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西南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目前,闽西南地区五市三次产业结构约为5.7∶50.7∶43.9,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总的来说,受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及政策和发展历史的影响,厦漳泉三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也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以及创新创业平台较为集中的地区。相比较来说,龙岩和三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仍有较大的空间。

201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后,福建省相关部门及闽西南五市积极响应号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该地区协同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制定产业协同发展总体规划。2019年5月,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其中对产业协同发展着墨颇多,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产业协同发展做出了部署。一方面,明确了产业协同发展在闽西南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该规划指出,闽西南产业协同发展是顺应世界性产业分工和区域经济地理格局重构、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大趋势的要求;并强调,要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合理分工、有序转移承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创新、资金、政策“四链融合”,带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联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壮大产业实力,从而为推进闽西南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就推动该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来说,该规划也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措施。比如,针对厦门湾区提出,要以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集中区为主要载体,集中发展高端临港产业。同时,要依托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促进湾区资源配置空间往龙岩等内陆拓展,对接联动龙岩等陆地港。针对泉州湾区,则提出要引导现代产业和高端项目布局向环湾集中,增强环泉州湾沿岸高端产业服务职能和辐射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从加强山海协作、带动内陆地区发展角度,则提出要创新产业引导、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将山区资源与沿海资本、技术紧密结合,共建一批“飞地”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山海协作产业园等平台,推进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群共建、产业效益提升,不断增强山区县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其次,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厦门市有关方面牵头召开对口对接会议,审议通过并由五市联合印发了《闽西南五市经济信息系统经济协作对接工作机制》《闽西南五市经信系统推进经济协作区发展工作要点(2018—2020年)》《闽西南五市经济协作工信领域重大项目台账(第一批)》等相关文件,建立协同区协作工作会议机制,加强对产业指标的监测分析,加强区域产业引导政策研究,促进信息共享,优化协同区营商环境。此外,五市还确定将推进辖区内13个共建产业园共建联营,深化五市园区共建,推进厦漳、厦泉、厦明、泉三产业和园区协作。决定深化联合招商机制,发挥“9·8”投洽会平台作用,组织各地市企业开展配套需求对接会,建立五市协同招商机制,实施招商项目策划、推介、投资的互联共享机制。

最后,设定重点项目清单,并积极开展落实。2018年,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实施了66个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96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5%,为区域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重要支撑。2019年,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列入省重大协作项目盘子共101个,总投资11804.27亿元,年计划投资944.46亿元。按类型分,产业协作项目39个,占项目总数的1/3强。2019年上半年,产业协作项目完成投资257.9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2.20%。

此外,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经五市共同讨论研究,由厦门市牵头组建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和发展投资基金。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注册资本10亿元,主要负责围绕成片开发的开发区(园区)、陆地港,以及城际快速路、港口集疏运体系、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策划生成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发起设立项目公司负责实际运作等。闽西南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50亿元,引入大型基金管理机构管理,主要投向协同发展区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五市共出资30%,其余70%向社会资本募集,实行市场化运作。在2019年9月召开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为了推动五市产业协作、经济合作,经共同协商,厦漳、厦泉、厦明经济合作区在会上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合作区未来主要合作方向和思路;三明、泉州两市共同推动铸锻产业梯次转移,签订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合作协议;龙岩市与厦门钨业、厦门建发集团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分别签订稀土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外,福建闽西南城市协作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也在会上揭牌。闽西南产业协同发展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