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城市学刊(2020年第2期/总第156期)
- 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 4896字
- 2021-04-23 18:32:43
特稿
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
◎冯伟
提要: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打造“融资畅通工程”决策部署,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杭州开展了初步的探索。课题对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回顾,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当前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展平台服务的深度、精准化和可持续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综合服务 平台建设 杭州
作者冯伟,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邮政编码 310026)。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打造“融资畅通工程”决策部署,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杭州市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特别是在建设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杭州e融,以下简称“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平台建设。
一 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2019年3月,杭州市全面启动平台建设工作,计划利用数字技术,智能匹配金融供需,由企业发布融资需求,银行提供融资服务。平台由市金融办牵头管理,市金融投资集团负责建设运营,并在5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
(一)主要举措
1.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协调推进
为有效推进平台建设,市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台建设方案和配套政策。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的平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同时,成立平台工作专班,负责平台建设运营各项工作,并在8月成立了杭州征信公司,负责平台的长期运营。
2.健全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杭州市出台的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明确提出要建立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并先后印发平台建设实施细则、平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助办法、平台宣传推广方案等,从平台建设、管理、应用、推广等方面完善了配套补助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在日常管理方面,平台工作专班制定了平台应用管理、机制准入、金融产品准入、安全保密等相关管理办法,确保了平台有序建设和平稳运行。
3.突出融资功能,搭建平台框架
围绕企业融资服务,按照“1+2+X”(一个平台、核心系统和业务系统两个系统、X项金融服务)模式搭建平台框架。目前核心系统已实现数据归集、清洗和存储,有效整合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信息数据,为金融服务应用提供信用评分、征信模型、风险管控等功能。业务系统提供App版和网页版入口,实现了认证授权、银企撮合、征信报告查询、企业信用分、政策查询、统计分析、运营管理、运维监控等功能。
4.彰显服务特色,完善应用功能
一方面,突出融资需求匹配功能。企业可通过定向和公开两种方式在平台上发布需求,银行进行“抢单”受理。采取“抢单”模式后,由之前“企业找银行”转变为“银行找企业”,极大地便捷了企业融资。同时,平台实现了对企业融资全流程监测并实时推送,便于融资供需双方及时了解情况。另一方面,突出数据归集功能。平台立足于中小微企业信用,整合29家政府部门单位43项企业信用数据,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化的信用信息查询入口,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征信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此外,平台还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关融资数据支持。
(二)主要成效
1.初步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平台依托政府部门数据优势,吸引各金融机构入驻,引导银行机构发布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各种类型融资产品,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企业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如杭州某物流有限公司在平台建设初期就借助平台的信息撮合功能,成功取得了某银行950万元的授信额度并完成放款,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同时,平台利用配套补助政策,激励银行机构“放散放小”,部分银行将财政补助资金转利给企业,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2.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积极性
银行通过平台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洞察企业信用风险,有效节约采集数据的各种隐性成本,同时对企业的融资申请进行线上审核、授信,节省了贷款中间环节的费用,提升了融资效率。截至2020年4月26日,平台累计入驻银行47家,担保公司20家,上架金融产品245个,注册企业3.8万家,成功撮合融资供需超过5800笔,总授信金额171.6亿元。浙江日报、浙江新闻网、杭州日报、杭州网等多家媒体对平台进行了报道,平台用户反响较好。
3.提高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提升政府服务经济能力。平台缓解了长期以来部门信息孤岛带来的中小微企业信息征集难、更新难、核验难等问题,增强了经济、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提高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程度。区县(市)利用平台的政策窗口展示功能,及时发布金融服务等政策,营造更佳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提升政府部门治理能力。平台的信用数据采集于各部门,平台运营后的业务数据、信用数据及各类分析结果亦可反向输出给各部门,形成大数据循环集成运用,推动了政务信息与市场信息融合,为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形势分析提供决策参考。
二 推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平台数据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目前,平台已整理并接入信用报告的数据涵盖企业工商登记、司法、税务、社保、不动产、车辆、用水、欠缴(税、水费)、红黑名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外投资、其他任职、公积金、社保、不动产、车辆等信息,但仍然存在全面性不够和质量不高等问题。其中,部分数据因上级主管部门未许可而暂未能采集,如银行较为关注的用电、人行信贷信用信息等数据;部分数据更新速度不够快,降低了平台信用报告的时效性,影响了平台客户的使用体验;部分水务数据只能关联到楼宇,不能细分至单个用户。
(二)平台差异性不足
近年来,各地平台建设热情较高,杭州市平台与类似平台功能较为雷同。单就省内来看,有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湖州市“绿贷通”、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余杭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等,各平台存在数据重复、银行重复、企业重复、投资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部分还存在互相竞争关系。
(三)平台功能仍需扩展
平台现有功能相对单一、综合性不强,主要侧重于融资信息撮合,服务对象主要为企业和银行机构,尚未拓展至股权融资、其他债权融资等方面。此外,平台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因安全保密要求,未能做到系统直联,尚未实现企业融资全流程线上办理。
