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一生著述丰硕,其一系列经典文献至今依旧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包含其中的本体论思想不仅贯穿始终,而且有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谭苑苑同志自六年前考上我的博士研究生开始,就特别关注劳动本体论问题,对这一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新著便是她从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一直到入职两年多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认为,本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对马克思一系列经典文献进行文本分析,下了较大功夫。有关本体论问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它始终伴随西方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作者从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出发,依据历史时间顺序,还对17~18世纪西欧近代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即对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理论来源作出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尤为难得的是,作者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别对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资本论》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作出较为深入的探索。这里涉及马克思的多部经典著作:《博士论文》、1844年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7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一方面,上述文本的研究工作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具有相当的学术难度;另一方面,该研究有助于读者对本体论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发展的脉络有一个清晰了解,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所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第二,提出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观点,在《资本论》研究上具有创新性。就目前学界相关马克思本体论问题的研究情况看,有关实践本体论的论述比较多,但对劳动本体论的探讨则较为鲜见。作者通过对《资本论》文本的深入研究,提出劳动本体论思想像一根红线贯穿《资本论》始终,是很有见地的,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作者还分别阐述了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中劳动本体论的展现,这为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最终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文本佐证。

第三,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仍然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均起到基础性、导向性的作用。我国当前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警惕经济过度“金融化”、有效推动经济“脱虚向实”,正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体现于当代的题中应有之义。此外,我们今天大力提倡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等等,均是践行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的表现。

当然,本书的问世仅是作者所做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思想博大精深,对它的研究还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探索,期待谭苑苑博士再接再厉、持之以恒,不断攻坚克难,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问世。

李建平[1]

2019年4月


[1]李建平是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