连天子的名头都开始不好使了,原来一切都可以从实力的角度来讲话,只要实力足够强,天子又算个啥,还不是谁的拳头大谁有道理。

这个时候谁能让一个国家实力变强,谁就是人才,所以这个时候的儒家并不招人喜欢。

话归正传,天子分封众诸侯国,号令众诸侯国,想法很美,现实很残酷。刚开始还没问题,后面就不行了,等诸侯国都强大了,周天子就号令不动天下了。

诸侯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诸侯国又往下分封士大夫,等士大夫实力强大了都不愿意听公侯的了。

这可能就是分封制的弊端吧!经济军事一把抓,还是世袭的,实力一旦强大怎么可能不骄横跋扈,上欺凌主公,下欺压百姓,权力来自天子,就会畏惧天子,因为天子有剥削爵位的权利,如果权力来源于实力,那人就会迷之自信,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晋国下面有六个分封的大夫,其中两个早就被灭了,资治通鉴没记载,那我也就不讲了,要讲还要翻别的史料,史记应该有记载,等我看完资治通鉴再说吧!还剩下智家和韩赵魏,这里面应该属于智家实力最强大。

重点来了,智家在挑选接班人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老一代领导人选了一个智勇双全,仪表堂堂的儿子当接班人,这个时候有人就劝老一代的领导人,说不要选这个智勇双全、仪表堂堂的儿子,因为这个儿子德行不行,不仁义,有点尖酸刻薄,让他选另一个儿子继位,可老领导还是坚持了自己选择,坚持让这个智勇双全、仪表堂堂,却有点缺德,不仁义,还有点尖酸刻薄的儿子继位了。

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你不听,我也没办法,果然还是局外人看的清楚呀!可能智家的老领导看自己的儿子很满意吧!毕竟妻子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也有可能继位的这个儿子在老父亲面前表现的好,不好的一面不敢表现出来,但在其他人面前可就不会伪装了。

后面这个劝老领导改遗嘱的人,一看老领导不听自己的,一气之下,你不改遗嘱我就改姓,从此不姓智。咱也不知道他是真的看出来这个将要继位的人会给智家带来灭顶之灾,还是怕他登上家主之位报复自己,反正自此脱离了智家,福兮祸兮?

咱们下期再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