(四)银行对平台应用有部分顾虑
虽然平台集成了大量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部分银行对平台应用有所顾虑,如部分银行担心入驻平台的企业客户可能会选择别的银行从而造成优质客户流失;受财务制度限制,银行补助资金无法落地到工作团队或个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 推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建议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列为2020年重点工作,并指出要更好地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下一阶段,杭州市金融工作重点仍是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平台建设而言,仍需不断提升优化,发挥“融资畅通”功能,助力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
(一)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拓展平台服务深度
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整体水平,需精准细分、换位思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满足企业的不同诉求,增量扩面,切实增强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获得感。
一是推进平台差异化发展。当前已建成和在建的同类平台很多,省外有苏州、深圳、常州等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省内有湖州、台州、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杭州市要在建设应用中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利用“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和“城市大脑”数据集成建设的先发优势,结合杭州金融业基础扎实、金融创新活跃等特点,探索平台发展的比较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做出“杭州品牌”。
二是丰富平台功能。要不断扩大平台应用范围,丰富平台功能,分批接入银行、证券、保险、小贷、担保、租赁、股权基金等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供给主体,以及遍及全市的企业、个体经营户等金融需求主体,通过“充分竞争+风险补助”降低融资成本,通过“金融创新+流程设计”提升融资便利度。同时,有效整合资源,纳入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金融机构产品等信息,提供“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真正实现“企业少跑路、数据多走路”。
三是聚焦服务新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广大新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能为杭州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要结合行业特色和企业特点,通过平台有效破除银企信息壁垒,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类贷款,解决新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增加金融产品,将平台打造成金融产品超市,给予企业一定的议价权,不断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解决“融资贵”的问题。
(二)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实现平台服务精准化
杭州市平台建设刚刚起步,从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政府部门分析研判来看,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实施结构化数据管理、拓展平台信息开放共享功能、强化平台风险预警评估,以构建立体式数据网络推动民企融资方式创新,增强对贷款风险的管控能力,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精准化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平台数据整合。在现有入库数据资源基础上,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争取纳入更多数据资源信息,提升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可持续性,提供更完整的企业征信画像,降低融资供求双方信息收集和交换成本。加强对数据的检查和校对,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密切关注数据的更新频次,提高数据的及时性。
二是提高平台贷款风险监测能力。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稳定、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因素,需要平台在贷后管理环节采取更严密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进行监测。可由政府部门牵头,监管部门、银行机构、中介机构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整合各方资源,建立链式平台,特别是探索将政府端和监管部门端信息进行连接整合,便于银行机构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实现数据可信、风险可控。
三是推进平台稳定长效运行。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高标准建设杭州征信公司,由征信公司切实负责好平台日常建设运维,并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信用信息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平台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数据利用、机构对接、系统升级、安全保密等工作,加大业务和安全保密培训力度,保障平台长效化运行。
(三)坚持效果导向,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可持续性
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建设了一批融资服务类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遍面临可持续性弱、后期应用少的困局。杭州市平台要具备长久的生命力,还需不断提升平台用户的体验度、信任度和黏合度。
一方面,有效激发平台应用主体的积极性。从企业用户端看,平台建设要以企业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在注册入驻、发布需求、问题反馈、信贷获得、融资成本等方面下功夫,使企业在多元化金融服务、全方位政策资讯覆盖、可得性和便利性等方面得到满足。从金融机构端看,要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平台做好企业融资服务。目前,平台已为金融机构开发了金融产品发布、企业用户信用评分、融资需求对接、业务统计管理等功能,配套了专门财政激励措施,对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给予贷款风险等补助。金融机构应抓住有利机遇,紧密对接平台,在宏观审慎评估中改进金融服务评价机制,建立专门队伍,单列信贷计划,加快产品创新,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微企业投放力度。从政府部门端看,平台要完善政策发布、数据统计、专栏定制等模块功能,各政府部门可运用平台进行分类、定向融资服务,结合调研分析,参与地方经济、金融工作管理。
另一方面,要加大平台宣传推广力度。要持续实现“引客户、留客户、拓客户”,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需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平台运用的推介工作计划,积极宣传推广,使平台宣传推广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充分运用办事大厅、营业网点、短信、官网、自有新媒体等渠道和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尤其是企业层面知晓度,引导企业主动利用平台解决融资难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增进平台与区县(市)、金融机构之间的多方协作,沟通工作信息,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责任编辑 方晨光)
[1]课题参与单位(处室):杭州市政府办公厅二处、杭州市金融办银保处、杭州金融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