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我们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必须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从而大大加快了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步伐。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保持优良的党风政风,是做好工作、防患未然、推动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敏锐的理论思维、宽广的历史视野,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系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判断,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完善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强化巡视监督,发挥从严治党利器作用,“四种风险”面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内在要求不懈怠,把新时代党的理论建设推到了新高度。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味着生活比较安定,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提出的奋斗理念,“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在改革开放战略推动下,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小康社会”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快车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映了全面小康社会从侧重建设过程向突出完成时态的战略提升。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2]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发表新年贺词时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3]从决定性阶段到决胜阶段,再到收官之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野中,“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清晰:从内涵上来看,“‘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4]从外延上来看,“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5]“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面实现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在评判标准上,“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6]“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从而赋予全面小康社会以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的路径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谱写首都发展新篇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首都北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坚决有力的举措落实好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做好首都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进一步形成生动实践。

本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由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组织、筹划、编著,自2012年创刊迄今,已出版发行了九辑,每辑都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深厚的理论承载。按照CSSCI收纳指南,201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改版为集刊,每年出版发行两辑,栏目重新进行精心设计。本辑的主题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期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集刊在广大读者、理论名家、青年学者、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悉心呵护下更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成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的思想荟萃、文化交流平台。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05页。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314页。

[3]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0年1月1日,第1版。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78页。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79页。

[6]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