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论丛(2019年第3-4合辑/总第25-26辑)
- 付景川主编
- 5843字
- 2021-04-23 17:50: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
许新[1]
【摘要】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虽然,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传播,在中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但在新形势下,依然需要创新,需要开阔眼界,需要理论与实践更为深切的结合,需要面对和回答一系列新的问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既有丰富厚重的历史经验,也有新颖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方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特征,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需要建设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传播队伍;需要以文化创新打造生动活泼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传播 高素质人才 多元化渠道
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们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陈宝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排头兵,要在学习宣传中走在前列,在贯彻落实上做出表率。马克思主义传播是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基本方向,是特色发展争创一流的基本途径,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2]社会变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国内形式变幻的逐渐复杂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更为认真地研究与探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方法,开拓新的途径。虽然,马克思主义的教学与传播,在中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但在新形势下,依然需要创新,需要开阔眼界,需要理论与实践更为深切的结合,需要面对和回答一系列新的问题。同时,随着留学生的引进,也需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对留学生招收培养管理与服务制度体系的完善。
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有着丰富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的背景下创立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国际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成长等历史风云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思想体系,只有在传播、普及、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充满活力。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点、基本矛盾和工人阶级受剥削压迫的根源,为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指出了解放的道路,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一百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中逐渐成为系统、严谨、科学的思想体系,成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历经了革命、建设、改革,并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和中华民族的领导核心。在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树立远大理想、把握形势变化、坚持正确方向、获取强大动力的精神武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动力,取得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体上看,这种结合的巨大成功可以概括为两大理论成果的诞生: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3]
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艰巨的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发挥了指导作用,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把握时代潮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深刻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先导和思想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是在面对尖锐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中,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进入21世纪,深刻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也是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刻总结。结合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了新时代条件,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经验的基础上,围绕诸多重大问题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新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4]
二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推动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改革,引领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传播一百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思想文化领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值得我们更好地挖掘、研究、传承。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行了具体广泛的研究探讨,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当代中国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积极开展中国化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教育和传播普及活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新的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5]。同时,也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需要具有更为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需要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进一步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三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既有丰富厚重的历史经验,也有新颖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共享原则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全社会以及国际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都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所谓共享,就是让更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国际社会能够更广泛地认识、理解历史的昭示,让理论成果和思想体系为更多的人所接受。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普及性的特征,其取得胜利和成就的历史,本身就是普及、共享的历史。尤其是在当代,我们既需要国内人民群众进一步凝聚共识,也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更需要深入研究和遵循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共享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创新原则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接受新的实践检验,为新时代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内在的支撑。没有理论创新就没有理论发展。通过马克思主义传播,我们才能从国际社会中对中国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和检验,证明其时代性、适应性、科学性。历史发展的变化是历史规律的新表现,而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思想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发挥巨大指导作用和社会功能的动力所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传播过程本身也是创新的过程。例如,我们需要将最新理论成果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需要将思想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密切结合,需要面对和回答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以及人民群众的需要等问题,需要将思想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需要在传播中结合科技革命带来的各种变化,需要将传播手段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关联,以具有时代性的渠道和方式让人民群众更乐意接受、容易接受。
四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途径
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有效传播新时代最新理论成果,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最大的贡献。
(一)适应大数据时代特征,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
科技革命迎来大数据时代,技术更新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严峻挑战,也创造了重大的机遇和条件。如果不能驾驭、掌握和利用不断丰富的大数据时代技术手段,就会严重制约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更难以实现国际化传播。网络、新媒体的崛起,在信息量激增和传播速度加快的同时,也带来思想碰撞、文化碰撞,以及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际上每天都在提出新的问题,制造新的挑战。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6]。在世界“新媒体化”的进程中,信息传播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传统的传播方式被打破,形成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社会化立体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具有对于一切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天然亲和力,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手段和渠道与一切新技术革命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教育者、理论工作者,应当着力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丰富内涵注入各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之中,在不断创新中形成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和新活力。
(二)建设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传播队伍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为新时代的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含量、文化含量,而且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因而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这样的系统工程越来越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中国国际化人才队伍成长迅速,但依然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队伍的阵容,需要“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能够紧跟信息科技发展前沿、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7]。尤其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而言,要借助国际平台传播工具和网络传播平台,实现思想与现代理论成果达到国际化、网络化,可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文献处理办法,加强技术的应用研发服务,尽快构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服务一流的网络体系。同时重视挖掘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国际化高端人才,完善相关政策,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如培养扎根基层的乡镇文化人才、民族文化传承人,特别是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人才;壮大志愿者队伍,鼓励各阶层文化人才参与马克思主义的对外传播和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形成专兼职队伍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时代化、长期化。我们知道,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摇篮。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基础任务,加快打造结构优化、满足需求、各方资源充分参与的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重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创业育人。这不仅是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历史重任,也是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传播队伍的时代要求。
(三)以文化创新打造生动活泼的传播途径
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这一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任务来说,与文化创新相结合,扩大有效传播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利益需求、思想情感息息相关,更需要通过生动活泼、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让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容易接受。
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应当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以各种公开课、讲座的形式,让思想和理论充分发挥亲和力、感染力。“微弹幕”是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受众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发表的评论会在大屏幕上以弹幕形式展现出来,与PPT演讲、视频宣传片播放、直播等实现完美结合,这样一来,受众就可以充分地参与互动。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教育,应当充分利用这样的形式,调动受众的体验感、参与感,让形式和内容同时活起来。一些高校曾经精准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教学中心可以将“三进活动”长期化。关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课堂上生动的教学艺术与互动交流、课堂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学水平和实际效果。
Marxist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u Xin
Abstract:The spread of Marxism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for Marxis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but also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times.Although the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Marxism has made a long history in China,i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and rich experience,bu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it still needs innovation,needs to broaden the horizon,needs a more profound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d needs to face and answer a series of new questions.The spread of Marxism in the new era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great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especially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not only has rich and heavy historical experience,but also has a new era backgroun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innov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Marxist communication.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in the new era needs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the big data and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 team;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lively and vividly communication path with cultural innovation.
Keywords:Marxism;Dissemination in the New Era;High-quality Talents;Diversified Channel
[1]许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经济法学理论研究。
[2]陈宝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2018年9月28~29日在上海“双一流”会上的讲话。
[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5]辛鸣:《党的十九大的思想精髄和核心要义》,《今日浙江》2017年12月8日。
[6]王学俭、刘强:《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构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第2页。
[7]转引自王学俭、刘强《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构建》,《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