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1.这一章的模型能在多大程度上把认为市场容量是由交易效率决定的及分工是受市场容量决定的斯密定理形式化?

2.讨论交易成本发展含义在李嘉图模型和斯密模型及本章的模型里的区别。

3.根据幼稚工业的讨论(例子参见Scitovisky,1954),规模经济、产业关联的外部效果和边学边干效果,保护幼稚部门免受国际竞争的关税将改善社会福利并加速工业化。用本章中的例子,联系人口规模和交易条件对生产中有规模经济的产品价格的影响评价这种观点。

4.考虑例4.1的模型。假设有变动工作的成本,因此,刚刚变动了工作的人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不如没变动工作的人那样高产。假设石油危机突然降低了交易效率,分析在分工的均衡网络规模和商品的均衡种类数上将发生什么变化,然后讨论对短期失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如弗里德曼)把短期失业称为自然失业,另一些经济学家把短期失业称为结构失业。

5.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如Myrdal,1957)相信高人口增长率阻碍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舒尔兹(Schultz,1974)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体系里,个人的理性决策将决定人口增长。因此,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一定与欠发达经济体里存在缺陷的制度有关。联系第3章和第4章的模型讨论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并讨论在具有适于运输地理条件的国家里,人口密度和发展呈正相关,而在不具有适于运输地理条件的国家里,两个变量呈负相关的经验证据。

6.在例4.2的模型里,当交易效率改善时,从分工的演进中就会出现一些新产品的生产函数,这看起来像内生技术进步。分析这种用大规模市场网络及分散的地方市场合并成一个日趋一体化的市场来解释内生技术进步的方法,与通过独立于分工网络规模演进的投资来解释技术进步的新古典方法的区别。

7.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1943)认为,孤立的投资很可能无利可图,伴随着许多其他行业类似投资的投资则有利可图。赫希曼(Hirschman,1958)认为,当一个行业的需求能使上游行业至少以可生存的最小经济规模建立起来时,这个行业就创造了后向联系。行业的后向联系力可以通过其实际推动其他行业跨过赢利门槛的可能性来测定,这叫后向联系效应。赫希曼同样把前向联系概念和规模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联系起来,它包括一个行业减少其潜在下游用户的成本,因而再一次推动它们提升跨过门槛的能力。用本章的模型把这些有关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模糊观点形式化。

8.勒克思(Nurkse,1952)提出发展良性循环的概念,这意味着不同部门的需求和供给是相互依赖的。用本章的一般均衡模型把他模糊的观点形式化。西托夫斯基(Scitovsky,1954)明确地区分了技术和资金的外部经济,并指出在竞争均衡里,忽略可通过价格传递的外部效应的确是有效的。使用一般均衡的概念来分析在市场中自利决策的相互作用怎样考虑规模经济和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的益处。绝大多数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没提到规模经济,使用第2章的模型分析,为什么在没有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能存在工业联系的网络效应?

9.弗莱明(Fleming,1955)认为,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的水平外部经济没有垂直外部经济重要。水平外部经济与迂回生产链上同一环节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相关,而垂直外部经济与不同环节之间的互相依赖相关。用DS模型和埃塞尔(Ethier,1985)模型之间的区别讨论垂直外部经济和水平外部经济之间的区别(你可以联系在第11章迂回生产链中内生工业环节数的模型来分析)。

10.区分第2章的李嘉图模型、埃塞尔模型、刘易斯剩余劳动模型及萨克斯-杨模型中二元经济的区别。在第11章的模型里将预测更多的二元结构。比较二元经济所有不同的定义。

11.如果大推进工业化有利于所有的企业,那么私人企业在什么条件下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香港商人那样,使用金融市场来组织大推进工业化?

12. MSV模型里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怎样通过协商、成立商会和其他商业活动解决工业化的协调问题?我们怎样发展纳什均衡概念和新的研究方法来避免多重均衡和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参见第8章)?

13.详细说明例4.1中的劳动的市场出清条件,并使用瓦尔拉斯定律检查例4.1的均衡解是否正确(提示:在你定义劳动的市场出清条件时,不要忘记在劳动方面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