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博伴我成长

○银川二中景博分校 杜永芳

2003年8月,我进入景博学校,当时的景博学校刚成立一年,是银川市一流学校之一。尽管学校的校舍简陋,但学生非常优秀。我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初次开始初中生物教学,四张图片,四段文字,就是一节课的内容,怎么上课?它成了困惑我的问题。尤其记得上第一节生物课时,当我问到学生,从课本的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不但争先恐后地回答,而且说出的答案所涉及的知识面也让我大吃一惊。我又问学生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他们提出的问题摞成了山,并且这些问题不是我当下能解决的,还需要查阅资料,甚至咨询其他学科的老师可能才能解决。面对这样的实际,怎么办?陈旧的教学方法显然行不通了,于是我备课的重心由传统的备教材逐渐转向备学生。课前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查阅大量的资料,但实际教学中,学生总是会提出出乎我意料且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这又该怎么办呢?办法总是比困难多,于是我在备学生的过程中逐渐开始设计如何引导其他学生帮忙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搭建平台,释放他们的潜能。如今回忆起来,当时的我误打误撞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当下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课堂教学因学生而改变,我也因学生的好学改变了延续十六年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前进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其中最令我难忘的一节课是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我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学生从糖拌西红柿、腌咸菜等生活现象一直说到木乃伊形成的原因,每个人都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提出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浓厚的学习讨论氛围让我永生难忘。

从2005年至今,景博学校历经三次搬迁,学校先后换了五届领导,学校的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银川市民办学校的招生政策逐年的改变,现如今生源质量大大不如从前。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了,提出问题的学生更少了,原本热闹的课堂经常出现冷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怎么办?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面支撑他们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过于开放的课堂又让他们茫然不知所措。显然,研究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我联系在普通公办学校任教的同学,向他们取经,利用网络观摩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逐步推出了学案教学方法。我精心设计学案。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以学案为抓手,在夯实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前提下,让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学会质疑,在质疑中生成知识内容。由于课堂的改变永远都是围绕着学生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就会有显著的提高,每年中考选生物的学生占大部分,并且在中考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2004年,我第一次带领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于我从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比赛,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参赛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主动联系科协的负责人,积极参加他们不定期举办的各种竞赛辅导培训。当时银川二中在创新大赛方面的经验比较足,潘玲妹老师在指导学生方面很有一套,她指导的学生曾获过全国奖项,获奖学生还因此被保送上海复旦大学。于是,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潘老师学习取经。就这样,在我磕磕绊绊的摸索下,第一次参赛成绩优异,并获得了去参加全国科技辅导员培训的资格。从此,我在辅导学生竞赛和参加各类培训的路上一路走了下来。我带着学生从市赛到区赛,一路走到了全国赛,其中观摩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经验,认识了各地的辅导员老师,通过与他们交流,学到了更多的方法,对指导学生参赛也有了一些经验。我运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过程对学生较为困惑的选题环节,采取集中培训、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等形式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总结教育经验和积累案例素材,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辅导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获奖作品的数量在银川市首屈一指。2005年,我带着三名学生去“鸣翠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鸣翠湖”的特色引起了我的注意,若能实施集体性的探究,既能提高学生参赛的广度,也能增加生物学科的特色。于是在我的极力争取下,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我带领七年级全体学生去“鸣翠湖”进行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把生物课带到“鸣翠湖”,至此,景博学校的生物课堂教学从课内走向了课外,从校内走向了校外。

受“鸣翠湖”活动启发,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展更为丰富的学科特色活动,2007年,我与政史地组老师合作,首次进行跨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八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具体内容是从“水洞沟”的历史、地理、生物、人文政治等方面,分类分组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探究“水洞沟的”历史发展、地理概貌、生物进化及分布、人文政治等在历史中的变迁及相互间的关系与影响。我和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教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出发,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及相关书籍事先对水洞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组建一支合格的教师辅导团队。同时,各科老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讲解,明确活动目标、活动方法和活动的意义并分配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前期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我们的活动组织科学合理,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通过这两项大型活动的成功组织,我和其他生物老师协商,在学科月活动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森淼生态园”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森淼生态园”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和不同环境中湿度的测定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鸣翠湖”和“森淼生态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景博学校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活动。

由于最初的景博学校租用的是工商银行学校的校舍,没有实验室,生物实验没法开展,于是,实验教学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短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课本中的实验进行分类,分为课前探究实验和课后探究实验。课前探究实验室按照课本方法,指导学生在家模仿着做,拍成视频。课后探究实验是在完成课本内容学习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想要探究的相关问题设计实验方法,实施实验,同样拍成视频。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的讨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不仅拍出了形式多样质量非常好的实验视频用于参赛,还将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这样看来,没有实验室反而使得实验教学更为开放、更为民主,为学生潜能的释放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2016年,景博学校搬进位于新玺云台的新校区后,学校的规模更加完善。学校建设了动物园,并养殖了矮马、羊驼、梅花鹿、欧洲雁、红腹锦鸡、孔雀和鸭子等。鸟类产的卵,为生物学科活动又增添了新的活动内容。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生物实验室采购了一台孵化机,成立了景博学校禽蛋孵化小组。在我们的指导下,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负责鸟卵的孵化相关工作,并进行观察和记录。各班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他们的活动过程及观察结果,在班里进行交流和分享,引发了其他同学极大的兴趣。学生们通过交流,亲身感受生命诞生的奇妙过程。他们更加敬畏生命,珍爱动物。

新校园的完善设施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开垦建设了“开心农场”,并要求我主要负责农场作物的种植。经生物备课组成员讨论,我们制订了活动方案,并从2017年2月底开始进行农场活动。经过我们的努力,学校“开心农场”初具规模,拥有玉米、小麦、胡萝卜、西红柿、豆角、南瓜等十几种作物,真正成为景博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2017年6月,银川市生物学科中心教研组第三次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市三区两县近六十位生物教师共同观摩我校生物组特色课程展示活动。我代表生物备课组向与会领导和教师详细介绍了我校生物特色课程。“鸣翠湖”“森淼生态园”等社会实践活动、禽蛋孵化活动、生物探究实验系列活动、“开心农场”活动均受到了各位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可和高度好评。同年7月,我受邀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地区的研讨会,并在会议中以我校生物特色课程为出发点,介绍了我校生物备课组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展示了鸣翠湖、禽蛋孵化等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引起了参会专家和教师的极大兴趣。2018年,我受邀作为评委,参加银川市第三届课堂推变活动。同时,我辅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屡屡获奖,连续多年获得银川市青少年优秀辅导员和自治区十佳优秀辅导员。在此期间,我先后作为出卷老师参加了银川市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考试出卷工作;在全区实验员培训工作和银川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分别以“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与探索”和“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研究”为主题进行发言。二十四中的刘卫华老师听了我的发言后这样评价:“名师就是这样练出来的。”短短几年,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副科教师,突然被别人冠以“名师”,内心既欣喜又惶恐。喜的是十多年兢兢业业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惶恐的是今后的工作该如何努力才配得上别人对我的赞誉。

在景博学校的十六年,想的是如何改进让教学,琢磨的更是怎样利用现有的条件,将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再有所改观和提高……尽管辛苦,但我自认更有收获。在这里,我的十六年没有虚度,景博在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的同时,也让我这样的老师在这里有了极大的收获。感谢景博,景博陪伴我走过教学生涯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收获。